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如祥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数学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1 积极创设生活中的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要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一年级学生,爱玩好动,教学中可寓数学知识教学于游戏活动和故事情境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会学得愉快、轻松、主动、深刻。如教学第一册加减混合运算一课时,可以模拟乘公共汽车,让学生轮流当乘客上、下车,把枯燥乏味的加减混合运算生活化,使学生乐于接受,易于理解。接着让学生讨论该怎样列式计算,从而引出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在情趣与处理的交融中,课堂焕发了生命活力。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现实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2 引导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教师要精心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过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欲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如:一年级“数的认识”教学,要求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数,在课堂里列举出来,如冰箱、电脑、洗衣机台数,把全班小朋友家里的电器汇成统计图,后让小朋友提出数学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小朋友能正确用数,还能正确的使用数的相关单位,在此基础上列举相并、相差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加强了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利息和利率》一课时,利用活动课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记录银行利率,学生不明白利率是什么,为什么利率会不同。教师让他们带着问题预习新课,上课的时候学生针对自己发现的问题,自己来解决,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就培养了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用数学观点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自觉把所学习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
  
  3 鼓励探究生活中的问题
  
  “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生感到数学源于生活,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组织数学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从周围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如:“设计围墙”数学实践课。老师给出的房子长15米,宽5米,让学生为它设计围墙,并要学生把自己的方法用图画出来。学生根据他们生活环境、他们熟悉的住房,设计出方案,并用朝向、采光、空间等来评价。学生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学会发现数学问题,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使设计方案要加完善。这样的数学活动课有助于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事实证明,只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才会有创新;有创新才会有惊喜。例如:五年级的“合理购物”一课购物方案的选择,学生围绕三家商店的各种优惠开展热烈讨论。面对商家五花八门的优惠,如何选购所需物品呢?学生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来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应用意识。学生在为班会设计购买饮料的方案时,比较了多种方案,从而得到最佳方案,反映了学生能从省钱省料和使用方便等多角度思考问题,而且能综合应用百分数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生活课堂化,课堂生活化,使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得到注入生活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生活服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也给学生留有遐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数学教学应该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创新的能力。
  
  收稿日期:2007-04-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52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