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建设项目跟踪审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新立

  一、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特征及优缺点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指审计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按照规定程序,对建设项目从立项至项目竣工验收全过程实施的审计监督与服务,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与竣工结算阶段。全过程跟踪审计可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促进建设项目规范、有序、有效运行。
  (一)特征
  跟踪审计既不是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也不是经济责任或效益审计,而是具有上述三种审计的共同特征。在审计目标上,跟踪审计具有真实、合法、合规、效益、责任共同目标。在审计技术方法上也与上述三类审计相同,不需要重新建立跟踪审计的标准规范。跟踪审计本质属于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效益审计的综合运用,是一种方法而不是一种分类。
  跟踪审计本质属于事后审计。将一项完整的经济活动事项分成“开始”、“进行”、“结束”三个阶段,跟踪审计是把经济事项的“开始”、“进行”、“结束”三个阶段切分成两个以上审计阶段来进行审计,也就是说,完整的经济事项,以重要性和及时性需求,在项目进行中介入审计一次或多次,项目结束时再完整覆盖审计一次,在项目内容上实现全覆盖。在项目实施时间上,从项目开始跟踪审计直到项目完全结束的全程跟踪审计是跟踪审计的特殊形式,这种审计方式因为审计力量不足和审计成本过高,目前尚未全面推行。跟踪审计只是在完整的经济活动事项进行中进行审计,对具体事项而言是事前或事中审计,因为完整的经济事项没有全部完成。但对审计实施而言,跟踪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的已经发生并记录的经济活动内容进行审计,没有发生的经济活动,是不进行审计和评价的,所以跟踪审计本质仍然是事后审计。严格说,如果一个完整的经济事项仅仅跟踪审计了部分内容,没有实现内容上的完整覆盖,没有完整地跟踪经济活动内容,不能称为跟踪审计。
  (二)优点
  1.从静态向动态转化。一方面,传统审计模式是在工程竣工后集中进行一次决算审计,这时要面对在施工阶段各个施工程序中发生的大量签证。而跟踪审计可以分时段分内容地进行动态审计,使审核思路更清晰,可缓解短时间内处理大量数据的压力。另一方面,跟踪审计可以分析前后阶段互相影响的关联因素,可以动态地监督全过程各阶段的运作。
  2.从事后审计向与事前、事中相结合审计转变。传统的事后审计因隐蔽工程或多次变更部位的一些细节记录不详,很难区分清楚、判定正确。跟踪审计可从源头上解决此类现象的发生,如在施工阶段审计人员已及时深入现场,在隐蔽工程掩盖前或变更过程中作好记录取证,准确掌握工程过程中各种有效信息,减少与施工方的矛盾与纠纷,为后期确认签证、审核结算做好准备。
  3.减少时耗,提高工效。如在施工阶段跟踪审计人员在施工现场会同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签字认可了实测记录后,可立即计算出相应的工程数据,避免推诿和以往长期不签证的弊病,将较长的传统审计周期提前压缩消化在事中阶段,从而加快了审核速度,加大了审核力度,提高了经济效益。
  4.有利于提高审计服务质量。跟踪审计突破了传统审计的模式,从招投标、施工、监理、竣工、决算等环节加强审计监管,有利于防患于未然;有利于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建设性作用。跟踪审计将事前介入、事中审计、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减少失误,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投资建设项目效益。
  (三)局限性
  1.跟踪审计深度难以把握,审计目标易偏离。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在建设项目过程中频繁地介入进行审计,提出审计建议,供建设单位纠正和改进工作,很容易使审计人员偏离监督咨询建议的目标,介入到建设项目管理的职能范围中。
  2.跟踪审计时间介入点模糊,审计效果不明显。工程建设项目一般要经历投资决策、设计、招标投标、施工、竣工结算等阶段。那么跟踪审计从不同阶段介入进行实时跟踪,审计效果就有所不同,而跟踪审计的时间介入点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实践中,绝大多数是在施工和竣工结算阶段才介入跟踪审计,那么在前期决策、设计和招投标阶段所影响的造价便无法控制,跟踪审计的效果就不充分、不明显。
  3.跟踪审计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审计实践被动。跟踪审计是在建设全过程实时进行的一种动态审计,审计人员承担着重大责任风险,需要相关法律、法规支撑,不仅为建设单位制定项目管理制度提供遵循的依据,也为审计部门提供衡量的标准。然而目前这方面法规政策相对滞后,实践中难以对建设项目做出共性的评价和判断,审计风险增大、审计质量难以提高,导致跟踪审计处于被动局面。
  4.跟踪审计力量有限,存在审计风险。跟踪审计涉及项目建设的方方面面,需要充足的审计力量,然而,目前审计力量有限;需要审计人员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然而,目前高素质专业人才还不够足,使审计风险存在成为必然。
  5.跟踪审计收费不规范,审计质量难以保证。目前在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上,往往需要社会中介机构的参与协审。中介机构收费考虑有两个因素:劳动投入和审减金额,并根据基本审核费加审减额比例提成的方式计费。于是矛盾点就会集中在:跟踪审计工作做得越好,过程问题解决得越多,最后竣工结(决)算时审减收费就越少。这样,在跟踪审计中对于讲求经济效益的审核单位来说,就容易产生记录问题而不指出问题的现象,这样就达不到跟踪审计的目的,跟踪审计质量也就难以保证。
  
  二、推进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需要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一)合理定位跟踪审计介入深度
  审计是以堵塞项目建设漏洞、完善项目管理机制为目的,其作为第三者参与项目建设的过程,而不是建设项目负责人。审计机关不是从事建设管理、施工、监理方面的具体工作,而是履行对上述工作的监督职能,实现促进这些工作规范、有效运行的目标。跟踪审计中发现问题,应及时与项目建设单位取得联系并以书面形式反映,而不应直接干涉相关建设单位的工作。在跟踪审计工作中,应把握好监督者的角色定位,努力做到到位而不越位,同时,强调依法独立开展监督。
  (二)准确把握跟踪审计介入时间
  跟踪审计作为绩效审计的一种模式,应综合考虑被审计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建设要求、审计资源和审计成本等多方面要素后研究确定审计介入的时间;是从立项时介入,还是从开工时介入,是从概算编制后跟踪资金运行路线,还是从施工合同签订后跟踪合同的履行情况。建设项目情况不同,选择的方式也就不同。但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审计都应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保证它应有的连续性。此外,在审计过程中,要体现跟踪的适时性,对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重大活动以及建设单位的要求要及时跟进。
  (三)健全和完善跟踪审计的法规规章
  跟踪审计是建设项目审计模式的重大创新,为了使跟踪审计能够健康运行,确保跟踪审计依法实施,有法可依,使这一模式能更好地为工程建设项目服务,应建立一整套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制定跟踪审计实施办法,健全审计程序和审计规范,以及与此相衔接的项目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为跟踪审计人员、项目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提供具体的指导,使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协调运转,使跟踪审计逐步进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中。
  (四)创新跟踪审计方式方法,量力而行实施建设项目跟踪审计
  一是坚持全面跟踪。以建设单位为主体实施审计,把审计视野扩展到建设项目涉及的各个环节,采取阶段审计、不定期审计等方式,对建设资金的筹集、管理、使用情况及有关事项进行跟踪审计,做到资金运行到哪里,审计就跟踪到哪里。
  二是突出审计重点。重点审计隐蔽工程、重大设计变更、大宗材料设备采购、工程造价结算等重点控制环节。
  三是延伸审计不放松。依法对与项目有关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采购、供货等单位进行延伸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漏洞和不合规的问题。
  四是利用好先进仪器设备。发挥照相、录像、GPS等技术装备的作用,做好对项目原始地理地貌的测量取证,对隐蔽工程及其他重要环节等进行现场取证,为竣工结算提供可靠依据。
  五是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科学采集数据,利用好工程造价审计软件,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五)抓好建设项目审计队伍建设,优化人员配备
  建设项目审计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练就高尚的审计职业道德,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要搞好建设项目审计人才培养教育工作,建立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适当引进工程技术、电脑、法律等方面的人才,全面提高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审计机关要合理整合审计资源,特别是社会中介机构专业人才,相互协作,开展好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
  (作者单位:柞水县审计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144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