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成本上升――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挑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近几年,我国开放型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从经济的角度看,我国开放型经济的高速发展本质上得益于劳动力、土地、能源等生产要素低价格的静态比较优势。多年来,开放型经济发展呈现出以政策优惠为主导和资源消耗型、劳动密集型、出口驱动型、加工对象低端型的显著特征。而在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建立在静态比较优势和上述特征基础上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今天正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其中成本不断上升则是最值得关注的。
  
  一、成本上升的表现
  
  (一)劳动力价格上升。 我国的劳动力价格近年来呈现增速加快的趋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调查表明,2004年到2006年,农民工的人均月工资额增幅分别为2.8%、6.5%、11.5%,增速逐年加快。在工资增长的同时,企业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障费用的机制也正逐步趋于规范,这也成为影响劳动力价格上升的重要因素。
  (二)土地价格上升。 国家新的土地调控政策实施后,征地补偿安置费、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提高2倍,城镇土地使用税提高2 倍,工业用地的出让价格提高40%至60%,国家统一制订颁布了各地工业用地最低价格标准,对工业用地实行“招、拍、挂”的出让办法,这些都导致了土地价格的大幅上升。
  (三)燃料、动力、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根据科学发展和宏观经济平衡发展的要求,近年来,我国能源、资源价格正逐步向国际市场靠拢。2003年~2005年,全国燃料、动力、原材料等购进价格指数分别为107.5、109.7、115.0,价格增幅不断提速。许多重要原材料价格近年来一直呈上涨趋势。
  (四)出口退税政策调整。2004年以来,国家先后4次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出口退税率的下调直接增加了企业出口成本。
  (五)关税及其他税收政策调整。近两年来,国家开始加大运用关税及其他税收政策限制“两高一资”商品出口的力度。2006年11月1日以来,国家已数次对资源性等出口商品开征或加征出口关税。2004年开始的新一轮资源税改革,使一些原有的优惠政策被取消或调整,加征资源税和环境税已成为趋势。这些政策的实施已经并将进一步加大相关企业的出口成本。
  (六)资金成本上升。2007年央行先后6次加息,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升1.44个百分点,增幅达25.8%,长期贷款利率也作了相应调整。贷款利率水平不断提高,大大增加了许多企业经营活动及投资的融资成本。
  (七)加工贸易政策调整。2007年7月23日,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公布了涉及2 247个十位海关编码的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并规定对限制类商品加工贸易业务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台账保证金从企业存在海关指定账户到最后申请退还少则半年,多则一年,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融资压力,而且增加了财务费用。
  (八)应对国外技术贸易措施的成本不断攀升。近年来,许多WTO成员国纷纷实施以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措施。这些措施涉及面广、隐蔽性强、技术性高,大多会直接导致出口企业的原材料成本、设计成本、制造成本、认证或检验检测成本、供应链管理成本等多种成本的上升。商务部的一项调查表明,2006年我国有15.22%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企业因此而增加的生产成本为262亿美元,同比增加20.74%。
  (九)公平贸易活动成本上升。近年来,针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案件频频发生。在这些案件中,放弃应诉就意味着放弃市场,而应诉则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增加商务成本。
   (十)节能减排及提升产品质量的支出增加。2007年国家出台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已经或将要实行一系列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成本上升的收费及价格政策,如实行差别电价;调整用水价格;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全面开征城市污水处理费并提高收费标准;提高垃圾处理收费标准等。
  另外,针对一些国家诋毁和集体围剿“中国制造”的情况,我国正在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商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许多企业正积极采取措施提升产品质量。国家和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或措施,将会影响许多企业在产品设计、制造、包装、认证检测以及产、供、销各个环节的管理等方面的成本费用程度不同地增加。
  (十一)企业社会责任成本逐步增加。目前,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继产品价格、质量竞争后新一轮国际竞争的主要内容。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重视和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中国出口企业无法规避的选择,企业无疑需要在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生产安全、职工健康、社区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发生相应的社会责任成本。
  (十二)境外安全成本上升。伴随着中国企业和人员走向世界的规模越来越大,安全问题显得日益重要。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针对中国企业和中国人员的暴力事件呈现出上升的势头,这就要求国家和企业都必须加大安全成本的投入,使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适应境外安全的需要。
  
  二、理性认识成本上升的现状和趋势
  
  (一)充分认识成本上升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表现在一部分成本上升是客观经济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以能源动力为例,由于煤炭、石油等能源材料的不可再生性,供不应求将是一种常态并呈现出矛盾加剧的态势,在此情况下,价格上涨就成为必然。再以劳动力价格为例,确定劳动力价格的基本因素包括劳动力供求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劳动力的供应在一些地区逐步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况,这必然导致劳动力价格的上升。
  (二)深刻认识实施相关宏观政策的必要性。国家基于建设和谐社会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目的而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成本的升高,但却是必要的甚至是紧迫的。如果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不能实行有效的宏观政策、措施加以调节和解决,如果让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价格长期处于偏低水平,势必会导致对这些生产要素的滥用,阻碍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投入,削弱产业结构升级动力和经济增长潜力,影响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同时,因低成本而导致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低价格竞争仍将使我国面临频繁的国际贸易纠纷,也就是说,国际贸易环境仍不容乐观。
  (三)客观地认识成本上升的“补课”性。长期以来,我国一部分生产要素的价格并未恰当地体现其价值,有的甚至严重背离其价值。近年来,一些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在一定意义上说具有“补课”性质。近年来,劳动力价格的逐步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是逐步向其价值靠拢,缩小价格与价值的背离程度。再以土地为例,目前土地价格的上升,在相当一部分地区是对过去超低价格甚至“零价格”供应土地情 况的“纠偏”。
  (四)理性认识成本上升的合理性。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出口企业和人员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缺乏应有的正确认识,一提及技术性贸易措施就笼统地视之为技术性贸易壁垒。不可否认,一些国家出台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确实存在着不合理、有歧视性或违反有关国际协定的成份,但相当一部分技术性贸易措施是基于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节约资源和能源等工作而制订的,其中可能存在我国大多数企业目前还无法达到的标准,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其合理性。
  (五)充分认识成本上升的趋势性。成本总体水平的上升将是一种趋势。决定这种趋势的因素包括以下方面:一些重要生产要素供不应求的局面将长期存在甚至出现矛盾加剧的状况;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日益激烈,竞争领域将不断扩展,竞争内容的层次将不断提升,如节能、环保、企业社会责任、知识产权的保护等都将成为竞争的重要内容;新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技术性贸易措施将长期地被广泛运用;我国在节能减排、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立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利用经济杠杆调节经济发展等方面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已经并将继续凸现其长期性,而非权宜之计。
  (六)清醒地认识成本上升的严峻性。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正面临着成本上升的严峻考验,这种严峻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成本上升因素的多样性。
  2.成本上升原因的复杂性。既有政策原因又有市场原因,既有国内原因又有国际原因,既有现实原因又有历史原因。
  3.成本上升影响的广泛性。不仅影响外贸,而且影响吸收外资;不仅影响“引进来”,而且影响“走出去”;不仅影响到国家限制的行业,而且影响到非限制的行业。
  4.影响后果的严重性。成本上升,将会不同程度地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乃至发展后劲,削弱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一部分竞争力低下、利润空间狭小的企业,其发展乃至生存将受到严重影响。
  5.影响程度的深刻性。成本上升将对企业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产生深刻影响,对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取向和发展模式产生深刻影响。
  (七)辨证认识成本上升的机遇性。成本上升,既是对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挑战,也是促进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契机。事实上,受成本升高影响大的主要对象是高耗低效、粗放型、劳动密集型、产业链低端企业,而受成本上升影响较小的高附加值、高科技、低能耗且处于产业链高端的企业,其比较优势将在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得到显现。不管成本上升的成因如何,在客观上都会推动或者促使外经贸企业加快思想观念的转变,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产品档次的提升,加快在产品质量管理、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与国际接轨的步伐。那些能够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的企业,必将能够有效地化解成本上升的压力,在挑战中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责编:险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213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