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信用社支持服务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苏亚拉图 何爱羚 周 茜

  摘 要:随着金融业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农村信用社在支持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呈现了新的特点,本文结合本地区的经济环境特点,重点分析了农村信用社在支持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金融支农;农业贷款
  中图分类号:F830.5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7)03-0048-03
  
  一、农村信用社在建设新农村新牧区中的地位和作用
  
  置身于建设新农村新牧区的新形势下,面对近年来金融改革中农行等各商业银行农村网点逐步退出市场,阿盟3个农村信用联社、14个法人基层农村信用社担起了为建设新农村新牧区提供金融支持的重担,使其在建设新农村新牧区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一)贷款规模的稳定增长,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新牧区的快速发展。截止2006年10月末,阿盟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农牧业贷款98483万元,重点投向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农牧业设施等。调查分析表明,农牧业贷款对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贡献度逐年提高,农牧业经济发展对金融支持的依赖日益增强。在农牧业贷款的支持下,阿盟农牧业总产值1999年为5.23亿元,到2004年已提高到6.68亿元,今年可望达到8亿元。
  (二)贷款投向的政策引导,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特色农业、乡镇企业的培育崛起。有鉴于阿拉善沙生植物肉苁蓉、锁阳等得天独厚、品质优良,额济纳旗棉花色泽好、产量高,白绒山羊、骆驼产绒量高且堪称软黄金,近年来,阿盟农村信用社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导向作用,有效利用好支农再贷款这项国家扶持“三农”发展的重大决策,加大了对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农牧业等的信贷投入。如2000年,配合政府转移发展战略,在阿盟最大的引黄种植基地孪井滩试点,投入支农再贷款80多万元建立了舍饲养殖示范基地、特色沙生植物种植示范园等一批示范项目,有力地促进了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2004年末全盟累计发放农牧业贷款2.52亿元,支持农牧区养殖业、特色种植业、沙生产业、菜篮子工程、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牧区畜牧业,形成了舍饲饲养量35万头(只)、年产500万公斤绿色有机蔬菜的高效日光温棚1680座、围封接种肉苁蓉92.8万亩以及特色种植面积近6万亩的农牧业生产基地,培育兴起了赛亨乳制品加工业、绿洲现代农业开发公司、珠拉金矿采矿业等一批乡镇企业。特别是在巴彦浩特、孪井滩、巴润别立等地建成近600座温棚,温棚蔬菜生产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去年以来,阿左旗农村信用社对当地的农牧业龙头企业阿拉善海洋工贸公司的奶牛基地提供了200万元的信贷资金,从新西兰购进100头优质奶牛,极大地增强了该公司在阿盟奶牛市场的竞争力。
  (三)农牧业贷款资金的持续注入,切实有效地增加了农牧民抗灾保畜、增产增收的能力。对于阿盟这样一个境内多沙漠,降水量稀少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三农”的发展环境,特别是农牧民的生存环境较恶劣。然而,农牧业贷款的持续投入,犹如久旱的甘霖,使广大农牧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今年5月中旬,额济纳旗再次遭受了近十年罕见的一次特大沙尘暴强烈袭击,棉花哈密瓜等农作物秧苗遭毁,牲畜受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70多万元,在农牧民急需资金抗灾恢复生产之际,农村信用社投入支农再贷款235.81万元,使120多户重灾农牧民重获抗灾保畜、发展生产的能力。从1999年到2004年,在金融业支农资金的支持帮助下,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每年以3.2%――16%速度增长,2004年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达3414元,比上年增长15.22%,今年可望再有提高。
  (四)农牧业贷款的投入,激活了农牧区金融市场,提高了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农牧业贷款的投入,不仅有效地填补了国有商业银行退出农村市场后,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的乏力,而且激活了农村金融市场,在促进“三农”发展的同时,帮助农村信用社摆脱了困境,实现了良性循环。2004年末,阿盟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67301万元,其中:农牧业贷款30719万元,再贷款占农牧业贷款总量的54.05%,再贷款的投入,缓解了农牧业资金的供需矛盾,为农牧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自1999年以来,阿盟辖区农村信用社贷款以每年12.3%的速度增长,农户贷款比重也逐年攀升,成为农村信用社信贷投向的重点。1999年由于支农再贷款还不为信用社重视,使用的数量少、金额小,辖内有21个社亏损,亏损额达638万元,而从2002年至今,全辖100%的农村信用社使用了支农再贷款,亏损社减少到1个,亏损额减少到81万元,在促进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产增收的同时,农村信用社实现了“双赢”。
  
  二、农村信用社在建设新农村新牧区中应重视和研究资金需求新特点
  
  阿拉善盟有农业人口5.8万人,占全盟总人口的26%;春耕备耕农作物面积25000多公顷,草原和可利用草原分别为1753.49万公顷和978万公顷,牲畜总头数188.51万头(只)。农牧业生产总值虽然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36%,但是,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三农”问题及其发展始终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在2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设新农村新牧区,自然条件的多样性和农牧民对资金需求的不同性,需要金融支持的同时要积极寻求新的工作着力点。
  农牧区资金需求呈现出多样性新特点:一是小额贷款仍是主流,但农牧民专业大户需求增多。近年来,随着阿盟经济发展转移战略的深入实施,全盟地处生存环境恶劣的偏远苏木镇农牧民,基本搬迁到了以挛井滩、腰坝滩、陈家井、居延海沿河流域等农牧业发展基础。因为阿盟干旱少雨的气候和农牧民种养殖的自身需求,小额贷款仍是农牧民抗旱春播、抗灾保畜的资金来源。如阿左旗农村信用社自2001年以来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累放额为6000万元,2004年以来的农户联保贷款累放额为500万元等。但随着农牧民收入的增长,农牧民专业大户资金需求量增大。如额济纳旗藏查干牧民根登为给1000多只羊扩大饲草料基地,并扩大莹石矿规模和产量,一次申请贷款就达40万元以上。再如阿左旗巴伦别立镇农牧民王刚响应政府退牧还草的号召,从养羊大户转为舍饲养羊专业户,为建立饲料、引进优良羊种,每年贷款需求都在30万元以上。而像他们这样农牧业专业大户正逐年增加。
  二是特色农牧业、沙生业、高科技含量农牧业资金需求空间增大。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突出荒漠化草原特色,打造绿色品牌,进一步扩大绿洲肉羊、绿色蔬菜和特色沙产等主导产业,这不仅是阿盟农牧业结构调整之路,而且是建设新农村新牧区急需要金融支持的无限空间。如阿左旗农村信用社2003年以来,累计投放600万元信贷资金支持建设了巴镇西关村高效日光高科技温棚60座,巴音霍多嘎查300座高科技日光温棚,扎海无素图嘎查50座温棚等。又注入200万元信贷资金,为海洋工贸公司奶牛基地从新西兰购进优质的奶牛100头。
  三是涉农第三产业对中长期贷款需求量加大。由于近年来农牧区规模化种植养殖业的兴起和涉农苏木镇企业的发展,以生态农牧业、农产品种植业加工业、驼羊绒收购加工、驯鹿奶牛特色养殖以及小煤窑开采、大漠奇石开采等为主营业务的个人投资者、民营企业家以上千户计,这些企业和投资者在投资时迫切需要更多的资金,期限大多在两年以上。如阿左旗农村信用社2003年至2005年累计投放支持涉农企业发展资金12亿元,使这些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实现利润3.8亿元,上缴税金1.78亿元,这些信贷资金的期限大部分为中长期贷款。

  四是特色农牧业经济发展强烈需求信贷资金的注入。在发展,做大农家游牧家游、南北寺观光游、巴丹吉林沙漠探险、东风航天基地国防基地旅游和额济纳旗金秋胡杨节等大沙漠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建设上,阿拉善注入了大量的金融信贷资金,创造了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然而,随着阿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贺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额济纳胡杨林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传统的新兴的特色农牧业经济将强烈需求信贷资金的注入。
  
  三、农村信用社在建设新农村新牧区中应调整金融信贷工作着力点
  
  对于阿盟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十一五”将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对农村信用社来说同样也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根据建设新农村新牧区中出现的金融资金需求新特点,及时调整金融工作着力点,显得尤为重要。
  (一)转变经营观念,确立支农方向,积极服务支持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农村网点后,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注重打造农户小额信贷绿色通道,因而在经营理念上仍停留在传统种植业养殖业上,在支农方向上仍停留在小额农贷上。因此,要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有所作为,就首先要作到从传统到现代的“三个转变”:即从支持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从支持传统农牧民向支持现代化农牧民转变,从支持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化农牧区转变。一句话,从小额信贷的到位到大额信贷的创新。
  (二)拓展信贷产品,完善信贷服务,有利于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据在阿左旗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调查显示:按照“为养而种、种养结合”的思想,农牧民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向已向种养专业化规模化倾斜。目前,农牧民用于纯粮食作物的资金5%,而用在引进优良小尾寒羊、德美利奴肉牛,兴建高效日光大棚,经商和加工业等的资金需求量却高达56%。这就要求农村信用社要将信贷服务的重点由传统农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和三产转变,使信贷产品服务方式来适应农村牧区金融市场变化的形势。一是确保小额信贷到位,保证普通农牧户抗旱春播、抗灾保畜的正常信贷需求。二是推广大额农贷,大力扶持农牧业专业大户、涉农企业、农牧区三产业,解决地方政府提倡的有机蔬菜种植产业、肉羊养殖产业、沙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三是积极试办助学贷款、农民住房按揭贷款等,探索抵押、质押、联保等多种形式的贷款办法。
  (三)健全保障机制,引进补偿风险机制,加快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一是积极探索推进政府、农村信用社、农牧户信贷担保体系,利用建立的农牧户经济档案、信用等级及“富民卡”,确定贷款等级额度,确保农村信贷资金回笼。二是人民银行在支农再贷款方面积极地给予农村信用社支持;三是在加大对种养大户、涉农三产业信贷资金投入的同时,逐步取消利率管制,推进农牧区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
  
  (责任编辑 刘 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235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