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郝冬莉

  摘 要: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融资难制约了企业进一步的发展,这一 问题已引起政府和金融部门的高度关注。本文在介绍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四个因素,结合发达国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成功经验,提出了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原因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392(2006)12-0019-03
  
  一、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分析
  
  (一)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法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逐步完善,特别是近几年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交流的发展,国家越来越关注中小企业,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法规陆续出台。目前,已经颁发了 《中小企业促进法》、及政府相关部门《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中国人民银行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国家经贸委颁发《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指导意见》、财政部颁发《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风险管理暂行办法》等。各地政府就中小企业及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制定了若干政策、指导意见和规定,这些构成了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建设的法律政策体系。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也针对中小企业融资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今年,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又下发通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新增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类项目,由国家政策资助商业性担保机构。
  
  (二)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支持状况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相匹配
  目前,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司长王远枝介绍,我国中小企业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6%,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7%,上缴税收占48%,发明的专利和研发的新产品分别占66%和82%,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75%以上。但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仍面临很多困难,其中融资难是一个很大的障碍,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总体上来说小于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对中小企业的拒贷率比较高。相关统计表明,目前中小企业贷款仅占我国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14.7%,与中小企业贷款的实际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别距,与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相匹配。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自身原因
  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手段是银行贷款。根据调查,中小企业融资供应98.7%来自银行贷款,直接融资只占1.3%。但是中小企业的拒贷率非常高,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原因主要是:(1)中小企业产品的市场变化快,风险比较大,市场波动及经营者的决策失误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 (2)中小企业规模小,承担风险的能力比较差;(3)一般中小企业缺乏抵押或担保。中小企业能够抵押的资产相对比较少,而抵押担保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金融机构一般不对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4)中小企业经管的透明度比较低,创业时间比较短,缺乏完整的财务报表,致使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还贷能力缺乏评估依据;(5)中小企业信用度不高。
  
  (二)商业银行缺乏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积极意愿
  一是传统信贷模式主要是为大企业服务,非常看重企业的规范经营、财务指标和有关评级机构的评定。用这种模式套用在中小企业上,大多数中小企业势必被拦在银行门外。二是对中小企业分布地域分散,获得信息困难,贷款数额小,成本高,风险大,银行缺乏贷款的积极性。银行对大企业的贷款运作费约为总贷款额的0.3%― 0.5%,而中小企业贷款的各种管理费用却高达2.5%―2.8%。而且大部分中小企业家族性质较浓,容易发生道德风险,且管理水平落后,也导致商业银行不愿为中小企业贷款。
  
  (三)政策因素制约了中小企业融资
  中小企业融资难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获得的信贷支持比较少,二是直接融资渠道太窄,这两方面都跟政策有关。近几年,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我国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但是由于缺乏对金融机构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有效鼓励措施和发生风险后对金融机构的保护政策,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调动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放款的积极性。直接融资渠道窄很大程度上也是政策因素造成的。多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主要由深沪两地的全国性证券交易所和各地区建立的区域性产权交易所(中心)构成,缺少能为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多层次的市场体系。中小企业依靠传统资本市场直接筹资存在很大障碍,现行的上市政策决定了中小企业很难争取到发行股票上市的机会,在发行企业债券上也因发行规模较小也难以获得批准。
  
  (四)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
  一方面,有些中小企业产品市场前景很好,需要资金支持,但银行通过工商注册、项目审批等常规信息途径很难把握企业的真实状况,不了解企业情况就不敢放贷;另一方面是部分银行愿意为中小企业融资但很多中小企业不知道从哪家银行可以获得融资服务。信息的不对称,直接导致贷款难和放款难的两难现象。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完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体系
  目前我国虽然已出台了一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系列法律政策,但是由于相关配套法律政策的缺失,使整个政策法律体系在执行时存在许多障碍和空白点,影响了政策效果。借鉴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应从以下方面加强立法:一是借鉴美国《社区再投资法》,制定有效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法律制度,以法规形式对银行及农村信用社提出要求,将其在当地所吸收的资金按比例用于当地融资,并以此作为考核金融机构在当地设立分支机构的一个重要依据。二是立法加强信贷人权利保护。根据国外的经验,信贷人权利保护的有效性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可得性的决定性因素。如果贷款机构的权利得到法律的强制性保护,贷款环境宽松,最终收益者将是债务人;反之,贷款环境紧张,贷款条件苛刻,只能少数企业收益,最终受到伤害将的是债务人。我国在整个法律制度安排中,缺乏对信贷人权利的保护,严重影响到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因此,加强信贷人权利在制度上和法律上的保障,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具有深远的意义。三是出台规范担保公司行为的法律制度。目前,我国对担保运行的关键内容、担保公司的准入退出、行业标准、担保人员的资质、担保实施方式、损失理赔等没有统一的运作规范,存在许多客观问题。在担保公司迅速发展的今天,出台法律法规规范担保公司行为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建立多层次的银行融资体系
  一是建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性银行。建立政策性中小企业发展银行,以法定的中小企业贷款行为和以优惠的利率来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同时可以发行低于市场利率的政策性金融债券,为中小企业提供长期贷款资金。二是发展地方小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近几年,在集约化经营的过程中,工、农、中、建四大银行不同程度地减少了县以下分支机构,或上收了县以下分支机构的贷款权,农村信用社成了县及县以下金融机构的主体。但农村信用社经营亏损、风险突出,无力满足县域经济中广大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中小企业又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发展与中小企业相适应的地方小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一个有效途径。可以借鉴美国中小企业投资公司的经验,要加强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引导,明确各类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方向,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一方面保障中小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够适应中小企业发展,另一方面也保障中小金融机构在市场竞争中优势的发挥,促进中小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

  
  (三)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
  在我国,深沪证券交易所是大中型企业融资的主要市场。为了解决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问题,可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中小企业数量庞大,差异明显,少数企业通过运作可以到主板市场上市融资;部分企业特别是新兴高新技术企业适宜到创业板市场上市;还有更多的中小企业达不到主板及二板市场的上市标准,这部分企业的资金问题可以通过发展场外交易市场的方式使其得到融资支持,把低层次资本市场作为培育中小企业发展的摇蓝。
  
  (四)政府部门要对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一是借鉴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的经验,设立专门帮助中小企业的政府部门,该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中小企业发展,尤其是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困难,可通过直接贷款、协调贷款和担保贷款给予中小企业资金帮助。二是对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中小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引导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
  
  (五)疏通银行和中小企业的信息沟通渠道
  一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征信体系。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防范和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必须与中小企业信用征信体系建设密切配合。当务之急是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共享性的中小企业信用征信体系,制定科学、切合实际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和评级标准。二是银行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信息来源渠道,比如,可以从结算业务中筛选资金流量稳定的客户,为其提供更为全面的金融服务;把握客户经营产业链条,锁定核心重点客户,拓展其长期合作、业绩优良的上、下游客户,从多方面挖掘优良客户源。
  
  (六)完善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机制
  一是要合理确定中小企业贷款利率。银行一般性企业贷款利率水平在6%到10%左右,另外再加上评估、公证、担保等费用。考虑到风险、费用等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的借贷利率可适当高于这个水平,这对于多数中小企业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大企业一般只能获得行业的平均利润,难以接受高利率,而中小企业正处于成长期,边际收益较高,对于大企业不能接受的高利率多数小企业却能够接受。对于中小企业贷款的定价,银行可以综合考虑风险水平、贷款项目收益率、综合效益、客户忠诚度、同业竞争态势等因素,建立中小企业贷款定价模型,实行贷款利率“一户一价”。二是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贷款审核机制。要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设计贷前、贷后调查报告模板、授信审查审批表、信用等级评价表,可考虑增加企业纳税证明、水电交费单等公共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加大信用评级中反映经营者自身情况的定性指标权重,简化授信审查内容。三是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风险控制机制。中小企业规模小、可抵押物少,为了控制信贷风险,过分注重抵押物担保的做法将会把大多数有贷款需求的中小企业拒之门外。要政变这种现状,商业银行就必须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风险控制方式。可以考虑建立基于客户“现金流”的风险控制机制,风险控制从识别客户开始,强调客户的现金流,重视对第一还款来源的考察。对于贷后风险,可以考虑实行全过程信贷风险控制,坚持现场调查,随时掌握客户实际经营状况和财务情况。在还款方式上,可以考虑相应方式控制风险。比如,采取按月等额还本付息的还款方式来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王铁军《中国中小企业融资28种模式》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
  [2]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日本国际协力机构《中国中小企业金融制度报告》中信出版社.2005年版;
  [3]张炜“小企业贷款需求如何得到满足”《中国经济时报》2006-9-25;
  [4]李曼、李芬儒“关注和融入中小企业成长――论中小企业银行服务营销”《金融研究》2005.6。
  (责任编辑 王若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236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