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国汽车新引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1899年,喜欢小动物的亨利•福特,因为对马车时代的不满足,想造出人人都买得起的汽车,于是在底特律创建了第一家汽车公司。1908年,福特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属于普通老百姓的T型汽车。5年后,世界上第一条高效、快速、大规模的汽车生产线在福特手中诞生。随后,在这条连接圣克莱尔湖和伊利湖的底特律河边,有了通用、克莱斯勒等汽车公司。再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底特律成为闻名世界的汽车城。
一个偶然事件导致一个产业中心兴起,这样的故事在美国工业化的过程中屡见不鲜。一个企业和一个城市的故事―更为确切的说,是一个产业和一座城市之间的故事―往往浓缩了一个国家经济版图的变迁。
在中国又何尝不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工业迅速发展,制造业突飞猛进。“扎堆”的制造业“雕塑”着城市和产业带,正因为如此,就像“飞机城”、“汽车城”、“化工城”、“航空航天城”的名字一样,城市和产业带被烙下了制造业的强烈印记。
近十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中国汽车工业更为明显。
2000年,轿车开始进入家庭。从那时起,轿车的产量从60万辆开始攀升。轿车占整体保有量的比例,从2000年的30%左右增长到2009年的65%。以2000年作为一个原点,那一年中国全部的汽车产量是200万辆,其中轿车只有60万辆,到2010年中国汽车年产销已经达到1800万辆,轿车近1200万辆。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产量增长了8倍,其中轿车的产量大概增长近19倍。
如同汽车工业标志着美国标准化大规模制造业时代的来临一样,它也标志着中国大规模制造业的开启。
于是,在中国,城市像一面凸透镜,用自己独特的曲率记录着汽车产业的发展。从汽车业大规模发展开始,中国的很多城市开始烙上汽车的印记,长春、上海、广州、武汉、北京与重庆等城市的汽车产业集中效应开始显现,中国汽车业开始真正成熟。
可以说,中国汽车城市地理这幅画卷足够丰饶。经过十多年的国内汽车行业群雄逐鹿,形成了东北三省、上海与江苏、湖北与重庆、北京与天津以及以广州为核心的珠三角地区的汽车工业集群趋势。
这六大区域被看做是中国汽车的强势区域。东北三省有“中国汽车工业长子”一汽集团,还有华晨、哈飞等重量级企业;上海既有全国最大的轿车生产企业上汽集团,又背靠通用、大众两大跨国公司;在珠三角,本田、日产、丰田逐群而居广州,如今大众也耐不住寂寞于佛山建厂,一个颇具有底特律味道的汽车产业集群已初显端倪;重庆有上百家的汽车相关厂家,从最小的零部件到最精密的零部件,再到中国“四大”汽车企业之一的长安,以及民营企业力帆,本身又有机械制造和大型兵工厂的基础;近两年的京津地区后劲十足,从北京的北汽,到以丰田为龙头的天津汽车产业群配套能力不断增强,随着丰田在天津扩大投资规模和北京汽车工业的振兴,许多新项目将建在京津高速公路旁边,预示着北京与天津必然会形成一个汽车产业带。加上天津、北京均拥有中国一流的汽车研究机构,可为北京现代与天津未来的合作提供平台,没有人会怀疑两个直辖市之间汽车产业的融合力量。
与此同时,这六大区域的汽车业集中效应开始显现,不仅汽车销量开始逐渐增长,而且世界级的零部件生产配套企业开始选点落户。后者更被视为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汽车业开始真正成熟的标志。
但如你所知,这肯定不是全部。因为眼下,有太多的城市,希望用自己的曲率再去描摹新的汽车产业发展。例如,柳州正在举全城致力打造千亿汽车城,计划投入超过500亿元资金,用地203平方公里,打造百万辆汽车生产规模;成都已不满足“消费第三城”的称号,向产业链前端推进,大举涉足汽车制造业,副市长白刚甚至认为“一个城市没有汽车工业就等于没有制造业”,决心之大可见一斑;而保定因为长城等5家企业的聚集,正在形成新的汽车城气候……
过去,城市记录汽车产业的发展;现在,汽车业正与城市融合;未来,汽车将成为新引擎,推动城市快速发展。原因很简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并且潜力无限。
记得之前“票选中国最具活力汽车城市”活动中一位网友说十堰,“有人问十堰凭什么得第一?我来告诉你,十堰是先造汽车后有城市,汽车是十堰的灵魂,十堰有全国惟一以汽车冠名的高等学府,十堰有十几万汽车产业工人的大军,80%市民从事和汽车有关的工作,十堰有非常完备的汽车产业链,汽车上的每一个零部件在十堰都能买到。”也许,中国未来还会有多个“十堰”诞生,让汽车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从本期开始,《锦绣》带你深入不同城市,寻找中国汽车新引擎,探寻中国汽车地理,透过汽车产业,拼出崭新的国家经济版图。
就地理意义而言,柳州实在不应该成为一个制造之城,仅一个偏居一隅、山河隔阻就让工商必须的啸聚与辐射难成气象―柳州作为西南枢纽的发轫尽管是在上世纪30年代末,地位确立却已是30年后―过去100年间,这座城市和它所处的桂地一样,其实一直距离战争不太远,从辛亥革命到北伐、再到桂系与嫡系的分分合合、再到抗战与国共易帜,甚至在国家大范围进入和平建设时期的上世纪后半叶,广西依然因为与越南接壤而先后承担着援越抗法、援越抗美和自卫还击战前线与后方的重任。
兵者,对经济构成锋利的双刃剑。
据史料记载,柳州工业的胞衣地,正是当年桂系军阀的一家兵工厂;而在上世纪30年代初,兵败中原的桂系在回到广西老巢之后,第一要务就是落力发展地方经济,尤其是制造业。1937年4月29日,一架以制造者命名的“朱荣章号”双翼驱逐战斗机,从它的出产地柳州起飞,在此之前的1933年12月31日,柳州已经制造出广西第一辆汽车,尽管那辆车的发动机是以木炭为燃料;1956年,从援越抗法战场凯旋的韦国清上将主政广西,这位帮助胡志明取得奠边府大捷和建立北越政权的功臣,直接向毛泽东提要求,希望中央在第二个五年发展计划中,多安排一些工业项目给广西,广西首批3个国家级重点工业项目,就有两个落户柳州……
一个天赐美山、美水、美食的享乐之城由此衍变为南国最重要的制造之城。
我们的汽车城故事,就从这里讲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136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