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的长周期运行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为了提高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的工作效率,文章将对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的长周期运行讨论,以提高其生产效率。
  关键词:重油催化裂化装置;长周期运行;措施
  中图分类号:TE62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1)12-0178-01
  
  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是炼油厂的关键效益装置,在催化裂化装置长周期运行中,能量回收三机组运行好坏起着直接的决定作用。而主风机和富气压缩机又是其中最关键设备,更容易受到喘振的危害,并且易造成较大的设备事故,因此怎么样控制好轴流风机和离心式压缩机机组成为机组控制与机组保护的重点方面。
  1重油催化裂化装置TS3000控制系统特点及配置
  TS3000控制系统具有高可靠性、高可用性、无单点故障等优点。能够将机组启动程序、油压低油泵自启动程序、盘车程序、发电甩负荷程序、机组联锁程序以及防喘振控制、调速控制、事件顺序记录及硬件故障诊断等完美的结合一起来。并且对输入、输出信号和中间处理结果进行全过程三取二表决的TMR三重化冗余容错控制技术。TRICON控制器三重化冗余容错系统的特点为:TRICON系统(TMR)每一个数字输入/输出模件都包含三个完全相同相互隔离支路。系统集成度高,有32位芯片,保证了系统的快速运行。并且每一个支路含有一个I/O微处理器,并从它相应主处理器上I/O通讯处理器接收其输出表。保障故障卡件全部在线更换。其中有32位芯片,能够保证系统的快速运行。
  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机组的整个机组的硬件配置是按照安全控制系统故障安全性配置。主控制器实现三重化冗余,其主要是配有主处理器,并且采用3块V9版3006模件。模件配置主要有:数字或模拟I/O模块,智能通讯4119模块,而I/O卡件分能量回收机组与富气压缩机组是独立配置,而且互相不干扰,同时采用两对4329通信模块,两路光纤对控制室操作台实现双重冗余通信。
  2重油催化裂化装置长周期运行策略
  ①防止风机喘振措施。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在运行中,风机会发生喘振现象。在低流量区风机有可能喘振或旋转失速,严重的喘振往往会导致风机叶片疲劳损坏。当风机出现喘振时压缩气流出现周期性振荡,这不但能够使风机的性能显著恶化,而且压力、流量产生大幅脉动,同时使风机的振动大大提高。当风机处在高压比工况的时候,并且较小,而且后几级流量系数较小,气流分离区就会在后几级叶片上产生。当风机处于低压比工况的时候,较大,而且前几级流量系数较小,所以气流分离区首先在前几级叶片上产生。
  防止风机喘振措施要点:一是利用一个U形管测得风机叶轮前的压力,然后再加上2000Pa压力,这样可以作为喘振报警装置的报警整定值。假设运行工况超过喘振极限时,可以采取皮托管与差压开关,利用声光向控制台发出报警信号,并且使运行人员及时处理。同时可以用再循环方式。用一部分排动的气体引回风机入口,能够使风机流量不至于过小而让其处于不稳定区工作环境。二是加装放气阀。当输送流量小于或者是接近喘振的临界流量时,可以开启放气阀,把部分气体放掉,这样可以降低管系压力,达到避免喘振的效果。同时还可以改变风机本身的流量,并且可以采用改变转速、叶片的安装角等方面的方法,达到避免风机的工作点落入喘振区。
  ②防止离心式压缩机的喘振措施。离心式压缩机的喘振是转子和定子元件经受交变的动应力,而且级间压力失调引起强烈的振动,并且使密封和轴承损坏,导致发生转子和定子元件相碰、压送的气体外泄、引起爆炸等方面的恶性事故。其中就包含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内在原因,是离心式压缩机中的气流在一定条件下出现“旋转脱离”。另一方面是外界原因,是压缩机管网系统的特性。当外界条件适合内在因素时,就会产生喘振现象。
  防止离心式压缩机的喘振措施要点:要防止喘振的基本原理是使流量和压力远离喘振点,如保证流量在稳定工况范围内是这个值:Qmin<Q<Qmax。那么压缩机入口的进气量低于机器的喘振流量,也就是Qmin,这样就使得喘振的发生,防喘振的措施如下。一是在机器排气量降低到接近喘振点的时候,感受着气量变化的文氏管流量传感器,这时便传出信号给伺服马达,使之开始动作而将防喘振放空阀打开工作,这样就可以使部分气流经放空阀放空。不管外面需气量是多少,压缩机中流过的气量,总是大于喘振气量,并且使压缩机达到正常工作。而是在压缩机的排气量小到接近喘振点时,流量传感器就能够发生讯号而使伺服马达开始工作,并且将反喘振阀打开。压缩机排压这时便下降到接近于放空的压力,并且管路端压Pe大于Pc,所以止逆阀关闭,机器和供气系统就会脱开。种防喘振措施适用于供气系统中有几台机器并联工作,或者是供气系统的容量很大的时候。
  
  参考文献:
  
  [1] 谢恪谦,高玉延,郝希仁.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再生器的改造 [J].炼油设计,2002,(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05134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