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问题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给施工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施工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工程施工的各个方面都有了更高的标准。通过加强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在满足一系列要求的同时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已成为施工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
一、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内涵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就是在工程施工期间,以工程项目为对象,以价值规律作指导,以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为内容,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对施工项目生产活动进行指导、协调、监督和控制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算、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要求在保证工程质量、工期合同等前提下,通过管理活动实现预期目标,并尽可能降低成本费用。它与施工企业项目的风险、安全、效益、质量等管理一并构成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其重要性日益突出,成为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
二、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现状
(一)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缩小
社会在不断进步,施工企业越来越多,但市场总量是相对固定的,施工项目供不应求,施工企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残酷。在这种环境下,施工企业为了能在招投标过程中体现综合实力,取得优势竞争地位,不得不降低施工项目的承包价格,增大让利幅度,承担更多的风险,由此导致施工项目的利润空间趋于减小,施工企业成本管理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施工企业必须把握好市场发展规律,深入分析目前市场的特点,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以科学的运营模式占领市场。
(二)体制不健全,成本管理受制约
体制不健全导致的成本管理问题主要出现在国有企业,相对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来说,国有企业在分配制度和用人制度方面较为不灵活,运作手段不太合理。
国有施工企业内部成本管理责任制不健全,使得近年国有施工企业的成本居高不下。人员素质较低,思想较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许多国有企业对项目法施工过程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容易造成项目管理失控,带来风险隐患。
因此,国有企业应当不断吸收新的理念,提高人员素质,科学管理企业项目,增强竞争力。
(三)受报价方式影响,存在不可控因素
与之前利用工程预算和成本控制指导具体施工实践的报价方式不同,目前施工企业投标过程中采用的工程清单报价方式只计算工程总量,不能准确把握材料的单价,相关费用只能估算得出,存在不可控因素较多,施工项目成本管理风险较大。
因此,施工企业应当对清单报价内容及时进行市场调查,对市场信息要有准确的把握,了解市场的真实情况,尽量避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三、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意识淡薄,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面对沉重的市场压力,不少施工企业在经营决策过程中,忽视市场调查的重要性,缺乏基本的成本管理意识,他们没有认识到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对企业竞争和发展的重要性,缺乏全面成本管理的理念。
当前,施工企业不计成本,贷款垫资施工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大量的无效成本增加,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另外,许多施工企业的员工都认为成本管理与自己无关,只是财务和计划部门的任务,将责任完全归于负责该项目的成本管理主管和相关财务工作人员。
事实上,成本管理的主体应当是直接生产人员,而不是财务会计人员,因施工人员存在对成本管理认识上的误区而采用可行但不经济的技术措施,必然会增加成本。
(二)缺少风险防范的意识和市场竞争机制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时间较短,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意识大多还是停留在传统计价模式下的预算成本管理阶段,以政府主管部门按照社会平均水平制定的工程预算定额为主要计价依据来核算。施工企业在招投标时不承担价格风险,,其成本价格反映的是社会平均水平,而不是企业真正的水平,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竞争机制。
另外,施工企业在招投标时越来越倾向于规模化,规模越大的施工企业成本管理越规范、资金越雄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越有利,企业应认识到这一点,并及时转换市场竞争观念。
(三)成本核算基础薄弱
不少施工企业采用传统的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把项目成本管理与一般意义上的会计成本核算等同起来,对成本结果进行事后管理。只对实际发生的工程成本进行记录、归集和计算,并作为对下一个循环的控制依据,而没有对施工项目成本进行事先的管理。
许多施工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成本核算制度,部门和专业之间,协调配合不够,人为地简化成本核算环节,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过于简单,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不对应,不能满足成本分析和考核的需要。这样必然造成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质量不高,使成本核算工作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非生产性开支较高
如今,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着非生产性费用开支较高的现象。随着生产经营区域不断扩大,自然费用开支也就随之增加;施工规模的扩大,项目机构设置的增加,管理人员的增多,增加了各种费用;职工工资的增长,养老、住房等其它附加费的比例增加等也使非生产性开支增加。
特别是有些施工企业没有严格实行财务预算管理,对非生产性费用开支没有很好地实行责任成本管理,费用开支控制不严,忽略了对施工成本以外的其他成本的分析控制,相对重视施工成本而忽视了经营、采购、工艺和质量成本等方面的成本,非生产性固定资产投入大,折旧费、材料消耗、修理费增加。
四、加强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成本管理意识,树立新的成本管理理念
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施工企业的每一位员工应具有成本管理意识,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让参与项目管理与实施的每个人都意识到项目成本对企业经济效益的重大影响,使之认识到成本控制决不单纯是工程预算人员和财务人员的任务,也不仅仅是财务部和项目部的事,而是全体建设参加者的共同任务。搞好施工项目成本管理,首先应培养项目经理部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围绕项目成本展开工作,通过各项成本信息有效地抑制各种不合理的支出。
另外,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利用激励机制使各项成本消耗与职工利益挂钩,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使整个施工项目的人员都明确自己的成本责任,自觉地去培养成本意识,为项目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出谋划策,只有这样,企业的管理制度、降本增效措施才能得以落实,并收到实效,各项成本管理工作才能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得到贯彻和落实。
(二)加强市场风险意识,制定风险防范措施
施工企业必须增强市场风险意识,并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以便在保证质量、工期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施工项目的成本,提高利润空间。搞好市场调查研究,分析对工程项目成本的影响因素,并确定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并采取调整预算、合同索赔、增减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来有效控制施工项目成本。科学决策决定一个企业能否适应市场、获取市场份额,因此,决策前必须认真进行可行性分析,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决策过程中应集思广义,深入分析,对市场可能出现的风险及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进行合理估计,把风险降低在可控范围之内。
(三)加强成本控制,完善成本核算体制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围绕影响成本变化的各个环节,切实可行的项目成本核算体制是驱动各方面利益,调动企业内部各方面积极性的动力,同时也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源泉。因此,施工企业应完善成本核算体制,将其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成本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模式转变。对各项费用支出不仅要及时进行财务核算,严格控制开支范围,还要及时对其进行监督和限制,,及时分析和预测,采取积极主动的预防措施,制止可能造成的浪费,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在降低成本消耗的同时,通过强化成本控制,提高经济效益。
(四)加强费用管理,控制不合理支出
人工、材料、机械等费用因组织结构的复杂化而增多,随之而来的还有诸如招待费、差旅费和办公费用等间接费用,这些费用在企业项目开支中所占比例不可忽视。施工企业应当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对这方面的费用制定合理的开支标准和报销程序,加以规范和明确。如在材料管理方面,加强对材料收发、领用、保管等环节的管理工作,制定节约措施,合理使用材料。总之,施工企业应根据施工项目组织设计的需要,按照不同情况合理配置资源,在提高其工作效率的同时,注意控制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工人员的比例,加强费用管理,控制不合理支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364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