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朱新礼的进退盘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与可口可乐签约后的9月1日至3日,汇源果汁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朱新礼将手机丢在办公室,找了个小山沟把自己关了3天。
  “这3天,我是‘很木’的感觉,说不上失败还是成功。说成功吧,有这么多网友不高兴骂我;说失败吧,咱把企业带了这么多年,没有坑害过任何人,不管是就业、果农、国家税收,都有益。”9月6日亮相的朱新礼,言谈朴实、敦厚如故。
  
  白手起家
  
  30多岁时,出生于山东沂蒙山的朱新礼考入大学,跨出了“鲤鱼跃龙门”的一步。毕业后,他未回乡种葡萄,成为县外经委副主任。
  1992年,山东《大众日报》刊登了一幅图片,一位沂蒙山的果农面对一车卖不掉的苹果,狠狠地咬了一口,无奈又忧虑地说:“卖不出去,我就吃掉它。”在成功之后,朱新礼表示,是这张照片刺痛了他,当年便辞去县外经委副主任职务,希望通过生产果汁,解决乡亲“卖果难”问题。
  “我当时接手的是一个负债千万元、停产3年、已经倒闭的县办罐头厂。工人吃饭的钱都没有,去银行贷款更是困难,因为人家看不起你,不信任你。我们就用补偿贸易方法,用外国人的设备去挣外国人的钱。”朱新礼曾对外公开表示。
  1993年,第一批浓缩苹果汁生产出来了,朱新礼只身一人带着样品、背着煎饼去德国参加食品展。请不起翻译,就请朋友在国外读书的孩子客串帮忙;没钱吃饭,每天在宾馆用煎饼充饥。在那次展会上,汇源拿到了第一批价值500万美元的订单。
  初尝胜果,朱新礼并没有就此而止。1994年,在山东小有成就的汇源迁至北京顺义。这也成为汇源发展历史中关键一步。1997年底,汇源果汁以7000万元一举中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5秒标版广告时段。在那个广告成就品牌的年代,汇源在全国纯果汁饮料领域获得了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两项第一。
  
  资本好手
  
  2001年,准备上市的汇源遇到德隆。同年3月,德隆旗下的新疆屯河以5.1亿元现金出资控股51%,汇源以资产出资持股49%,双方组建合资公司北京汇源。
  2003年,朱新礼与已经陷入资金链危机的德隆谈判分手。他用两天时间便筹集了7亿元收购资金,重新将汇源收入怀中。汇源也因此成为最早、也是唯一“全身而退”脱离德隆系的企业。
  当重新引资成为朱新礼的新命题时,达能、统一、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等外资巨头纷纷向汇源抛来橄榄枝。
  “尽管很困难,但是我没有卖掉股份,我又坚持了两年。”2005年3月,汇源与统一组建汇源果汁控股公司。统一以约2.5亿人民币持有合资公司5%的股权。当时,汇源方面的解释是,除了资本因素,双方在产业链和渠道上有整合的可能和需求。
  但由于大陆投资限额的问题,汇源与统一的合资最终失败。2006年7月,赶在汇源上市之前,达能同美国华平基金、荷兰发展银行和香港惠理基金作为汇源战略投资者进入。这一次,收购的价格更高:以约2.2亿美元代价,持有汇源35%股权,其中达能持股约22.18%。
  “我用7亿回购了德隆51%股权,但两年后,统一和达能进来,花了20亿才拿到我22%多的股份!”朱新礼为此很得意。
  
  再次出手
  
  溢价近3倍,以41.53%的股权套现74亿港币,2008年9月3日,在果汁领域打拼十几年后,朱新礼选择退出其白手起家创办的汇源果汁。
  在面对各种质疑和非议时,朱新礼强调,“在价格最好的时候,把汇源嫁出去,首先是市场行为,是高价,让我去做这次决定。企业确确实实需要当儿子养,但是要当猪卖,为什么呢,这是市场行为,你算得账要去做,算不得账你不要去做。”
  他用李嘉诚的一句名言来支持自己这一重大决策:“在未办这个企业之前,就要先想着怎么把这个企业卖掉。为什么李嘉诚卖掉公司就正常,朱新礼卖掉果汁就不正常呢?”
  尽管并购协议尚待商务部审批,但朱新礼对结果似乎并不在意,“批,说明它是按照法律来批,那么汇源也好,可口可乐也好,这是一个多赢局面;不批,国家有国家的考虑,企业一定要服从国家的需要,说明了国家更重视汇源。我估计不批的话,更多的中国人会猛劲喝汇源。”
  “我把果汁卖掉以后,会在上游倾注更多精力,果园和水果加工是我未来的梦想。”根据协议,果园、果树、浓缩汁、果浆加工等上游领域仍归朱新礼所有。两年内可口可乐的果汁原材料基本由朱新礼提供。
  “如果未来没有新的让我感兴趣的事,我就把上游做好,争取一年消化果农300万吨、500万吨的水果。”
  精明如朱新礼,早已将后路安排好。[摘自《中国经济时报》2008.9.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399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