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快与慢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成钢

  近日报载,“慢生活”倡导者意大利人布鲁诺・贡蒂贾尼继米兰、伦敦、东京之后,将把宣传慢生活的“超速罚单”活动移向上海。可见,在世人眼里,上海已步入当今世界节奏最快的城市之列。
  在上海,每一个战斗的早晨,长街短巷的年轻白领一边大步急行,一边“咬牙切齿”;地铁扶梯明明在上下快速运行,可上班族还是一个个急不可耐地争相穿梭于快速通道;拥堵的马路水泄不通,汽车族仍是不依不饶,鸣笛疾进。无怪乎,一位西方记者撰文《急之国――中国人为什么丧失了慢的能力?》,中国人似乎变成了最着急最不耐烦的地球人。
  众所周知,快是发展、进步的代名词。对速度的追求本是由来已久的人类冲动,高速带来的那份刺激与兴奋,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城市活力之源。家长们早上送完上学的孩子要赶去上班,营销员要完成一加再加的指标才能有奖金,流水线上“一个萝卜一个坑”地等着你,高管层在股东会上言之凿凿的承诺要兑现,你不急不快能行吗?张扬速度精神成为自启蒙运动以来市场社会的共识。掌握速度就意味着获得了掌握新事物、夺取未来的可能性。“速度之最”的美国,不到全球5%的人口占用了多达全球三分之一的能源,新兴国家能不急起直追吗?
  问题在于,遵循全球化游戏规则,意味着资本高于一切,资本的逐利性导致不受限制地财富追求,而较少关注生活质量、可持续性、安定与和谐等更广阔的人类福祉。如著名作家莫言所言,现代社会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高速公路上飞奔,指不定哪一天会出事。也有人说,现代社会就像好莱坞大片《生死时速》中飞驰的汽车,慢下来定时炸弹就要爆炸。一个为速度所束缚的人,心灵会变得麻木和庸俗,会把一切事物看成“不言而自明”,再也体尝不到“惊奇”的经验,进而失去创新的活力。速度的极致发展剥夺了人的反思能力和想象能力,培养了人的惰性,忽略和回避价值判断,必然引发人们对速度的反抗,使人们自觉地退回到过去的某种生活方式中以求安慰。
  慢生活是一种心灵的态度,并不是工作的休止,而是工作的另一种状态,可以培养一个人对世界的观照能力。相对论发明者爱因斯坦说,一个男人与美女坐在一起时光飞逝,与狮子坐在一起度日如年,说明快与慢不是死敌,往往取决于人的主观感受。你喜欢它你就有激情,有灵感,有创造性,一切都是甜,受的苦、吃的苦是甜的,流的汗是甜的。所以我们倡导快乐工作,既从慢中品尝生活的真义,又从快中体味奋斗的激情。
  法兰克福学派掌门人哈贝马斯在复旦大学演讲时建议,为高速行进的全球化快车安装一个类似弹簧的缓冲装置,这是很有见地的。快与慢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关键是你如何运用,该快则快,能慢则慢,快慢结合,把握好时机。(作者单位: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 □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481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