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管理建设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宋娟
摘要:当前,我国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管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财务风险危机、财务内控没有管理决策两个方面,为了转变这种现状企业管理者必须立足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保证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管理获得全方位地完善。本文提出了实现企业内控制度的完善应该首先建立原则性的财务内控制度、基础性管理制度和会计机构与人员管理制度的基本理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成本费用管理、财务风险内控管理,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和资金控制管理制度的相关探索,对全面实现企业财务的决策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管理建设
当前,我国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管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财务风险危机、财务内控没有管理决策两个方面,为了转变这种现状企业管理者必须立足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保证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管理获得全方位地完善。
一、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财务风险的危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多变,致使企业无法及时、准确地获得其开展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加上企业财务活动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财务活动的结果也具有风险性,从而导致企业可能蒙受损失,甚至破产倒闭。但是目前我国的企业多数都没能建立起全面的财务风险管理体制,企业的财务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记账等工作环节上,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没有实现的预警功能。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得全球的企业发展都认识到了财务危机的严重性,但是由于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财务内控意识的不完善使得到目前为止,许多企业集团还没有把财务风险管理纳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去,企业财务风险虽然普遍存在,却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这样发展下去,我国企业将会面临更多的风险,使得企业发展受到影响。
(二)财务内控没有纳入实质性地管理决策
从目前企业财会工作的现状来看,目前以“核算型”为主的财会工作体制严重滞后于企业改革,也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是造成当前财会工作被动的根本原因。财务内控制度虽然在企业内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具体的执行监督环节也日益完善,但是对于财务内控制度而言,不是简单的管理范围的控制,而是长期的实质性地管理决策控制。当前我国企业财会工作的重点还基本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等方面,为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服务的多,为企业内部管理需要考虑的少,财会工作的中心地位作用发挥不够。这种现象就使得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工作以核算为主,重核算、轻管理,形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财会工作的作用和地位有所削弱的反常现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财会人员管理意识较差,管理能力有限,不能提出更为具体有效的管理决策;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企业管理者没有认识到企业的发展需要借助企业财务内控的管理决策能力。
二、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建立的内容
(一)原则性的财务内控制度
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建立的基础就是要依靠国家的财务会计制度,目前国家以《会计法》作为全国会计工作的最高法规,企业在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方面也应当有自身的“母法”。而这种企业内部财务总体制度的建立需要有一定的总控原则,例如:企业可以制度类似于《财务管理制度》、《财务成本控制制度》、《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等具体的财务控制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要坚持民主的原则,从制度的建立到制度的公布、执行都应该有民主的意见参与,同时要在实际的会计控制工作中不断地对制度内容进行完善。
(二)会计机构与人员管理制度
会计机构与人员管理制度的建立首先应该考虑到企业内部相关利益主体责、权、利相互制衡的一种制度,主要解决财务管理权限的合理配置问题。在会计机构的制度来讲,应该明确规定会计账目的记录内容,保证分工明确,将资金管理与账目管理做出明确地区分,保证会计机构的部门全面,尽可能做到互相之间有必要的牵制作用,其根本目的在于试图通过这种制度安排,以达到内部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权、责和利的互相制衡,实现效率和利益的合理统一。对人员的管理制度来讲则必须要做到奖罚明确,适当地进行会计培训,保证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
(三)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成本费用管理制度的建立必须与企业组织机构相适应,即企业预算是由若干分组的小预算组成的。每个小预算代表一个分部、车间、科室或其他单位的财务计划。与此有关的成本控制,如记录实际数据、提出控制报告等,也都是分小单位进行的。这些小单位作为责任中心,必须有十分明确的、由其控制的行动范围。对这些成本控制行动的管理应该借助多种财务管理手段。例如:引入财务软件代替手工记账;二是能尽早获得准确详实的信息,及时做出准确预测、正确决策,从而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防范由于信息原因造成的预测不准而导致的决策失误。又如:建立往来账目档案和准入制度。对进入企业的供应商要建立档案进行管理,及时掌握各供应商的声誉、资信等情况。同时要建立供应商准入制度。材料物资的供应商必须经质检、审计、财务等部门联合考核后才准进入,如有可能要实地到供应商生产地考察。
(四)财务风险内控制度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不能避免的经验危机,为了更好地规避财务风险,企业风险内控制度的管理框架包括三个方面:(1)企业的目标,即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2)全面风险管理要素,即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控;(3)企业的各个层级,包括整个企业、各职能部门、各条业务线及下属各子公司。全面的风险控制应该注重建立明确地发展目标,目标的建立必须要有财务核算和财务决策进行管理辅助。控制目标是通过控制活动所要实现的目的或收到的效果。明确控制目标,前提是科学地制定目标。根据企业总体战略目标制定风险控制目标,并细分至相关部门,确定各部门的子计划,各部门再据以制定更详细的目标。其次,要对各类风险控制要素进行全面地分析,制定者要根据以往经验及预测因素考虑一些弹性,使制定的计划在执行过程中更符合实际,更切实可行。最后,将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下达到企业的各个阶层,保证全面的管理控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风险识别防范能力,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所处环境,在内部控制基础上创立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
(五)内部审计制度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就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虽然内部审计独立于财务机构,但从广义上讲应在财务内控制制度体系的范畴之内。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虽然属于内部管理制度,但是应该尽可能地结合多方面的力量,例如: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等审计管理部门都可以进行必要的辅助审计,保证内部审计的公平公正。而具体的审计流程应该包括:(1)确定审计目标,建立审计小组。(2)进行审计内容的初步资料收集。(3)进行审计工作。(4)整理审计结果,公布结果。
(六)资金控制
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应该突出对资金的管理,尤其是如今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现金为王的优势作用正逐步体系,对企业内部资金的管理是企业经营能力,控制能力的关键所在。资金控制首先应该在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中,充分考虑企业筹资成本和偿债能力,分析影响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因素,决定筹资渠道,编制出现金预算,实现资金筹集和运用的平衡。克服和避免了传统的财务计划执行难、考核难的弊端,具有内容全面、方法科学、操作性强的特点。其次,要主要现金收支的审批问题,要保证审批权高度集中在管理者手中,这样有助于企业实现全面收支平衡,提高现金的流转效率,减少资金的沉淀,控制现金的流出。但是,这种管理形式也不利于调动各层次开源节流的积极性,影响各层次经营的灵活性,以致降低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效率。为了进行双方面的权衡应该建立相关的统筹管理制度,通过制度来规范资金审批原则,保证审批的规范性和快捷性。另外,企业可以设立结算中心,对需要审批的项目资金进行独立结算,保证了经营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总之,实现企业内控制度的完善应该首先建立原则性的财务内控制度、基础性管理制度和会计机构与人员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成本费用管理、财务风险内控管理,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和资金控制管理制度,全面实现企业财务的决策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桂霞.利用内部审计加强内部会计控制[J].商业研究, 2002,(16) :34-35
[2]任永维.知识经济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创新[J].商业研究, 2003,(15):56
[3]龙春花.浅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状况及完善[J].财经界(学术版), 2009,(04) :87-89
[4]林帆帆.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与解决方案[J].经营管理者, 2010,(03):12-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605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