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改进措施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从实际出发,对现代企业内部控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对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供其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现代企业 内部控制
一、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司治理结构亟待完善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者为实现既定管理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规则、程序或制度,其与企业自身的法人治理结构密切相关。法人治理结构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及条件,而内部控制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法人治理结构合理性的制约。但就目前来看,国内大多数企业在其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性上还有所欠缺,由决策层决定内部控制的现象无法得到根本的转变,决策层集权和内部人控制的现象较为严重,这种制度化管理的缺乏严重限制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监督和制约企业财务活动中发挥有效作用。
(二)内控目标忽视运营效率
从理论上说,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是为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内部控制不仅包括对企业会计系统的控制,还需保证管理的合法性、规范性、高效率以及良好的效果,为此就需要企业详细地分析其经营过程,在内部控制中增加非财务目标控制,并通过风险评估这一手段加以识别和分析。但是就目前来看,国内大多数企业普遍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对市场缺乏有效分析和缺少风险控制意识,忽视经营风险而片面追求对其财务杠杆的使用,从而导致风险控制失效,由此使公司经营战略的及时实施受到严重影响。
(三)风险控制意识比较薄弱
从目前来看,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种类会越来越多,为此企业应相应提高对风险防控的意识。而从目前来看,国内大多数企业都普遍缺乏基本的风险防控理念,也未将风险防控充分融入至企业现有的内部控制体系中,由此造成了内部控制体系的失效。而在实际工作中,更多的企业所关注的只是某个项目的既有风险,而未将风险防控理念落实到每个工作环节,从而造成了风险控制缺乏整体性与协调性。为此,企业应将风险防范与内部控制的理念充分融入至企业价值观,从而在理念上到达对风险防范的严格要求。
(四)内部控制缺乏整体性
当前,国内大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由审计部门、财务部门主导,这两个部门在内控制度的制定、内容和方式等方面多从各自部门的立场出发,由此产生了一定的不协调性,在某些方面存在冲突,从而对内部控制的现实性、可操作性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例如,审计部门以对业务和风险的核查监督为职责,使得该部门主导的内部控制具有事后评价的特点,明显缺乏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而财务部门的职责是使内部控制偏重于运营效率风险和财务效果的反映,而较少关注业务过程本身的属性,这肯定会造成内控体系对业务的冲突。
(五)内部审计职能无从发挥
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活动的实施是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自我需要。但是从目前来看,大多数企业并未能真正履行其应有的职能或职能缺位,例如某些企业的内部审计活动基本遵从于企业决策层的授命,或者根本不设立单独的审计机构或由财务部门代替,这些都会使内部审计的作用无从发挥,其功能大打折扣。而尤为重要的是,大多数企业无法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提供有效的支撑,内审结构基本听命于董事会或受其直接管理,在这种环境下内部审计无法真正履行其应有的监督和制约职能。
二、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改进措施
(一)充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为了给企业的内部控制提供更好的空间和环境,企业应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而对法人治理机制进行逐步的完善,来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发挥更为有效的作用。通过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企业可真正建立起公司各参与者之间责任、权利和利益的合理配置和相互制衡的制度,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有效分离,使股东大会通过作为代理人的管理层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位、程序设计与效果评价等问题起到最终的控制作用,并使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中居于核心位置,以便为企业的管理层制订规则,从而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有效实现。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为了有效发挥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企业应依据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规范性文件,制定适合本企业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在此过程中,企业应针对自身所处行业的特征或特点,充分估量这些因素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同影响,并合理确定其重要性、内部控制的实施手段与方法,从而使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此外,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还需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相吻合,不背离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最终目标,使其更具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三)增设风险防控机制内容
当前,各企业应积极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主动增设包括风险防控机制构建、良性控制活动设定以及建立广泛的信息与交流等方面的内容,而这其中尤以风险防控机制的构建最为关键。鉴于此,企业应建立或引入一套专门用于风险评估的机制,例如采用SWOT分析法,并通过该方法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以及核心竞争力所在。再者,SWOT分析法还可用于企业对其自身内部控制体系的评估,分析内部控制环境的变化可能对企业产生的各种影响,并以此作为下一步的完善方向。从这一点上看,各企业应将风险防控上升至战略高度。
(四)强化其内审结构的作用
为了充分保证内部审计活动的独立性,企业应在各部门之外建立起一个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组织,用以对企业所产生的各种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由于该机构或组织所进行的内部审计活动属于一种独立的评价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协助企业各部门成员有效地履行其应有的职责,因此在此活动的过程中必须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保持其独立性。此外,内部审计机构还应保持其权威性,因为权威性对于该机构工作是否能够正常执行具有非常大的影响,较高的权威性可使内部审计活动更具效力,也可对内部审计的效果提供保障。
(五)尝试引入外部审计机制
一方面,对于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可尝试由董事会设立独立的内审机构,并直接对董事会负责,该机构主要负责对公司内部相关财务或非财务事务进行监察审计,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程序执行的有效性,从而起到查错防弊,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发生的作用。而对于无条件设立独立内审机构的中小型企业,则应通过外部审计机制的引进,包括政府行政审计和社会组织审计,积极接受来自企业之外的监督,来对企业经营、财务行为进行协助管理与控制,指导其内部控制体系制度建设,从而起到完善会计规范或核算制度的积极作用。
三、总结
由上可知,内部控制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与效果,保障企业依法经营,会计信息真实与可靠,资产安全与完整的活动,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要求之一。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各企业之间所面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其风险也越来越大。为此,企业必须加强硬软性约束,规范企业管理行为,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充分确保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保证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的真实与可靠,努力推动价值最大化目标的最终实现。
主要参考文献:
[1]钱小宁.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加强措施[J].河北企业,2010(5).
[2]栗军.浅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改进[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9).
[3]孙娜娜.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9).
[4]肖巍.浅议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与改进[J].财经界,2010(1).
[5]夏笑丽.浅析中小企业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203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