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业板CFO研究报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吕 丹

  在股民眼中无限风光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中,CFO的角色和地位是怎样的呢?
  
  从去年10月首批28家公司登陆创业板,到现在共62家公司名列创业板名录,这个被喻为“中国版纳斯达克”的板块已经吸引了太多的瞩目,飙高的股价也在批量制造新的财富神话。而每一家登陆创业板的公司背后,都离不开那些容易被闪光灯忽略的CFO们的身影。《首席财务官》选定了截至今年3月1日已经登陆创业板并包括已经过会的共62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62位CFO作为基本研究对象,根据公开数据进行分析解读,忠实纪录了创业板CFO在资本为王时代的群体特征。
  依据创业板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我们将已经上市的58家公司和四家已经过会并确定即将于3月9日网上发行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这62家上市公司CFO的薪酬、持股数、学历、职务角色、职业背景、性别比例以及年龄构成等诸多维度,解析创业板CFO这一群体的特征。
  
  工作压力造就性别差异
  
  尽管在国内财经院校中,尤其是会计专业的班级里,女生数量明显多于男生,她们也占据了会计师事务所新聘员工的绝大部分。但是根据本刊五年来的直观观察,现阶段国内公司的高级财务管理运营中,男性领导者的数量要普遍多于女性领导者。在62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中,高达67.74%的上市公司选择了男性担任CFO(见图1),刚好是女性CFO人数的2倍。
  这个数据显然有其背后的合理性。由于是创业板上市公司,先天存在着公司的规模偏小、管理粗放程度相对较高、人手相对匮乏等问题,因此CFO的工作压力显然较主板公司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这样的工作压力面前,如果再考虑到当前社会形态所赋予女性的家庭责任,的确给女性出任创业板上市公司CFO带来了太多的困扰,无论是体力还是精力,女性CFO都或多或少比男性同行处于劣势的地位。
  在这样的社会文化之下,国内财务领域的高层女性们更注重的是工作的机会性、灵活性以及事业与生活的平衡。随着她们不断晋升到高层,工作和生活之间的矛盾似乎对女性的影响要比男性更大。因为她们要考虑照顾父母、抚养孩子并为自己的丈夫留出时间,而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通常意味着要牺牲其中的一方。这也许是在本土企业环境中想要到达高层管理者地位的女性所面临的普遍性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现有的这1/3女性创业板CFO,其创业板的典型性也明显弱于男性CFO。在对这62家公司CFO的样本分析中,我们发现女性CFO在当前公司的平均履职年限均在六年以上。比如蓝色光标CFO陈剑虹已经在公司工作近10年,鼎龙股份CFO梁珏加入鼎龙八年时间等,而男性CFO在当前公司的平均履职年限仅为3.5年以上。从这样并非偶然的数据里,似乎可以解读出,女性CFO在同一家公司的职业连续性较强,但不适合为了专门推进上市而做空降兵,或许男性CFO在这方面更能承受IPO“临门一脚”的压力。
  究其原因,核心还是在于创业板公司上市过会的高失败率和上市后面临摘牌的高淘汰率。
  根据相关统计,最近四十多年以来,全球共有39个国家先后推出了75个创业板,目前生存下来的只有41家,而这41家中仅纳斯达克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严格意义上来说,创业板往往是一个国家主板之外的第二个资本市场,接受一些还不足以在主板上市的公司。比如一些处于创业期、初增长期、高增长期的企业,它们的盈利或者收入还不够大,甚至有些还没有盈利,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加速发展。而如果没有一个值得信赖的财务体系和有着良好职业操守的CFO,投资人很难下决策参与所谓的创业板公司。因此,创业板CFO身上的担子之重可想而知。
  
  主流年龄30~50岁
  
  由于CFO的职位需要一定的知识结构与工作经验,因此30~50岁往往是这个人群职场生涯的“黄金时段”。
  本次研究的样本中,创业板CFO的主体年龄构成在30~40岁年龄段,所占比例高达56.45%(见图2),其次是40~50岁年龄段,所占比例为35.4%。上述这两个年龄段覆盖了90%的比例。值得一提的是,这其中有三位生于1979年的CFO,是在这62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最年轻的首席财务官,分别是三维丝CFO谢福建、万邦达CFO袁玉兰、中能电气CFO黄楠。与以往对IT行业CFO年轻化的印象不同,这三家公司却都是不折不扣的传统行业。这似乎让我们读到了国内创业板公司与纳斯达克的另一个不同之处,抛开所谓的公关层面,后者上市流程的复杂程度和发行失败的风险还是比创业板要高得多,这也使得远赴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创始人更愿意使用“被证明过”的CFO来确保上市的成功。
  令人充满敬意的是本次研究的CFO样本中年龄最大的是66岁的华星创业CFO杜光明先生,从他的履历表中看到,从1965参加工作开始,历任贵州八三零厂财务科长、总会计师,1990至1992年任宁波海丰电子工业公司总经理,后来任杭州乘风(集团)电器公司计划处、财务处处长,2003年加入华星创业,2008年至今任华星创业财务负责人。虽然此前栖身的企业大多有着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但杜光明在自己职业生涯临近结束时的“惊险一跃”,不仅让自己搭上了创业板的资本快车,而且能主导一次IPO,无疑将是一个CFO最值得回味的完美谢幕。
  
  财务科班出身比例高
  
  与众多在海外上市的公司CFO多为MBA的教育背景相比,创业板上市公司CFO的教育背景中,财经类科班出身的比例最高,毕业院校不乏复旦、外经贸、厦大、浙大、人大等综合类院校,更多的以中央财大、江西财大等其他财经类院校居多。其中本科学历占61.29%;研究生学历占19.35%,而博士学位的比例显著偏低(见图3)。这个现象似乎再次佐证卡普兰关于“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的著名论断。
  与此同时,创业板上市公司CFO取得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的比例很高,而拥有国外财务类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较低,在披露的样本信息中,拥有ACCA资格证书的仅有两人。不过,创业板上市公司的CFO们除了获得国内财务资格证书或者财务职称外,同时拥有的其他职业资质也颇具本土特色,比如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财务总监资格证书等。这似乎也在某种意义上透视出,创业板上市公司CFO在财税和资产管理等领域更加聚焦和“务实”。
  此外,在进一步的样本分析中可以得到这样一组数据:创业板CFO学历是大专的平均年薪为7.6万元,学位是硕士的平均年薪为18.68万元,而两位博士的平均年薪都超过了20万元。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学位和薪酬倒是呈高度正相关的。
  
  薪酬差别明显
  
  作为一个观察和研究CFO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有效指标,薪酬的高低同时也对其在公司治理中职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影响。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制度的要求,自2006年起,我国上市公司CFO的薪酬在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首次得以披露。
  本文中创业板上市公司CFO的年度薪酬数据在排除了六家未公布年薪数的基础上,算出56家样本公司中首席财务官平均年薪为162356.97元。其中30.65%的上市公司CFO年度薪酬在10万元到20万元之间,有两家上市公司CFO的年薪在50万元到100万元之间(见图4)。而年薪最高的是乐普医疗CFO王泳女士,其年薪高达88万多元,另一位年薪较高的是硅宝科技CFO曾永红女士,其年薪为53万多元。令我们略感意外的是,年薪10万元以下竟然占据了1/3的比例,为35.48%。不过在公布的数据中显示,年薪最低的是位于湖南岳阳的中科电气,其CFO年薪仅有1.6万元,并且持股数也显示为零,这不免让人质疑该数据的可靠性。另一位薪酬较低的是大禹节水CFO,年薪仅为3.6万元,不过考虑到其公司位于我国甘肃省,从东西区经济落差的角度来考量,这个数字似乎也还说得过去。

  CFO作为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与CEO在公司的管理中分工不同,又相互协作。CEO与CFO的职责定位不同导致薪酬也有差异。国外所作的调查结果显示,53%的CFO们认为相对于CEO的薪酬,自身所获得的报酬与能力和贡献不匹配。相信这一比例在国内创业板公司的CFO群体心中会更高。
  
  股权造富神话
  
  创业板之所以在近期高度吸引眼球,就在于其令人艳羡的造富效应。国内创业板上市公司以个人股东居多,随着这些公司高价发行新股,由此造成财富价值倍增。以市场价计算,相当数量的控股股东一夜之间成了亿万富翁。当然,我们不能只看到这些创业者“一夜暴富”的光鲜,可以想像他们中的很多人都经历过创业“九死一生”的挣扎和磨难,如政策的突变、资金链的紧张、法律诉讼的风险等等。根据《创业家》杂志不久前对创业板30家公司和中国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的30家公司创始人比较数据获悉,从启动创业到最终上市成功,纳斯达克创始人只花了5.06年的时间,而创业板创始人用了10.5年,整整多了一倍时间。能够坚持到最后并最终迈进创业板的,也是值得被市场如此奖赏的。
  有人用陈奕迅的经典歌曲《十年》来调侃创业板,“10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关注我,我们还是一样守着一个破工厂生活;10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合作,只是那些股票再也找不到馈赠的理由。”从去年10月开始,创业板迅速成为资本市场上新的盛宴,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额募资比例等“三高现象”远远超出各方的预期。当年那些不值一文的公司股票,如今每一个持股数字都熠熠生辉,创业者的身价以几何倍数增长。相应的,CFO的价值也应体现在回报上,有时甚至超过了预期。
  在本次样本研究中,有31家公司CFO的持股数显示为零,占据了总数的50%。但是具体是因为没有披露还是真的没有持股,实在无从考证。不过从对样本的数据梳理过程来预测,我们选择相信,确实有很大比例的CFO没有持股。
  而持股数为50万股以下的CFO,占据了绝大多数比例(见图5)。持股数在100万至200万股区间的占有4.84%的比例,在200万到500万股区间仅占3.23%。值得注意的是,有两位CFO的持股比例超过了500万,分别是北京华力创通CFO熊运鸿(持股9863900)和北京神州泰岳CFO万能(持股6195272)。按照今年3月1日的收盘价每股37.08元来计算,华力创通CFO的身价为3.6亿元;神州泰岳当日的收盘价为每股145.39元,CFO万能的身价将达到9亿元。股市的亿万富翁还会不断冒出来,这就是资本市场的魅力之一。也许未来的胡润百富榜中也将有CFO的名字上榜。
  当然,明文规定的限售期也是“拴”住CFO的有效链条,更是公司长期激励的重要工具。
  
  三成来自事务所
  
  根据《创业家》杂志的统计,纳斯达克30中有60%左右的创始人具有海归背景,而创业板30的创始人中则只有五位有过海外留学或者进修的经历,超过50%左右的创始人是本行业的工程师或者技术专家。这一差别似乎对他们创业的行业和模式选择都带来深远影响。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TMT领域,与消费服务相关,很多选择了与互联网和3C融合相关的方向。这很大程度上也与他们比同龄人更早接触到国外的产业前沿资讯有关。而创业板创业家的灵感主要来自自己所从事的相关专业,甚至是直接从事原来所工作企业的衍生业务等。他们创业的行业众多,但机械设备制造、信息技术、医疗生物领域等占据了主要比例。
  当面对一个复杂多变的管理环境时,作为掌握着企业的神经系统(财务信息)和血液系统(现金资源)的灵魂人物,一个合格的CFO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拥有创造力、想像力、直觉以及战略思维能力。而最终能够成为上述多种能力兼备的CFO,也是要经过多年的职场试炼,不同的职业发展路径,塑造了CFO迥然的特质。
  目前62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CFO除了大多数是会计科班出身外,其职业背景也很有明显的偏向性。其中29.03%的CFO有会计师事务所从业经历(见图6),这一比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企正在走向规范化(创业板上市公司多为民企),企业重视财务报告如实披露。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18位拥有会计师事务所经验的CFO中,乐普医疗CFO王泳和立思辰CFO林开涛曾在普华永道工作,其余16位CFO之前所供职的都是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此外,还有近18%的CFO有过上市公司的工作经验;而拥有外企和证券投行等金融机构经历的比例非常低,分别仅占8.06%和3.23%。从上述这一系列的数据比例来看,创业板上市公司CFO的职业生涯更为本土化,甚至相当多地来自于公司总部所在城市。
  当然,这个职业背景也说明,尽管现阶段财务体系建构和优化是创业板CFO的首要任务,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创业型的企业更加需要那些擅长资本筹划与运作的CFO帮助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
  
  向权力中心的渐进式融合
  
  越来越多的公司高层管理者都将拥有丰富的资本运作经验作为带领企业在新竞争环境下赢得先机的重要能力,并逐步将如何为投资人创造更多的价值放在思考的首位。他们中间,特别是CFO作为掌握企业资金命脉的高管将日益发挥重大的作用。而曾经操盘过企业上市的财务总监和董秘也一直是猎头顾问手里的“香饽饽”。和普通的财务总监、董秘不同,凡是曾经至少完整地操作过一两个企业上市的,懂得上市企业财务报表要求的,能和券商、事务所等相关各方打好交道的,且有一定人脉资源的才是现如今猎头永不过时的候选人。
  在上市公司中,管理团队充当公司工作团队和董事会之间的纽带,并在发行股票过程的各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市场会对一个完备的和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做出正面反应。因此,公司的管理团队,特别是CEO和CFO,将是公司和公共资本市场建立联系的关键点。如何有效地将信息传递给市场,如何在压力下对来自分析师和投资者的问题做出快速且正确的反应,将会影响市场对公司业务的看法,进而影响股票价格。因此拥有与公开资本市场进行交流的经验,并在复杂的和多变的证券和公司治理规划框架内工作的丰富经验,是优秀CFO必备的职业素质。
  在创业板62家企业中,CFO身兼数职现象屡见不鲜,如董秘、副总,或跻身董事会等。例如,中能电气CFO黄楠、鼎汉技术CFO张霞、东方财富CFO陆威、爱尔眼科CFO韩忠和康奈特CFO张惠祥,都是同时兼任公司董秘、CFO并拥有董事身份,多重角色更加彰显。
  以是否是董事作为衡量CFO是否踏进权力核心为标准,我们对企业CFO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的人数和比例进行了统计(见图7)。
  统计结果显示,在62位CFO中,拥有董事身份的为14人,接近1/4;明确担任副总裁职位和董秘职位的分别占14.52%和20.97%。这表明民企CFO肩负着公司治理中监督管理和参与经营决策的职责,他们不仅代表公司董事会对公司的资产实行内部财务监督,而且作为执行董事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CFO正在成为经营决策者的合作伙伴,从整体上把握企业的经营。
  尽管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单纯的CFO或财务负责人还是占了大多数,这些CFO的工作重心未能从原先单纯的财务工作扩大到从财务角度研究企业经营战略,成为企业战略制定者之一。但乐观的迹象在于,近四成的CFO已经摆脱账房先生的角色,逐渐迈向企业的权力核心。可以想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创业板上市公司中的CFO将越来越多地披上“董事”的袈裟去议事与制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442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