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创新思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机械制图》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技术课必不可少的基础。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机械制图中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每位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学方法;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2-0009
  《机械制图》这门课,它着重阐明识读和描绘图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突出识图为主、读画结合的特点。然而,初中刚毕业升入职校的一年级学生还习惯于文化课的传统逻辑思维,对形象思维较为陌生,缺乏由几个方向的平面视图想象出空间立体实物的训练,学习起来感到很困難,产生畏难情绪。一学期下来,有些学生甚至还不能入门。学生的学习情况参差不齐,直接影响整体教学效果。在教学中笔者因材施教,大胆实验创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往往能把知识化难为易,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看——提高学生认识能力
   《机械制图》课的教学重点首先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实现由物体到图形,由图形到物体的互相转化,从而完成三维立体空间到二维平行图形之间的互相转换的思维活动。为了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空间骨架”,让学生有个感性认识,笔者除了利用模型和自制教具外,还将学生带到工厂生产车间参观,通过参观、访问进行现场教学。例如,在讲到三视图的形成时,笔者利用教具演示三视图的形成过程及从哪个方位能得到主、俯、左三个视图,三个视图间的投影关系如何等,并拿出些模型让学生自己演示自己画;对于作业中一些不会做的题,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做泥型,帮助想象形状。再讲到零件图时,要培养学生从生产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同时对零件的形状、作用仅凭教师在课堂上做一般性讲解,其效果往往不理想,所以笔者带了学生到校办实习工厂——消防器材的车间,请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介绍常用零件的形状、用途、材料的选择及工艺流程,并请工人师傅拿一些废弃的图样给学生联系,让学生现场检验所学的效果。回校后要求学生写出观摩活动体会并完成其他作业,学生反馈这种效果很好。
   二、做——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找结论,易于学生记忆而且理解的比较透彻。第三章正投影与三视图,是从立体图到平面转化的基础的一章,也是提高看图和绘图能力的关键。为了让学生学好这一章,笔者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找结论,再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能动地运用所学知识与一系列的制图作业练习实践中去,达到全面养成看图与绘图能力这一教学目的。例如,“点的投影特性”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感到要真正理解很困难。笔者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尤其是点的坐标和判断两点的空间位置时,课前先让学生准备好一个三维立体坐标轴,三个投影面用白纸黏贴,课上三个学生组成一组,粉笔头当做空间的点,其中一人拿点,(可设为A点);一人作垂线,另一人观察,做记录。这样,学生可根据初中所学的平面点的坐标知识,很容易看出个投影点是由哪两个坐标组成,如a是由X、Y坐标确定,a'是由X、Z坐标确定,a'是由Y、Z坐标确定。从而总结出,今后凡是知道X、Y、Z轴的坐标就能知道三投影点的空间位置,反之亦然。再如,在讲到判断两点的位置时,一人拿两个不同颜色的粉笔(代表A、B两点),根据刚才的方法,学生很容易做出空间点在三个投影面上的投影,然后,根据平面点的坐标知识很容易观察出点在坐标轴上的位置,这样学生可看到X轴上的两点是左右的关系,Y轴上的两点是前后的关系,Z轴上的两点是上下的关系。这是立体的情况,转到平面上,点在X,Z轴的位置容易理解:Y轴较困难,这时笔者让学生把Y向下旋转90°到和Z轴同一直线,可看出前后变成了上下位置,越往下也就越靠前,Z轴判断上下位置,那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这样的方法,能使学生不仅对点的投影有直观的认识,而且对点的投影特性理解得透彻,印象也深刻。可喜的是学生在学习平面的三投影特性时,也运用了这种方法,总结出了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议——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讨论形式解决问题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可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制图课里有些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并且不可能是唯一的,有些问题的解决只有最合理的方法,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这样的问题用讨论形式解决比较好。通过讨论,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各种表达方案的特点和用处;在讨论过程中,笔者或倾听、或点拨启发、或解释、或总结,多肯定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成功感,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笔者不断结合知识规律,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大胆进行课堂教学创新,激发学生兴趣。班与班之间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验比较,得出了很多成功的教学经验,学生在对口高考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以上是笔者实践中的一点愚见,不足之处,欢迎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王幼龙.机械制图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机械工业学校 2394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09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