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幸福指数构建的新设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渝乔
摘要:2011年,“十二五”规划开局”。“幸福指数”成为两会代表委员交谈中一个频频出现的热词。提升国民幸福度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如何科学规范地将国民幸福感量化,世界各国尚未统一定论,测评方式也是大相径庭。本文将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原理以及萨缪尔森的幸福公式为依据,阐明国民幸福指数(GNH)的构建,了解民情,洞悉民意,广泛合理地反映国民的幸福程度。
关键词: 国民幸福指数 以人为本 和谐社会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国民幸福指数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是指用以反映民众幸福感在某一时期内的数值和其在另一个作为比较标准的时期内的数值的比数。幸福指数也被视为体现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
一、国民幸福指数的源起
24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尝试对统治者的幸福程度进行度量;18世纪英国功利主义伦理学鼻祖边沁,第一次试图将幸福度量纳入近代科学的轨道,然而人们对幸福能否被度量一直是持怀疑的态度。但是,20世纪70年代不丹国王推行“全民幸福计划”,提出了“国民幸福总值”(GNH)概念, 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包括科学技术的种种好处)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不丹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NH)指标,创建了举世瞩目的“不丹模式”,使国民幸福真正纳入各国国策的思考范围。世界上不少著名的经济学家把目光投向这个南亚小国,开始认真研究“不丹模式”。我国中科院院士程国栋在去年年初,就提出了一份《落实“以人为本”,核算“国民幸福指数”》的提案,建议国家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订一套“国民幸福指数”的评价体系。
二、构建国民幸福指数的意义
如果GDP(国内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国富、民富的标准,那么GNH就是衡量国民幸福快乐的标准。如果说“生产总值”体现的是物质为本、生产为本的话,“幸福总值”体现的就是以人为本。研究国民幸福指数旨在考察人民群众主观生活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进而调整政府取向,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社会全面发展。
在我中国开展对于幸福指数的研究,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首先,通过对它的计算以及对它的各种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了解什么是人民群众最希望解决的问题。是通过经济增长改善收入,还是改善收入不公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还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幸福观正确地看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国民幸福指数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让我们找出主要矛盾并按照轻重缓急来各个击破。第二,它为我们在发展过程中,认识非经济因素对可持续发展所可能形成的影响,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分析工具。1978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此,国家政策的制定对经济因素的重视超过了其他因素。而事实上,人类对发展的追求不仅仅局限于经济,经济的发展水平越高,人类生活中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也会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通过一个综合的指标,研究经济和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对社会经济发展和追求进步显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三,从GDP崇拜到幸福指数关怀是政府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反映了政府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深切关心与关注。在我国,党和政府始终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是其制定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因此,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更好地关注民生,关注国民幸福指数,提升国民幸福感。
三、国民幸福指数新构建的合理性
有人曾提出国民幸福指数=收入的递增/基尼系数×失业率×通货膨胀。基尼系数是反映收入分配公平性、测量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指标;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率,旨在衡量闲置中的劳动产能,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供远小于求)。这个公式只能从经济的角度在一定程度上宏观地反映国民总体的幸福程度,并不能很好地反映个体的幸福程度,这与国富民穷在性质上是如出一辙的。
幸福指数不能用GDP来衡量,幸福也并不与收入的多少成正比。近年来国际学术界的多项研究表明,在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情况下,收入增加能相应带来一定的快乐。但是,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到5000美元的一定水平后,快乐效应就开始递减。2011年1月12日,央视财经频道中国财经报道栏目主办的“CCTV2010经济生活大调查”调查结果将向全国披露,据主办方透露,在8万余份有效问卷中,44.7%的人感到生活幸福及很幸福,而感到自己不幸福和很不幸福的达到11.1%。高收入家庭,收入对其幸福影响已经很小,与中高收入家庭相近,但开始出现差距;同时,收入的提高在不幸福和很不幸福人群中出现负影响,所以,高收入家庭的幸福感出现分化,“很幸福”和“不幸福”两头的比例增大。研究表明,影响幸福的不仅是财富和健康等物质环境,人们的健康状况、年龄、教育程度等因素也会影响个人主观幸福感,社会福利、人际交往、社区建设、人文关怀等社会环境的改善更能直接降低“不幸”,从而增加幸福感。学术上的研究也证明,人的幸福受到基因、文化、教育、环保、人权保障、工作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影响。故单从经济增长角度是不能完全衡量国民的幸福指数。
笔者认为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构建国民幸福指数,五个层次的需求能够较为全面地覆盖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从人的需要出发,探索人的激励和研究人的行为,并指出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这一趋势基本上符合需要发展规律的。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了幸福的计算公式,他认为幸福等于效用与欲望之比。
效用是指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里感觉。由于每个人的需求层次不同,目标价值追求也不一样。对于一个不能解决吃穿住行、保障基本生活的人来说,能够丰衣足食就是幸福。但是对于一个衣食无忧的人来说住有所居、病有所医也不一定能使他感到幸福。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标价值,当目标没有实现时便得不到满足或者实现之后会有新的不满足,那是源于人的欲望,欲望源于对物质与精神的需要。一个人若是“欲壑难填”那他永远也不懂满足,也就不觉得幸福。所谓“知足常乐” 就是说一个人要懂得满足才会更快乐,一个人如果懂得“知足常乐”的道理,那他或多或少会感到幸福。效用越大欲望越小越幸福,由此可见一斑。因此深入分析国民在各个层次需求的欲望与满足程度是计算幸福指数的关键。
四、国民幸福指数指标的构建与简单计算
(一)指标构建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笔者提出了五个一级指标和相关的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A健康感指数(生理上的需求)、B安全感指数(安全上的需求)、C快乐感指数(情感和归属的需求)、D价值感指数(尊重的需求)、E成就感指数(自我实现的需求)。以下是各项一级指标的具体含义:
健康感指数:反映的是人们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如水、空气质量主观评价和对自身身体状况的主观感受。
安全感指数:反映的是人们对社会环境包括工作、家庭环境的和个人合法财产所有性的安全保障程度的主观感受。
快乐感指数:反映的是人们在体验友情、亲情、爱情带来的快乐时的主观感受。
价值感指数:反映的是人们对自己个人价值的主观评价与体现个人价值地位的主观感受。
成就感指数:反映的是人们对追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主观感受。
二级指标包括:A :a呼吸 b水c食物d睡眠e生理平衡f分泌g性;B :a人身安全b健康保障c资源所有性d财产所有性e道德保障f工作职位保障g家庭安全;C :a友情b亲情c爱情;D :a自我尊重b信心c成就d对他人尊重e被他人尊重;E :a道德b创造力c自觉性d问题解决能力e公正度f接受现实能力
(二)简单计算
公式:幸福指数=满足程度/欲望权重
测算对象需要衡量五项一级指标在自己心中的欲望,可划分为五个等级包括:很在乎(100分)、比较在乎(80分)、一般(60分)、比较不在乎(40分)、完全不在乎(20分以下)。然后通过二级指标来评价自己的满足程度,也分为五个等级,包括:很满意(100分),比较满意(80分),一般(60分),较不满意(40分),很不满意(20分以下)。最后利用幸福公式将五项一级指标的得分进行加权平均,指数>=1为幸福,<1则为不幸福。
例如:某人对健康指标、快乐指标和成就指标的欲望等级为很在乎,对安全指标为较在乎,对价值指标为一般;对健康指标、安全指标及价值指标的评价或满足程度为一般,对快乐指标的评价为较满意,对成就指标的评价为较不满意。A幸福指数=60/100,B=60/80,C=80/100,D=60/60,E=40/100,此人的幸福指数:(A+B+C+D+E)/5=0.71<1,由此得出结论:此人不幸福。
结束语
幸福感是由人们所拥有的客观条件以及人们的需求价值等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个体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状况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它是健康感、安全感、快乐感、价值感和成就感的有机统一。国民幸福指数这一概念的引入,意味着党和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是对过去单纯重视GDP增长而忽视社会整体发展与全面进步的经济增长模式的修正,同时也是从人文发展的角度强调了人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与价值。本文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以及萨缪尔森提出的幸福公式的角度大胆构建国民幸福指数指标,其中尚有不足之处,望各位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邢占军,《幸福指数:指标体系构建与追踪研究》
[2]邢占军,《测量幸福: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
[3]林洪,李玉萍,国民幸福总值(GNH)的启示与国民幸福研究,当代财经,2007
[4]范弘雨,幸福指数涵义的二重性辨析,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2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608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