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提供学生创造性提问的平台条件
提问能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发掘思维,激发求知欲望,促进思考、研究和进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探索、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发自内心的体会到,在知识面前没有等级、没有尊卑。正是由于教师对每一个学生抱有真诚的期望,学生才能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萌发出创造的激情,形成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方法,以达到对问题本质的了解、问题规律的掌握、知识技能的巩固、思维的拓展与迁移等目的。
钱钟书在《围城》提到: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 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选择自己欣赏的吃葡萄的方法,借此来阐述你对人生、对生活的理解。这种开放性问题能促进学生对原有认知结构的重新组合,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开放心理在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得到健康发展。
二、营造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妨碍年轻人用诧异的心情去观看世界的那种学校教育完全不是通向科学的阳光大道。”实践证明,好奇心、求知欲与与创造力是紧密相连的,由于广泛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得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求是无止境的。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把教学与学生的这种愿望相结合,注意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创造解决问题的条件,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就会得到培养和发展,这种内在的情感体验又会反过来激励学生再探索、再创造。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现有的知识及以往有关联的知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抛出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们发散思维进行深度思考,如果学生的认知只停留在第一发展水平。为了向认知的第二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过渡,可将进行引导:
佛家说,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生活的奥妙就在于,在最朴素、最细微的生活场景当中往往蕴含深刻的哲理。一个人的观察所能达到的限度往往在于他对事物认识的深刻程度。一个人吃葡萄的方法,往往可以折射出一个人认识事物的方法,甚至是生活态度和人生理念。
吃葡萄,悟人生:大家能不能选择一种吃葡萄的方法来阐述你对生活的理解呢?(观点展示可以是100字左右微写作)
学生1展示:只吃好的。既然可以避开坏的方面,只求好的方面,那么我愿意只看到世界的美好。这不是挑剔而是对本真的渴望。生活可能给予我们很多,有美好也有磨难,我只希望将美好保留,忘记那些不美好的曾经。
学生2展示:只吃坏的。我心甘情愿把最好的留给我生命中最爱的人。你也许说,我把美好的都献给爱人,生命该有多么苦涩。可你是否知晓,有些人,曾经在他人生中最甜蜜的时刻,承担你的苦涩。
学生3展示:先吃坏的,再吃好的。吃的“坏葡萄”仿佛咽下了挫折。这坏葡萄的酸涩像是走向理想路上那份孤独。前方的“甜葡萄”是希望的火把,这份光无论何时点亮,都可终其一生。在拥有吃苦资本的年纪,何必急于让自己沉溺于甘甜,应该让自己经历等待的焦灼、奋斗的快乐。
学生4展示:先吃好的,再吃坏的。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有保质期。先吃好的葡萄就像积极地去拥抱身边美好的事物,抓住机遇。如果机遇与缘分都摆在手边,你却矜持地转身,那么时光的洪流会把美好的全部冲走先吃最好的,活在当下,把握现在。
三、在学生的智慧碰撞中发现闪光点,触发学生的创新激情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以十分敏锐的头脑去捕捉学生的各种想法,并给予表扬鼓励,以使学生既有孜孜不倦追求真理的顽强意志,又有勇于尝试的开拓精神。
例如,钱钟书的“两种人两种吃法”,有别的认识吗?(由表及里,从细微之处深入到內核中寻找真实的道理)
学生5展示:把葡萄榨汁,别为了辨别好坏排列而劳神。葡萄本就是长在一条枝上的,无论葡萄大小,为他的香味做出自己贡献。如此的一切,才叫做人生。
四、突出語文的应用性,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如今,语文已成为推动人类文明的强大动力,当人们在生活中面临众多选择时,有人如鱼得水,有人无所适从,往往是语文应用能力高低引起的。《新课程标准》不仅把“运用语文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语文的意识”作为总体目标之一而且在“内容标准”中把“实践与综合应用”专门作为一个模块,贯彻在各个学段中。因此,教师必须要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创设丰富的现实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深刻体会语文的应用价值。
例如,对于葡萄的吃法,除了好坏之外。能不能思悟出别的“吃法”?是否能碰撞出其他的火花?
学生6展示:用葡萄来酿酒。酿酒人把好葡萄和坏葡萄酿进同一杯酒,而岁月把悲欢起伏纳进统一生命的河。让恒心毅力与青春岁月一起沉淀。在看似漫长的过程中学会了等待,学会了放下了浮华的心来等待另一成功的到来。
本案例中,以“葡萄的吃法”为话题,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语文问题转化为实际问题,使学生较好地体会从语文角度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的方法,对学习语文的意义加深了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应用能力。
五、注重语文思维和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人们学习语文不仅为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语文学习接受语文精神、语文思想和方法的熏陶,提高思维能力、锻炼意志品质,并把它迁移到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语文教育家米山国藏先生曾深刻指出:“学生们在初中和高中所学到的语文专业知识,例如文言文等,在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什么机会运用,通常在出校门后几年就忘掉了。”唯有铭刻于头脑中的语文精神、语文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和着眼点等,才随时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
总之,在全面实施新课改的今天,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培养出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我们要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和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本文只是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感想,旨在抛砖引玉,愿与广大同仁一道努力浇灌出语文教育的灿烂春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17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