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企业现行融资方式的创新与发展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对当前国内制造业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进而就下一步业内企业如何实现融资创新提出了具体的思路,以供借鉴或参考。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 融资创新
一、制造业企业融资现状
(一)资本市场供需失衡
近一年多来,央行出于调控经济、抑制投资过热现象的发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紧缩性货币政策,从而使得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各行业企业的信贷份额大幅减少。而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的一段时期,类似的这种情况也曾出现过,市场上流动性总体水平的下降,导致制造业企业获取融资的数额相应减少、融资成本增加。而且,国内商业银行的贷款投向更加倾向于大型企业,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贷款额度被相应压缩。
(二)融资成本逐渐升高
2011年4月5日,央行宣布再加息25个基点,而在此前的不到7个月里,央行已宣布加息3次。虽然通过加息这种货币政策可以抑制物价的过快上涨,但是其对于整个资本市场,尤其是企业而言打击是巨大的。目前1年期贷款利率已达6.31%,而且下一步还极有可能再次攀升,利率的升高将导致利息支出和财务费用的增加,这无疑将大大提高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存款准备金率的升高也压缩了信贷规模,在这种环境下各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系数也随之调高,贷款门槛抬高,这就意味着制造业企业更难通过正式金融渠道获取资金,为此不得不求助于非正式金融市场,而后者的市场利率肯定会比前者高出许多。
(三)融资渠道拓展不佳
近年来,国内制造业企业通过IPO上市、发行企业债、融资租赁等方式在融资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部分缓解了融资的巨大压力,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但总体而言其发展仍然较慢。2009年,创业板上市正式获准,一部分成长性高科技制造业企业在深交所上市,直接进入资本市场融资,而另一部分制造业企业则通过依附或者挂靠大企业,也实现了资本市场的间接融资。但是,从总体来看,创业板IPO并不能解决所有制造业企业的上市难题,受限于公司规模、财务状况、上市成本或其他原因不能实现上市的为大多数,甚至包括一部分国有大中型制造业企业,上市无法真正破解企业融资的困局。
(四)过于依赖股权融资
目前,国内大多数制造业上市公司在融资过程中过于倚重于股权融资,而对于内源式融资却不够重视,这无疑会大大增加企业的筹融资成本,给企业的发展增添不确定性因素。从现有的融资方式来看,制造业上市公司除了较偏好于股权融资外,还对信贷融资、债券融资比较感兴趣,但却将资金成本最小、风险最低的内源式融资排在最后的位置,这明显与融资优序理论相矛盾,从而造成了上市公司的“融资悖论”。单从这一点上看,国内与国外相比已经显现出较大的差距,长期来讲这种差距不但会使国内制造业企业的资源、成本优势逐步丧失,而且还会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背道而驰。
二、国内制造业企业融资的创新思路
(一)积极发展金融租赁
所谓金融租赁,指一种集信贷、贸易、租赁于一体,以租赁物品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为特征的融资方式,其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形式:直接租赁、杠杆租赁、转租赁和回租租赁。通过金融租赁,制造业企业仅通过少量资金即可获得所需的先进设备,以该设备生产的产品为债权,由此实现生产经营与偿还租金的同步进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制造业企业可通过建立租赁公司的形式,来实现资金回流、创造利润、增产增资以及提高融资能力、获得税收优惠和带动配套产品等连带效应。例如,制造业企业通过介入二级市场,采取委托杠杆经营租赁投资机制,通过租金回收投资的同时,还可获得租赁资产的折旧资源,以降低所得税税负。从上述角度来看,金融租赁这种融资方式最适合的行业即为制造业,其不但有利于业内企业及时选择适用的新设备或更新其设备,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也有助于企业规避资金波动的风险,增加企业的长期或短期偿债能力。
(二)结成战略合作联盟
金融危机期间,国内各制造业企业在地方政府的积极策应下,有目的的开展了一系列的战略合作行动,在这期间“抱团过冬”成为了各企业的共识。而在当前不利的货币金融政策环境下,各制造业企业也应积极借鉴该模式,采取联合集群融资方式,以共同渡过当前的融资困境。目前,可供选择的联合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制造业企业集合发债,第二种是制造业企业联保贷款;前者是指通过统一组织、统一命名、统一担保、分别负债的方式,由多家制造业企业集合发行债券,从而可以扩大企业规模、增加抵抗风险的能力,该方式尤其适合同行业的制造业企业联合。而后者是指由业内领先的某企业或某几家企业组织相同或相近区域、资产和规模相当、彼此熟悉的企业组成联保体,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在此过程中联保体成员相互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拉长企业链条、扩大企业规模,尤为适合同行业中上下游企业的联合。
(三)推行产业基金融资
在国外,产业投资基金为风险投资基金(Venture Capital)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rivate Equity)的集合概念,一般是指向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或准股权投资,并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将所投资企业发育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实现资本增值。而在我国,产业基金则相当于一个软贷款,是由政府提倡并主导的,推行模式类似于国外的“银行投资于基金,基金再投资于产业”的做法,力求通过该基金实现对产业的支持,同时又达到规避风险的效果。而产业基金与银行直接贷款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企业自身对产业基金使用的自主性会更高,更加灵活。目前,虽然产业基金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未真正推出,但其基金来源方案早已确定,即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主,其余部分以社会融资补充,其中包括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由此可见,产业基金作为今后深化银企合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其对制造业企业而言的确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尝试私募股权融资
所谓私募股权(Private Equity),即是指通过私募形式对私有企业或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在交易实施过程中附带考虑将来的退出机制,也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转让股权实现资本增值的一种融资方式。目前,作为衔接企业和资本市场的桥梁,私募基金的主要退出方式包括IPO(公开上市)、股权转让、回购、清盘等,退出也即实现了股权市场化。而从当前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制造业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有限的条件下,发展专业投资于制造业的私募基金是解决制造业企业筹融资的理想选择。通过私募股权融资,企业可以吸收社会上各类资金的流入,而最重要的是可以拓展其融资渠道,有效缓解当前企业的融资难题。但是,国内制造业企业在通过贷款、上市等方式实施融资之前,如何通过成熟的私募方式实现权益性融资,是目前各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人杰.装备制造业企业融资途径的探讨[J].经济师,2011(1).
[2]胡敏.浅析如何利用金融政策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融资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3).
[3]车坦阳.胡唯一.王晓航,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融资租赁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4]吴群.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与融资方式创新[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203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