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心理认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影响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因素很多,文章从心理认知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从大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的实践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心理认知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8)05-0191-02
  
  影响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从心理认知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考量,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提高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方法和途径。
  
  一、大学生对教师认同感的心理认知分析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大学生只有对老师有了信任感和认同感才会对老师所教的内容产生共鸣,那么影响大学生对教师认同感的心理因素有哪些呢?
  1.教师的形象。教师的形象特别是第一印象对学生将产生很大的心理影响,所以教师必须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特别是第一堂课留给学生的印象,当然,教师的形象是综合素质的体现,除了外在形象之外,还有教师的言谈举止、口才、知识面,甚至教师的个性特征也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2.上好第一堂课。由于大学生普遍存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教师的第一堂课对大学生对教师认同感将产生重大影响,如果在第一次课上学生没有对你产生一定的认同感的话,那将严重影响以后学生对你课堂教学的接受,甚至会出现逃课现象。总之,教师应该在第一次课堂上把自己的优点和优势充分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对你产生足够的信心和认同。
  3.学会角色互换。要想获得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学会角色互换也是很重要的,要多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价值观和思想动态,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们的立场思考一些问题,才能在教学中对症下药,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确实在为他们的健康成长着想,这样才能博得他们的认同。
  
  二、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心理认知分析
  
  大学生是带着一定的“先见”进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按照当代西方解释学哲学的观点,“先见”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先见”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先见”有可能成为他们接受新知识的障碍,所以,根据笔者经验,在第一次上课时一般不讲太多教材里的内容,而是围绕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展开,进一步澄清他们对这些课程的认识,修正他们对这些课程的认识误区。
  1.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大部分大学生都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作纯粹的“政治课”来看待的,而没有把它们同时当作“理论课”和“思想课”来看待,所以往往得出结论:学这些课没有任何作用。所以第一次课就要澄清这方面认识上的误区,那么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什么作用呢?我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思想和理论的重要性。首先,播放《大国崛起》最后一集“大道行思”中的关于思想文化对一个国家崛起的作用的片段,说明文化软实力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同时,结合现实生活实例说明思想和理论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比如可以提出启发学生思考:比尔・盖茨、马云是凭什么在商业领域里成功的呢?引起他们的热烈讨论,最后他们会明白一个道理:思想在一个人的成长中的确很重要。
  2.兴趣培养应贯彻于教学的始终。通过第一次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再认识后,他们可能对这些课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学习的兴趣可能会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兴趣会持续保留下去,因为一旦接下来的课程教学如果太枯燥太抽象,他们仍然会回到初始状态,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在课堂教学始终地围绕提高他们的兴趣做一些工作,这就是下面要讲的要充分调动一切教学手段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3.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大学生年龄特征的影响,极少有学生会对纯抽象的理论感兴趣,所以课堂教学必须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尽可能做到形象化生动化,不过也要提醒学生让他们明白由于理论课本身的特点,不可能把这些课讲得像文学课那样,即使像德国的伟大哲学家黑格尔也做不到,并且要鼓励他们课外阅读一些有关西方哲学和文化方面的书,比如向他们推荐可读性强的《苏菲的世界》的文字版和影视片等,这样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结合学生实际和日常生活,讲解原理时力争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可以使用案例教学、讲故事、播放VCD、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活跃课堂气氛。
  
  三、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的实践运用的心理认知分析
  
  虽然前面提到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国家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学生总是感觉没有什么现实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学会运用所学原理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进行分析,这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一环。
  1.教学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大学生往往有这样一种心理,就是认为对自己有用的就会认真去学,虽然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但在我们不能根本改变他们这种观念的情况下,要想办法让他们感觉我们所传授给他们的并不仅仅是纯抽象的理论,而且是与他们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讲解每一个理论点的时候,尽可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展开分析,有时可以让他们自己进行分析、讨论,这样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2.找准切入点,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所学原理。大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是需要训练的,这就要教会他们如何运用所学原理,关键在于找到切入点,可以在讲解原理之前进行提问,让他们先思考,比如在讲解“质量互变规律”的时候,可以启发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2080”法则呢?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只有20%的人才能成为成功人士呢?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最后点评:现实生活出现“2080”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些人有目标,有人生规划,有些人却没有,而目标就是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所要达到的质变状态,这样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说明大学四年树立目标的重要性,目标一经确立,就需要靠平时一点一点进行量的积累才能达成目标。
  3.充分运用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布置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课题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调研等活动,通过书写调查报告或论文等形式,锻炼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但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开拓了学生视野,锻炼了他们动手能力。
  综上所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只有切实了解学生的心理认知上的特点及其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与对策,在课堂教学中紧贴学生实际,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受欢迎的课程,提高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孟庆男.论教学过程中学习主体的接受[J].中国教育学刊,(5),2001.
  [2]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课题项目】本论文是华南农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崔慧霞教授主持的2007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研究” (课题批准号为2007ZZ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浩(1970- ),男,华南农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讲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高立梅(1975- ),女,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讲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哲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04919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