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行业:新规新气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云 山
《水泥行业准入条件》的出台表明了政府控制水泥产能的决心。在“十二五”期间,水泥行业将在“扶强汰弱”的大趋势下,迎来大规模的兼并重组,也将成为水泥股最主要的投资机会。
11月30日工信部正式出台《水泥行业准入条件》,将于201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此次正式政策的出台,表明政府对水泥未来产能控制的决心。该项政策将大幅提高水泥行业的进入门槛,有利于行业长远发展。国内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投资将拉动水泥的需求,行业基本面正在出现明显的改善,整个行业的投资机会已经出现。明年水泥产能的增长将出现明显下降,目前市场份额较大的水泥行业的龙头企业受益明显。
行业准入条件出台
早在2009年9月,《水泥行业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即已发布,以应对当时水泥行业出现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问题。2011年作为“十二五”规划的起始年,工信部为了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加快结构调整,引导水泥行业健康发展,《水泥行业准入条件》由此正式出台。
严格总量控制有助于缓解新增产能压力。根据水泥产能总量控制、有序发展原则,严格控制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对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年产能超过人均900公斤的省份,原则上应停止核准新建扩大水泥(熟料)产能生产线项目,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必须严格按照“等量或减量淘汰”的原则执行。截至2009年底,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年人均产能超过900公斤的身份有宁夏、浙江、安徽、内蒙古和陕西5个省份,而接近900公斤的有海南、新疆、广西、重庆、江西、湖北和辽宁7个省份,这些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年人均产能接近或超过900公斤的省份,预计未来新增产能压力将得到缓解。
提高海外以及行业外资本投资水泥行业的门槛,缓解未来投资压力。投资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的企业应是在国内大陆地区现有从事生产经营的水泥(熟料)企业,降低了国外企业和水泥行业以外企业进入行业的可能性。因为以往四川、山西、新疆、甘肃等当期利润或者预期利润比较高时,都出现了水泥行业以外的投资者,提高资本进入水泥行业的门槛后,有利于缓解未来行业的投资压力。
提高生产线建设规模,提高资本准入门槛。单线建设要达到日产4000吨级水泥熟料规模,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市场容量有限的边远地区单线最低规模不得小于日产2000吨级水泥熟料。一般来说,4000t/d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大概需要一年之内完成5亿元投资,这对小水泥企业是个较高的门槛。此外,自有资金比例投资水泥(熟料)新、改、扩、迁建项目自有资本金的比例不得低于项目总投资的35%。
重申行业兼并重组和整合的政策导向。规定“鼓励现有水泥企业兼并重组,支持不以新增产能为目的的技术改造项目”,水泥产业将更加侧重产业结构调整。据了解,未来5年前10大企业产量占比将从目前的22%提升至35%,在严控新增产能的背景下,行业购并将提速,拥有资金和管理优势的大型水泥将获得新一轮发展良机。
行业整合提速
2010年四季度在节能减排政策刺激下,华东地区水泥价格已达到近5年来历史新高,目前上海价格已达到600元/吨,其他地区也基本在500元/吨,预计区域龙头企业海螺水泥目前在华东地区吨毛利可达到近200元/吨。本次准入政策出台进一步确立未来行业节能减排政策持续,特别是控制新建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方面。预计2011年供给控制明确,有效新增供给由1.6亿吨下滑约70%至5000万吨,乐观情况下有效供给出现零增长,同时未来出台《水泥行业发展政策》等相关政策将进一步推进行业兼并重组加快,有利于提高行业集中度。
目前,我国水泥工业整体发展水平粗放,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企业规模小、装备落后、布局不合理、恶性竞争激烈等现象仍然较为普遍,产业集中度非常低。2009年年底,全国水泥企业平均规模约32万吨,前10家企业集中度仅为21%。2010年1-8月,前10大水泥企业产量2.85亿吨,同比增长27.2%,前10大水泥产量占比24.2%,熟料产量占比34.7%。相比大多数国家高达80%的集中度,我国水泥企业重组兼并的道路还很漫长。因此,可以预见的是,在“十二五”期间,水泥行业将在“扶强汰弱”的大趋势下,迎来大规模的兼并重组。水泥企业的兼并重组整合将成为行业剧变的源动力,也将成为下一步水泥股最主要的投资机会。
国务院于2010年9月提出《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将着重推进汽车、钢铁、水泥、机械制造、电解铝、稀土等六大产业的兼并重组进程。从国内外水泥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水泥行业具备寡头垄断的天然特性,这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因素:其一,水泥产品竞争更加同质化,产品差异较小,企业发展主要靠规模扩张和市场占有;其二,水泥消费具有区域性,水泥的运输半径有一定限制(通常而言,汽车运输半径约200kin,铁路运输半径约400km,水路运输半径为600km以上),因此区域内大规模企业对水泥市场具有一定的控制力;其三,水泥企业的异地复制较为容易,为兼并收购提供了可能性。
近年来,我国水泥行业兼并重组进程不断加快,其中兼并力度最大的当属中材集团。中材集团将战略重心定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计划斥资50100亿元进行重组并购,目前已经先后控制了天山股份祁连山赛马股份等上市公司,继而将新疆、青海、甘肃和宁夏连成一线,在战略布局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霸主地位,成为西北地区水泥行业的龙头。国务院提出“地区间可签订财税利益分成协议,实现企业兼并重组成果共享”,这被视为对企业跨区域重组最有利的政策。到2015年,前10强企业水泥产量占全国水泥总产量的比重达到35%以上,熟料产能比重达到50%以上。
海外扩张或成为未来亮点。事实上,不仅国内的水泥企业面临重组并购浪潮,全球的水泥市场也正经历收购潮涌。随着全球水泥企业的整合,各个水泥巨鳄纷纷进入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抢占新兴市场。根据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水泥产业集中度达到较高水平,水泥工业基本实现现代化,并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因此,我们预期,会有一部分水泥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到全球水泥市场的竞争中。因此,比较关注中材集团、中国建材集团等央企背景企业对西亚、非洲等地的并购、投产进程。
投资建议
2008和2009年连续2年60%以上增速的水泥产能建设被“4万亿”投资在2009年和2010年高效对冲掉了。虽然“4万亿”效应将逐渐褪色,但基建领域,2011年铁路和高铁建设具备进一步增长动力,轨道交通和水利建设也将潮起。房地产投资方面,保障房建设和对囤地、捂盘的打击带来的供应增长将有效对冲地产调控对商品房建设的负面影响。农村建设方面,农村社区化建设的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农田水利投资和建材下乡等都构成需求增长的推动力。供给方面,2009年9月底开始执行的水泥限产政策将在20 11年体现效应,新增产能增长开始回落,2010年规划淘汰的9000余万吨落后产能将对冲掉2010年投产产能在2011年的全部释放效应。另外,2011年尚有1亿吨的预期淘汰空间,全年新增水泥需求大于新增供给12700万吨,是近几年的最好水平。供需状况的改善将促进水泥行业景气度的提升。
2011年将是水泥企业是非常重要的转折点。水泥行业有望在大力度落后产能淘汰政策的推动下,逐步降低产能过剩的压力,节能减排和重组并购等政策的引导将带动龙头水泥企业竞争力和话语权的进一步提升。面对相对低迷的房地产市场和热情高涨的保障房建设,下游需求相对谨慎乐观,尤其是西北地区和海南地区等重点开发区域内景气度非常高,供需结构有望持续改善。
通过2000年以来水泥板块和沪深300指数P E估值对比,我们发现,水泥板块对沪深300指数有长期的溢价表现。2000年以来溢价率平均值为53%,而目前溢价率为31%,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另外,水泥板块自身PE估值为20.8,远低于2000以来的平均水平39.1,处于靠近历史最低估值水平的位置。水泥板块PB估值也低于2000年以来的平均水平。整体而言,水泥板块估值优势明显,看好行业景气度提升对估值的提升动力,维持水泥行业“买入”评级。在选股思路上,综合考虑区域景气(主要是西部大力度基础设施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投资需求,华东地区的景气复苏)以及相关公司的成长性和估值水平,重点关注海螺水泥、冀东水泥、祁连山、天山股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008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