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银行风险管理的演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银行对风险进行管理,已有数千年历史,但真正从管理学的角度加以系统研究,并演化为具有时代气息的管理模式,进而指引其经营管理实践、谋求风险与收益的优化,则起步于1950年代。回顾此后50多年的历史,银行风险管理实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逐步深化,可粗略划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资产方面对风险加以管理
  1950年代末以前,银行风险管理主要偏重对资产业务的管理。当时,银行业务以贷款为主,而不良贷款额超过一定比率,经常导致一家银行出现流动性的困难。为此,银行强调保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通过加强资信评估、项目调查、严格审批制度、减少信用放款等措施,提高银行的安全度。
  
  第二阶段: 从负债方面对风险加以管理
  1960年代后,银行风险管理重点转向负债管理。此时,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普遍较快,对信贷资金具有很强的需求,而西方银行又面临资金严重不足的缺口。为扩大资金来源,西方银行转向负债管理,即通过使用借入资金,以扩大资金来源,保持或增加资产规模和收益,满足银行流动性需求,同时避开金融监管限制。
  
  第三阶段:从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对风险加以管理
  1970年代初石油危机爆发后,西方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伴随着美元与黄金脱钩,国际市场利率剧烈波动。西方银行受金融市场大幅震荡的影响,难以通过资产或负债的单边管理确保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均衡。为此,西方银行开始从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管理风险,即通过偿还期对称、经营目标互相替代和资产分散来实现总量平衡和风险控制。
  
  第四阶段:对风险进行全方位管理
  1980年代,随着同业竞争的加剧,银行风险呈多样化、复杂化、全球化的大势。西方银行更新了风险管理理念,并将应用数学、信息学、工程学等引入风险管理体系,从而深化了风险管理的内涵。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出台标志着西方银行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日渐完善。
  到了1990年代,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风险类型已经由单一的信用风险演变为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在内的多类型风险,潜在损失也由多种风险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所致。为此,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1996年颁布《巴塞尔协议》的补充协议后,从1998年至今,又正在筹划推出《新巴塞尔资本协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457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