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校企合作模式下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科技的更新和发展,校企合作更能克服学校对“四新技术”的滞后现象并赋予其重要意义。学校必须以独特的、正确的、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思想教育为前提,同企业相结合,才能真正体现出校企合作的效果及价值。本文分别以大学、企业及相互影响为依托,鲜明阐述出校企合作对于双方利益需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顺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来达到校企合作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校企合作 大学生 思想教育
  
  校企合作是大中专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1 大学生、企业现状及其利益所在
  “知识是第一生产力”,大学是各种知识文化较为集中的圣地,有独天得厚的优势,聚集四海的人才,只有人才才能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纵观历史,每次生产力的大跃进无不与知识的革新紧密联系,知识的革新又无条件遵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生。所以,大学拥有了推动未来社会发展的必要资源,而且与时俱进,是研发、创新性人才的摇篮。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一转变的关键是人才的培养,是一批能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培养。大学的专业培养是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桥梁,是造就劳动技术大军的重要阵地。
  企业,作为盈利机构直接与社会大众接触,直接将生产力转化为生产资本,不会出现闭门造车的情况,永远以社会需要为企业生产的出发点,不会脱离实际,追求利益最大化为企业生存的动力。在社会生产力得到解放的今天,社会对企业生产所需要的效率要求越来越高,企业需要时刻更新自己的技术,提高生产力。
  校企合作的目标是学校办学质量得以提高、企业福利得以上升。而当前人才市场存在着供求矛盾: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人选;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企业理想的员工是熟悉工作流程,立即上岗,拥有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能力,但是对于刚走出学校的学生来说,仅依靠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习时获得的经验很难完成工作任务。孔子说过最有用的学问就是学能以致用,这一矛盾充分反映了大学教育存在“学而无用”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共同发展。
  2 校企合作的开展对大学生求知欲望、综合素质及赋予新科技的意义
  2.1 加强校企合作培养,提高学生求知欲望
  学生一般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并不感兴趣,并且在大学的日常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变得懒散,求知欲越来越低,趋近于零。并且许多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感到一片渺茫,更进一步丧失其求知欲。若开展校企合作,学生可以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合理运用,远比单一的理论教学更加有效,并且学生在实际生产中必然会遇到各种自己不懂的问题,当学生对实际问题产生兴趣时,必然会回到理论知识上潜心研究,求知欲增强,这比上教师的强行灌输要强上百倍。
  2.2 校企合作互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校企合作,对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有极大的优势。学生通过到企业实习,可以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参与生产过程,可以提高质量意识和职业意识,端正学习态度和就业观念。贴近企业、贴近生产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从学校到企业的“零过渡”打下基础。
  2.3 校企合作强化,克服学校对“四新技术”的滞后现象
  一般来说,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很难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需求,在校进行的基本技能训练以模块式训练为主,针对性不强,所用的实训设备一般滞后于企业。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的需求与日俱增,新产品层出不穷。学生在企业的生产第一线学习,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相关信息。了解新产品的制造过程涉及到的新知识、新工艺和新技术要求,接触新设备。通过直接进入企业生产第一线,可以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综合运用基本技能。通过“实战演练”,及时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利于扬长避短,及时想方设法填补自己知识的空白,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在使用新设备的过程中,学习到新知识、新技术,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跟上企业技术进步和科技运用的要求。校企合作能解决学校设备不足问题,提供较为先进的设施设备,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基地,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社会资源,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的展方向。依托专业办实体,办好实体促专业,为学生提供置身于企业生产一线环境,有利于实用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将实训功能转化为生产功能,提高生产性实训效果,又能够有效地节省实训设备维护资金,实现流动发展,将消耗性实训转化为效益性实训,达到以产促学、以学促研、以研促产的目的。校企合作既是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为企业提供各项技术服务的有力平台。通过校企合作,使教育资源在服务中求支持,在贡献中求发展,把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技开发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去克服在进取中遇到的各类难题,达到合作的重要目的,实现其意义价值。
  3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原因
  3.1 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3.1.1 社会不良风气带来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在随之而改变。很多人在物欲纵横的社会里找不到精神支柱,失去了自我平衡感和满足感,有的在金钱的涡流中沉沦升浮,有的在贫困中嫉恨抱怨,失去了正常的思想和灵魂,生命找不到正确的方向,社会风气备受污染,一些社会丑恶现象应运而生,侵蚀了人们的思想。这些消极的社会现象影响着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给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3.1.2 大学生自身特点的影响
  在当代大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着独立自强、竞争和法制意识比较强,其主流精神风貌是好的,体现为爱党爱国爱人民、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充满理想、富于激情、勤奋好学、渴望成才。但也有个别大学生因其年纪较轻,思想意志不够坚定,明辨是非能力较差,对一些错误观念、意识形态,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社会不良现象及西方自由主义等思想抵御力不强、理想信念淡漠、集体主义不浓、奋斗目标茫然、思想意识懈怠等,给思想教育工作加大了难度。
  3.1.3 网络特性对大学生的影响
  网络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也深入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的无届性、广博性、多样性、交互性、高效性,使得不同的文化观念,宗教意识形态、政治势力都可以利用网络宣传自己的主张影响和争夺青年一代,大学生面对多元的文化信息和多样的意识形态无所适从,给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
  3.2 校企合作模式下影响大学生思想教育发生变化的因素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发生着变化,主要从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四方面来说:
  第一,主体发生变化;传统单一的学校办学模式下,思想教育仅学校教师单方面来担任。
  第二,客体发生变化;传统单一的学校办学模式下,客体仅作为“学生”唯一的身份而接受学校教育。
  第三,介体发生变化;传统单一的学校办学模式下,思想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侧重于“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第四,环体发生变化;校企合作培养学生既要在学校里完成理论学习任务,又要到企业接受实习、实训等任务。
  由于社会形势的复杂多变、经济体质的纵深变革、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信息文化的跌宕起伏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思想政治的四个因素及其他因素变化给大学生思想教育带来诸多变化,使我们不得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新变化,采取新措施、运用新方法,对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教育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便解决新问题。
  4 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特色
  4.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
  4.1.1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育及其功能性、针对性概念。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教育、思想教育功能性、思想教育针对性。
  4.1.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 理论与实际有效的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觉悟意识,使他们的思想更成熟,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实现思想的良好内化及行为的正确外化。
  4.2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思想政治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及指导思想和原则,还要有切实可行的途径及方法;思想教育的途径是:为了完成思想教育工作的任务,实施思想教育工作所要经历的基本过程和采取的基本方法。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思想教育的途径主要是“着重校企文化熏染和强化实践成才教育”,并使之树立学生的职业观念、塑造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思想教育的方法,是指教育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在思想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对受教育者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思想教育的方法主要是“着力整体引导与激励和自我教育与进步”。首先,须整体引导与激励,并以此为基础,不断进行自我教育获取更大的进步、更好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丁晓军.谈谈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必要性问题[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9,28(5).
  [2]《职业技术教育》,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主办,2007年第1~5期.
  [3]陈洪.浅谈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中校企合作的重要性[J].教育与职业,2006,(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05446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