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从加减法起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当“医疗”与教育、住房并称为压在百姓身上的“新三座大山”时,医改的呼声便没有停息过。
“看病难、看病贵”。改革开放带来的福祉让中国人走上了从温饱奔小康的道路,然而,医疗却在高、精、坚技术的装备下,变成乏有温暖的全民健康“奢侈品”。高昂的医药费用,紧张的医患关系,不均衡的医疗资源,等等,无不使老百姓对看病心生畏惧。
正因如此,当新医改方案正式公布并获国务院批准,发出将对公立医院改革、医生待遇问题、社区医院难题、公共卫生问题、基本药物制度、医保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进行改革与布局,在3年(2009―2011)内各级政府预计投入8500亿元的承诺后,人们对看病就医有一个更好的未来、更多的实惠,充满了期待。
2009年11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该意见的核心是 “增加诊费、降低药费”。从“以药养医”到“以技养医”,决策层无疑希望通过一加一减,让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得以改变。但依然有人担忧,百姓的重负从左肩换到了右肩。
当然,对于一个庞大的医疗体系改革而言,“加减法”无疑属小试牛刀。雷声轰鸣后,人们期盼来个大雨滂沱,
洗净“医疗”中的污垢,还她天使般的纯净与美好。(靳子)
彭兴庭
厦门大学法学博士生,经济学博士
如果说当下医疗卫生行业的改革也是一个病人的话,那么,紧张的医患关系,无疑是最典型的临床症状。而更深层次的病因,则是医疗卫生体制的僵化。
王耀忠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研究员、博士
由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滞后,政府没能在1990年代中期及时地进行改革,调整医院的经营方向,致使目前医疗市场的混乱,药价虚高、医疗费用高昂,药品流通中回扣现象屡禁不止。
张启新
上海社科院经济所社会与保障室主任、副教授、博士
全民保障的医疗体制不是施政的恩赐,而是以全社会的互助互济为前提的全民参与的体系。政府的责任更体现在“托底”的部分,以使这一制度能够实现让所有的人接受到同样水准的医疗。
周向红
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研究员
同济大学卫生政策与医院管理咨询专家
免费医疗在低收入国家的适用性一直受到人们质疑。无节制地免费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即“公用地”的悲剧,最终将导致每个人接受的服务将实质性减少。
胡苏云
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政协委员
在卫生、医保和财政三者赛跑中,卫生冲锋在前,医保紧赶不上,财政滞后垫底,于是看病贵始终如故。
魏雅华
搜狐财经频道评论员
“各国医疗体系的本质在于,国家价值观和国家性格决定其系统如何运作。”世界最著名的医疗保健专家之一的尤韦・莱因哈特如是认为。其实,任何医疗体系的基本问题都是一个道德问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958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