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汪圣彬

  【摘要】 本文针对语文课的特点,提出要把“语文活动课”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以活动促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可以有以下的形式: 1.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 2.组织专题课堂讨论会,锻炼学生思辨能力,发展学生多向思维。 3.组织诗词鉴赏会,让学生在诵读和欣赏中完成对诗词的学习。
  【关键词】 语文教学活动课自主学习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language class characteristic, proposed must "the language activity class" introduction language classroom instruction, move presses the teaching, lets the student in the activity the independent study. Below may have the form: 1. Let the student from arrange, self-directed, from develops the textbook play. 2.The organization topic classroom symposium, exercises the student to speculate the ability,develops the student to be many to the thought.3.The organization poetryconnoisseurship meeting,lets the student in read aloud completes with the appreciation in to the poetry study.
   [Key word] language teaching activity class independent study
  
  语文课堂上的课文分析,是最易使学生生厌的内容。比如故事性强的文章,教师总喜欢抓住人物形象、性格、语言、动作等来剖析,等到教师分析完了,人物和情节在学生的意识中,也早就支离破碎了。除了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在感性认识上,学生并没留下什么东西,因为人的感悟并不是老师所能教给学生的。唯有让学生自己去感知、领悟,才能成为学生自己的情感产物和理性认识,为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某些篇章的学习,我们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将语文活动引入课堂教学,通过课程和活动的整合,使学生在活动的准备和进行过程中,完成对课文的学习,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学生通过亲身的参与和投入真诚的感情,在活动中体验、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这样学来的知识,感悟的情理,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因为处在活动中的学生沉浸在自己创设的活动情境中,忘了自己是在学习,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可以自由发挥,自我表现,知识已在活动中化为自己的内在品质,而根植于自己的智慧中。
  将语文活动引入课堂学习中,目的是使学生能在活动中自主学习,增强其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样,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以学生自己活动为主,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完成对教材的学习、理解。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设计课堂语文活动。
  
  1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
  
  教材中戏剧、小说这类故事性较强的文章,可指导学生将其改编成课本剧表演。这种方法,一方面能使学生在改编课本剧的准备过程中,自觉地去学习和研究教材,以确保剧本的改编能符合忠实原作的原则,这样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也就比较深刻。另一方面,改编课本剧时,还可在原作创作思路上加以发挥,融入自己的见识和意念,这样就发掘了学生的潜能,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的过程是一个由书面文字表达思想内容到由声音、表情和动作等表达思想内容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由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语言、表情、动作等构成的具体形象的创造过程,同时还是发挥想象力,展现自我个性的过程。
  像《荷花淀》《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毛遂自荐》等课文,都可让学生在改编和表演课本剧的过程中,自主探究、自觉体味,更好地完成对教材的学习。对课本剧的编演,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或者索性让学生根据课本中的剧本进行表演,如《雷雨》、《茶馆》等,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领会人物的情感和文章的主题。首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完成了批注阅读的基础上,由学科小组长组织讨论,完成课本剧的改编(老师要做的只是从旁指点要考虑到哪些因素)。然后,进行小组展评,选出最佳剧本,重点是评价其优胜之处,而促使其它小组对剧本的修改。剧本修改完成后,是小组组织表演。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每个同学都是导演,其中可按学生特长来分派演员、配音演员、剧务员的工作,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跨度,再给一个课堂时间进行展演比赛。这样一个过程,真正能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挖掘了学生编剧、表演和美工艺术各方面的潜能,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组织课堂专题讨论会,锻炼学生思辨能力,发展学生多向思维
  
  中学生已开始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不再满足于“人云亦云”了。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能根据自己所知所识去分析、判断,并能用怀疑的目光追究现象后面的本质,对不同的观点敢于质疑、辨驳。但他们的见识毕竟有限,且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其思维活动极易受情绪的左右,对问题的看法往往缺乏全面性。因而,在语文课堂中,结合教材的学习,为学生设计一些专题课堂讨论会,以培养其思辨能力和多方位去探讨问题的思维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学习《毛遂自荐》时,关于“毛遂自荐”精神的看法历来就有许多不同的看法,那么在疏通文意后,关于其中的对错、是非,便可组织学生围绕着来探讨,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最终必定能让学生体会到自荐的勇气和自信,也能明白到现在社会的需求。对《第六枚戒指》一文,也可结合现实来探讨学习,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学会“自圆其说”。《向中国人脱帽致敬》《敢于冒尖》《一夜与一生》等文章,都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来设计讨论内容,通过讨论来完成和加深对课文知识的学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答X小姐问》等文章,还可让学生在批注阅读的基础上,在课外搜集资料,在课堂展示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这种专题讨论会上,学生能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批判地对待和探讨各种问题。与此同时,在各抒己见的讨论中,学生的思想观点不断地得到纠正、补充,并在老师的点拨下,思维逐渐拓宽,形成较全面、深刻的思想意识,学会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考虑问题,避免了对问题认识的片面性和狭隘性,发挥了人类思维多向性的特性。
  
  3组织诗词鉴赏会,让学生在诵读和欣赏中完成对诗词的学习
  
  语文教学离不开一个读字,尤其是诗词教学。不少老师在教诗词时,都会教学生一个取巧方法。即背名句,不论你是否理解了诗词的内容,是否熟记了诗词,总之只要把名句背熟了,就可应付考试。这样一来,首先试卷上错别字多。学生不理解诗句的意思,不能根据意思来记诵,便容易出现同音别字,从而造成失分。其次是现在的试题不再只是考查名句,而是考查你对诗词表意的理解,要你按具体的要求默写,而默写的内容并不一定是名句。这样就要求学生必须真正理解整首诗词,才不致被考倒。要理解诗词,首先要多诵读,在反复诵读中,诗词的意境便逐渐显现出来了,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其次是对精彩词、句的欣赏。好在哪里?怎么个好法?在品中评,评中品,以达到对诗词意境形象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在诗词鉴赏会上诵读、品评诗词,不但完成了对诗词内容的学习,激发其读、表演的兴趣和潜能,还培养、提高了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针对语文科的实用性质,给学生一个能自主学习的情景,是至关重要的。这正是语文活动课的根本和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自由、民主、平等、快乐的情景,学生的学习才能得以自主进行。
  
  收稿日期:2007-04-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51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