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背景下的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商务英语专业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举措。破解校企合作的瓶颈,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以确保校企合作的有效化和合作质量的不断提高与深化。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商务英语;“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0-0148-02
   国务院2019年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强调:要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职业院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院校而言,“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无疑对人才培养模
  式的改革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与传统的以学校为主体的育人模式相比,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能更好地对接产业需求,有效解决职业教育中长期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离、教学与应用脱节的问题。但从近年来校企合作的实践结果来看,还有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许多职业院校都存在着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缺乏动手能力、校企合作“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今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政策文件作出一系列部署和要求,将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面向信息社会的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这无疑给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带来了新的突破点。
   一、商务英语人才能力及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一)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能力需求的分析
   2018年9月至2018年12月,笔者走访了10家企业,发放问卷100份,与管理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了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经过了4个月的努力,笔者从10家企业收回了有效问卷98份。本次调查的单位主要涉及国有企事业单位、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个体及私营企业等。调查显示:应届中职毕业生最欠缺的能力是人际沟通能力(71.7%)和应变能力(60.2%),其次是实用软件操作能力(53.1%)和承受压力的能力(46.4%),再者是语言能力(43.7%)和创新能力(38.1%)。(见图1)
   (二)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
   在走访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热情普遍不高。10家企业中,仅有1家企业表示校企合作很有必要,并且愿意积极与学校对接,参与校企合作项目。2家企业表示愿意尝试进行校企合作。5家企业表示校企合作没什么必要,但如果政策支持,可以考虑参与合作。剩余的2家则表示对于这种没什么经济效益、劳民伤财的事情不感兴趣。(见图2)
   为何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热情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四点:
   1.校企合作模式简单、效果不佳
   大部分中职校都开展了校企合作,但合作的模式较为简单,尤其是商科类学校,多以学生实习为主,或是聘请企业员工作为特聘兼职教师给学生授课。学生在实习期间往往抱着走过场,混个实习证明的心态,工作不认真,实习结束后大部分都会参加三校生高考,真正留在企业继续工作的少之又少。企业兼职教师也多是以给学生开设各类讲座为主,并且兼职教师的流动性较强,无法保证课程的延续性。
   2.企业缺乏内在动力,积极性不高
   企业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和追求价值最大化为其根本目标。校企合作短期内无法实现利润绩效,反而会增加额外的成本,对企业而言,无疑成了鸡肋。因此,企业缺乏校企合作的原动力。另外,政府层面也缺少相应的政策扶持,造成企业往往对这种育人模式不太热衷,即使与学校签约,合作也大多留于表面。
   3.学生课堂学习的时长有限,自觉性不够
   中职的学制为三年,现在大部分学校采取“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第一至第五学期在校学习,第六学期实习或者高复。加之社会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专业课开设往往有取舍,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自觉性又不高,往往造成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双缺”的尴尬情形。
   4.政府的角色定位不明,主导力不强
   校企合作涉及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主体,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但政府在其中的主導力是无法取代的,应该通过政策扶持、制度保障、税费减免等一系列激励政策来引导企业对接学校,让企业有深层次参与校企合作动力,形成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探索
   (一)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室,开发商务模拟平台
   学校提供场地,挂牌建设商务英语“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室,构建一种从技能模块训练到全流程业务实践的完整实践教学模式。学校联合企业共同开发大数据管理环境下的教学平台等数字教学资源,构建“虚拟+实战”类型的综合实践课程体系。企业提供教师培训或者派专业讲师进行相关指导,实现资源与知识共享。学生在企业讲师和教师的共同指导下熟悉整套工作流程:从网站的设计与管理、产品的选择与文描、客户的沟通与维护、单据的制作与上传,甚至是商品的物流和仓储等都能在平台上完成。在使用商务模拟平台的过程中,又可锻炼学生人际沟通和应变的能力。商务英语“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室具有主动性、开放性、创造性的特点,充分考虑以学生实践为中心,对接真实工作场景,大大增加学生商务英语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商务知识应用技巧,有效提高学生实践水平,促进学生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缩短学生融入职业角色的时间。    (二)一二课堂贯通,构筑网上自主学习平台
   学校以信息化平台为基础,联合企业搭建二课堂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一二课堂贯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了育人方式的重大转变。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获取信息和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快速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专家通过“微课”“网课”引发教师教研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和变革,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提升学校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构建起随时随地的线上教育体系。
   (三)开展冠名班育人模式,深挖优势合作资源
   冠名班是校企合作的重要方式,由学校教师和行业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建具有企业岗位特色的班级文化,组织冠名班学生到企业参观。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参与学校线上或线下活动,甚至可以将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项目交给学生去做,让学生充分体验在“做中学”的职业教育基本原则。企业选派行业专家讲授部分专业课程,或做学生的远程导师,利用互联网实现实时答疑解惑。学生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训,把日常操作带到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在专业实训中真正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和企业文化,实现教学和实践的無缝对接。
   (四)“双师型”教师培养,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
   商务英语是一个应用性很强,致力于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专业,也非常契合国家的发展战略,其人才培养需要配备相应资质的师资队伍。随着“互联网+”的持续推进,要求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不仅具备语言能力、商务知识,还要与时俱进。因此,学校应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到企业挂职锻炼,增加与专业相关的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将实践中的经典案例贯穿于授课过程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可以鼓励教师参与海外远程课程的学习,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职业技能,以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
   三、结语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混合智能学等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内生变量在教育领域内打破虚实边界、扩大有效供给、整合学习资源、促进角色转变,进而推动整个教育生态的解构与重构。校企合作在这一背景下,也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企业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参与校企合作,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同时,也将出台组合式激励政策,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校企合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学校等各方面形成合力,共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参考文献:
   [1]蓝国兴.应用型人才培养下商务英语专业教改实践与探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6):15-17.
   [2]颜健生.“互联网+”背景下商务英语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探索[J].广西教育,2017(9):107-108.
   [3]王芬,刘富丽.“互联网+”背景下地方性高校“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新构建:以台州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台州学院学报,2018(10):54-57.
   [4]欧阳文萍.湖南省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视界,2016(14):83.
  ◎编辑 赵瑞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45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