激发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思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彩英 刘瑜瑛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江泽民曾十分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课程标准也特别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小学阶段,特别是在小学语文等学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为此,我就这个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偿试。
1 创设情境,萌发创新激情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用在教育上要点之一便是宽容和了解。”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创设一种民主,宽松的环境,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从而最大限度地激活思维,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探求问题的兴趣,萌发创新的激情。
如教学《鸟的天堂》,课堂伊始,放段众鸟齐鸣的录音,一下子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放完后,紧接着让学生谈谈:听了录音后你想到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有的说:“我仿佛看到天上飞的是鸟,地上跑的是鸟,水里游的也是鸟,真是鸟的乐园”。有的说:“啊!鸟儿叫的真动听,真美!”……众说纷纭,这种未入其文先动其情的导课方式,不但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达到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和动之以情的情感性的水乳交融。
2 以趣激情,鼓励创新想象
想象力是学生探索和创新的基础。一个人如果没有想象的帮助,任何创造性的劳动都是不可能的。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敢于想象,大胆想象。”语文教材大多是文质优美的文章,文章中绘声绘色的描写,都对学生有很大的感染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根据生动形象的文字描绘,在头脑中唤起与词语关联的表象,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效果。如《一只小鸟》这篇课文是冰心的佳作,其中的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情境特别美。由于我选配了一曲动听的鸟鸣曲,加上抑扬顿挫的范读,让学生闭目欣赏。听后让学生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说:“我仿佛看见了那蓝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葱绿的大地,茂密的树林,还有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鸟,正在唱着一首动听的歌”。还有的说:“我仿佛听到了鸟的欢呼:啊,多么美的景色,多么好的环境啊,我要放声高鸣!”……学生的想象如此丰富,说明通过朗读,学生已对文章语句有了正确的理解,再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描绘,学生想象的翅膀被无拘无束的展开。
3 质疑诱思,引导求异思维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师问生答,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而创新教学则能有效的诱导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学生一题多思,一事多想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己借助语文材料在头脑中建立起了一定的图像,并对图像进行了选择加工,不断扩展形象思维。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再造想象,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从而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教学《一只小鸟》的结尾一段时,许多同学读到”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似的飞来,接住小鸟,铘上巢去……。”都认为小鸟已经死了。因为下文又说:“孩子们想要听它的歌声,已经不能了”。这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打破定向思维,想象当时的情景,启发学生进行多向思维,寻求不同的结果。学生思维的大门被一下子打开了,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小鸟并没有死,只是它的腿受了伤,然而由于它伤心过度,所以再也不愿为人们唱歌了”。听了这个同学的独到见解,教室里先是寂静一片,既而却议论起米,有的同学甚至还争得面红耳赤。更有新意的答案出来了。一个男生大声地说:“我也觉得这只小鸟并没有死,只是那残忍的子弹把它的眼睛打伤了。那血是从它的眼里流出的,由于它再也看不到大地上那美好的景致,所以不愿唱歌了,整天呆在窝里,过着孤单寂寞的生活”。想象,使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又超越了教材,显现出思维的多元性,从而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4 因势利导,培养创造性思维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当代的小学生,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蕴含着极大的创造潜力,这为培养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学中,教师要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空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学习《刻舟求剑》这篇寓言故事中,那个掉剑人到岸后是否真的像他说的那样去办,这么办能否捞到宝剑,文中并没有交待,此时,教师就要启发学生认真地思考大胆的想象,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寓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如在教学《灰雀》一课时,深红色胸脯的灰雀被小男孩抓走了,但课文没有正面写,这就为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引导:“这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和小男孩之间发生过什么事?请同学们展开你的想象编一个故事,讲一讲”。从而培养了同学们思维的创造性。
5 质疑诱思,训练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本成分之一,世界各国都把培养发散思维作为创新培养的重要方面,发散思维能使学生的思考不受心理定势作用的影响,迅速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用多种方法去解释,让学生充发表自已的意见,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教学《难忘的一课》最后一段,有这样一句话:“我紧紧地握住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交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于是,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①假如你是这位教师,对这位船员想说什么?②假如你是这个班的学生,下课后你对这位船员想说什么?让学生针对这两个问题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事实证明,教师寻找争论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发现式的逆向思维,不管是让学生讨论作答,还是教师给予归纳作答,都是对学生进行超常规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我信奉这样一句话:人人即是创造之材,时时即是创造之机,处处即是创造之地,每个学生身上都蕴含着创新潜能。只要我们以语文教学为突破口,善于引导、开发,在语文教学这片沃土上让创新精神耕耘其中,使学生从小有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就能培养出适应未来需要的创造人才。
收稿日期:2007-10-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49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