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少华

  摘要:商业银行风险种类繁多,且各种风险相互联系,传统的风险管理模式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常常出现捉襟见肘的现象。“多维度风险管理”在全面考虑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各种风险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本文借用“多维度”风险度量模型对我国某商业银行近些年的风险状况进行了分析,并认为“多维度”风险度量模型有利于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多维度”风险度量
  文章编号:1003-4625(2007)11-0019-03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风险管理包括风险分类、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管理政策和措施等,它的主要目的是准确地度量风险并有效地控制风险。商业银行在300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主要业务由传统的“存、放、汇”正逐渐转变为表外业务(oif-balance-sheet)和中间业务(fee-producing activities),其功能也由“资产的蓄水池”向金融服务功能转变,尤其是风险管理功能。
  
  由于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而金融的核心内容就是资源在不确定的环境下的跨期配置,因此风险是金融体系的基本属性。默顿(Merton)和博迪(Bodie)在其著作《金融学》中曾对金融功能做了个创新的概括:现代经济中,金融体系最基本的功能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下,跨时空配置经济资源。从这一基本功能中我们可以看出控制风险的重要性,风险管理将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任务。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伴随着商业银行的诞生而出现并逐渐发展。1988年底,已经实行商业化经营的深圳农业银行率先推出资产风险管理,揭开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序幕。
  
  二、文献综述
  
  关于银行风险的理论研究,大多学者通常把某种单个的风险作为研究对象,比如信用风险、利率风险等。阎庆民(2004)将JP Morgan信用风险计量法引入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研究,通过样本分析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VaR进行测算,进而对银行的信用风险状况和资本要求进行评估;邓黎阳(2005)总结分析了久期(duration)模型及其相关方法的理论沿革,着重指出了Fisher-Weil久期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适用性、应用角度、难点和相应管理理念的实现途径;新巴塞尔协议(2003)提出了三种由简到繁的测量操作风险的方法:基本指标法、标准法以及高级计量法,其中高级计量法包括内部计量法和损失分布法。
  然而商业银行风险种类繁多,在管理过程中常常面临着多种风险类型同时出现的情形,而这些风险不是相互独立,毫无关联,而是彼此影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样商业银行在处理风险问题时总是出现“捉襟见肘,投鼠忌器”的现象。一种全面考虑多种风险的风险管理模式将会完善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高其竞争力。王占峰(2007)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实际情况,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多纬度”风险管理的概念。本文借用“多维度”风险度量模型,对我国某商业银行近年来的风险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评价,并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的风险提出相关的建议。
  
  三、“多维度”风险度量模型
  
  
  在引入“多维度”风险度量模型前,先证明其存在的必要性。在商业银行种类繁多的风险中,风险与风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这就是“风险关联度”,而这种相关性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呈正相关关系。从数学上定义,它就是风险向量之间的协方差矩阵:设Xi是商业银行的n种类型风险的风险向量,Xi=[xi1,xi2…xit],其中i=1,2,…,n,则X=X1,2,…,xn],“风险关联度”就可以表示为Ω=COrr(X)。通过“风险关联度”我们可以检测出各种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在众多风险变量中,任何两个风险变量的相关系数为负的话,就说明单独对任何一种风险的度量来评价银行风险状况是不合理的,即,传统的“单维度”的风险度量体系存在缺陷。这样“多维度”风险度量模型就该登上舞台。
  在“多维度”风险度量模型中,设:xi=[Xi1,Xi2,…xit],i=1,2…,n为n种不同类型的风险向量,则X=[x1,x2,…,xn]。“多维度”风险度量其实质是分别测定各种风险类型的基础上,根据银行需要对整体的风险状况进行评价。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实质上需要对它相对于各种风险的效用函数进行测定。由于具体的函数形式是无法进行测量的,为此我们通常将复杂的非线性的函数形式进行二介泰勒展开:
  U(Y)=U(YO)+△U(Y-YO)+(Y-YO)H(Y-YO)’
  其中H为效用函数U(Y)的Hessian矩阵,Y=(x1t,2t,…Xnt)为银行在时刻t所面临的各种风险,YO=(X1to,X2to,…Xnto)为tO时刻(基点)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将上式进行变形,可以写成下列形式:
  
  其中m=1,2,…n/2(n+1)
  这样,我们只需要设定n/2(n+1)个参数就可以确定商业银行的效用函数形式,对整体的风险状况进行评价。根据效用函数形式单调变换的小变性,可以将XO排除在效用函数形式之外,这样系数进一步减少为n/2(n+1)一1个,这就是“多维度”风险度量模型。
  
  实际操作中,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风险的实际情况,为各种风险变量设定特定的系数,以准确反映商业银行的风险特征对其绩效的影响。在对风险管理措施进行评价时,可以根据历史数据,通过调整参数,让历史上成功的风险管理措施在该“多维度”风险度量模型评价指标中得到较高的数值,相反,那些失败的措施得到较低值。此时,可以将这些调整后的参数值作为开始实行的参数标准。
  
  四、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了我国某商业银行1998-2006年的财务数据,采用“多维度”风险度量模型对其近9年的风险状况进行了分析。用于分析的财务指标包括:
  (1)不良贷款比率,用于衡量其信用风险。一般而言,银行的信用风险越小,其不良贷款比率越低,因此较高的不良贷款比率是商业银行存在严重信用风险的一个警示器;
  (2)中长期贷款比,用于衡量利率风险。中长期贷款比越

低,在出现利率变动的时候,银行越容易进行调整,规避利率风险,而中长期贷款比率越高,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也就越大;
  (3)资本充足率,用于衡量其操作风险。对于操作风险的衡量,财务指标很难达到要求,一般而言,银行的操作风险越大,资本充足率越低,因此,可以用资本充足率来衡量一个银行的操作风险的大小;
  (4)资产流动性比例,用于衡量其流动性风险。资产流动性比例越高,银行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也越低。
  数据来源为我国某商业银行年报,相关财务数据如下表:
  
  1.首先我们来分析采用“多维度”风险度量模型的必要性根据上表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各种风险之间的“风险关联度”。
  我们运用SPSS软件计算出各种类型风险的相关性,各种类型风险之间的“风险关联度”如下表:
  从上面可以看出,该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之间存在反向相关关系,而信用风险与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之间存在同向相关关系;利率风险与操作风险之间存在反向相关关系,与流动性风险之间存在同向相关关系;操作风险与流动性风险之间存在同向相关关系。传统的风险管理评价体系中,往往只对某一种风险状况做出了度量,提出了相应的措施,然而,在措施实施过程中很可能对其他类型风险产生影响。这就产生了“多维度”风险度量模型的必要性。
  与“风险关联度”相关的另一个更适用的概念是“风险变动关联度”,它是与一定时期的风险管理措施联系在一起的,它可以用来对某一特定时期的风险管理措施或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价,并更深入地研究不同类型的风险变动的相关程度。
  设△X=[△x1,△x2,…,△xn],i=1,2,…,n为某特定时期内,各种类型风险的变化程度,则“风险变动关联度”可以定义为ε=OOIT(△X)。
  在本例中,我们以1998年为基础,算出各个年份相对于1998年的指标变动程度,如下表:
  
  从上面可以看出,在1998-2006年之间,由于该商业银行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和风险管理政策较好解决了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问题,但同时也使得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恶化,尤其是利率风险。
  2.以1998年为基础,计算以后各年份“多维度”风险度量值
  我们以1998年的风险程度为基础,来设定“多维度”风险度量体系。假设效用函数展开式中的xi均为-1,βm均为0.1,则很容易算出1999-2006年之间该商业银行的“多维度”风险度量值:
  从上表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效用函数值变化幅度比较大,但整体趋势还是上升的;即:1999-2006年间,该商业银行的综合风险呈下降趋势。如果在此期间,该商业银行有相关的风险管理措施或政策,我们也能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3.调整风险权重后的“多维度”风险度量值
  在实际操作中,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对各种风险加以权重系数。在确定系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风险指标与风险的变动关系:如果风险指标与风险同向变动,那么这个风险的权重系数应该为负;如果风险指标与风险变动反向变动,则该风险的权重系数应该为正。在本例中,我们对各种风险的权重系数设定是:信用风险为0.7(鉴于信用风险为商业银行现一阶段面临的主要风险)、利率风险为-0.1、操作风险为0.1、流动性风险为0.1。
  调整后的“多维度”风险度量值与调整前相比变化要平稳一些,也更能准确反映该商业银行近10年来的风险变化状况,有利于管理层对其风险管理措施或政策进行调整和改进。“多维度”风险度量模型是一个成长中的模型,本文对其进行了扩展和改善,为各种类型风险设置相应的权重,从而更加准确反应商业银行风险变化情况。然而,“多维度”风险度量模型仍然有不完美之处:例如,在模型中a和β的参数设定将直接影响模型的效果,而这些参数的设定有很强的主观性,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标准;风险权重的比例也是根据各个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情况而定,很难达到统一的标准,在纵向比较时容易失真。
  
  五、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思考
  
  我国商业银行经历了20年的发展,在风险管理上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方法中量化管理明显不足,在风险管理中往往非常注重风险的定性分析,如在信用风险管理中,重视贷款投向的政策性、合法性以及贷款运行的安全性。当然,这些分析在风险管理决策中非常重要,但如果缺乏定量的分析,就难以在风险的识别和度量上精确掌握。其次,风险管理过程中片面地看重信用风险管理,对市场风险、利率风险、组织风险等不够重视,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缺乏差别化的管理思维,忽视不同业务、不同风险、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这样将进一步添加新的风险。再次,从金融监管方面的表现来看,金融监管的主体法律不完善、监管的信息系统不够科学、缺乏高效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风险内控制度不健全、风险评价体系缺乏足够的透明度。
  与国外相比,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仍比较落后,风险管理仍处于粗放管理阶段,监管体制以及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观念、技术方法等方面都与国外先进银行存在较大差距。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日益复杂和隐蔽,风险管理不仅影响着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和竞争力,而且决定着商业银行的生死存亡。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迫切需要加强全面风险管理:
  1.建立“多维度”风险度量模型
  “多维度”风险度量模型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很好地对各种类型的风险进行整体把握,根据自身情况,正确地评估各种风险对银行造成的影响,并采用量化的手段,对各种风险管理措施或政策进行评价,从而及时发现该风险管理政策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改进,防患于未然。建立以“多维度”风险度量模型为基础的风险管理体系将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制度。
  
  2.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
  银行风险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同客户打交道可能产生信用风险,在市场上运作可能产生价格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即使不同客户、资金打交道,只做内务和后勤管理工作也可能产生操作风险,用人不当可能产生道德风险、信誉风险等等,因此,银行不能回避风险,只能管理风险。
  3.加强我国金融监管力度
  我国的金融监管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实践的发展,需要立法机关和相关的监管部门共同努力。在立法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规划性,增强系统性,提高针对性,强化操作性,切实提高立法质量。对于银行监管机构来说,作为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应当要求银行建立有效的识别、度量、监督和控制风险的系统。监管者应对银行与风险相关的战略、政策、程序和做法直接或间接地进行定期的独立评价,并保证银行具备一个有效的报告机制,使他们可以及时了解银行的进展。
  
  (责任编辑:贾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171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