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发展区域低碳经济的政策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江浩 刘伟

  [摘 要]国家发展改革委员已经全国范围内的五省八市开始进行国家低碳省份和低碳城市的试点工作。国务院也印发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区域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区域特色制定发展战略,完善的政策法规和各行业规范与标准,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低碳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区域低碳经济低碳化发展。
  [关键词]区域 低碳经济 政策
  
  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的五省(辽宁、陕西、湖北、广东、云南)八市(天津、保定、杭州、南昌、重庆、贵阳、深圳、厦门)开始进行国家低碳省份和低碳城市的试点工作。这对于积极应对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环境问题,有着深刻的意义,也标志着低碳经济在中央政策层面切实展开了落实工作。随后,国务院印发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全国主题功能区规划》中明确规定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原则,按照不同区域的特点设定了相对应的产业目标和区域功能。国家层面的主体功能区是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格局、“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主要支撑。
  一、低碳经济发展与区域管理的互动关系
  1.低碳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管理协同发展
  在低碳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是及其重要的。尤其是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优先落实是到一定的区域,从而带动全国范围内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普及。因此,区域政府应当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在政府引导区域低碳产业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有利于区域政府在“脱钩理论”的指导下,逐步摆脱经济发展对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依赖,建立新的政府模式,促进自身“低碳政府”的建设;有利于区域政府优化职能,完善资源管理、利用机制,树立成本意识、节约意识和效益意识,创建节约型政府;有利于完善政府机构设置,优化政府体系,提高区域政府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质量,降低政府能耗;有利于区域政府经济、技术、能源等制度的完善,提升低碳发展管理能力;有利于低碳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模式的建立和发展,从而促使内部事务管理低碳话的实现;有利于加强区域政府府际间合作,促进区域公共管理协同进步。最终,低碳经济的发展将为区域政府的协同发展、资源优化提供可能,促进政府区域公共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区域公共管理能力的提高。
  2.区域管理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良好平台
  区域公共管理是现代化、工业化和市场化发展到需要,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物。区域公共管理是以公共事务和公共问题处理为价值导向,不再以行政区划切割为价值判断。区域公共管理实行“区域性治理”理念,不再受传统的“内向型行政”的影响,许多超越行政地理界限的外部公共问题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通过区域联合有效的转化为内部公共问题进行处理。这就有利于打破原有的行政区域地理界限的概念,建立起以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为导向的,区域间开发、合作、发展相统一的和谐健康的公共管理模式。最终为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平台和有效的制度保障。
  二、发展我国区域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1.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支持
  第一,优化区域内部分工与协作政策,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区域经济中仍存在一产过重、二产脆弱、三产滞后现象,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化工业主导阶段,能源消耗处于上升期,碳排放强度高。以高能耗、高排放为特征的工业所占比重较高,以低能耗、低排放为特征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相对较低。产业结构存在比例失调等问题。
  在发展区域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应当合理的实施调控产业的政策。促进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以及第三产业发展,构建低碳的产业体系,转变发展方式,走低能耗、低排放的道路。在区域公共管理的视角下发展低碳经济便于更好的落实产业调整的政策,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打破原有的行政地理界限的束缚,以“区域性治理”的视角解决区域内部的产业问题。区域内部及区域间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合作,制定长远的区域产业体系规划,有利于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低碳化的实现,也为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合理性和合法性的依据。
  第二,加强区域产业集群,促进区域新型工业园区的发展。在区域内部政策支持构建新兴的低碳产业集群,发展以低碳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新型产业集群,降低低碳产业的生产成本。新产业集群是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没有新兴的产业集群,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就会变成一纸空文。从生产力进步的角度来看,新型低碳产业集群变革本质上是为了要解决产业生产力与生态环境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问题。
  区域政府在新兴低碳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在政策层面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建立新兴工业园区,并且建立适应新兴工业园区发展的外围环境,建立和完善公共风险基金机制,设立孵化器,辅助低碳企业发展和产业集群的完善。
  新兴工业园区的建立应当依据生产清洁要求、循环经济理念以及工业生态学等原理,根据区域自身的特征和优势选择相适应的类型。在新兴工业园区内部通过物流、能流传递的方式将不同的企业相连接,形成资源共享和副产品互换的产业共生模型,使得一家企业的副产品甚至废弃物能够成为另一家企业的能源或者原料,模拟自然生态循环系统,在园区内部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相互依存的循环系统,追求能源多级的利用、物质闭环循环和废弃物产生的最少化。
  2.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政策支持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区域经济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是科技水平相对落后、技术研发及应用能力滞后。发展低碳经济技术的重点是能源开发和利用技术,在我国工业等领域技术更新相对缓慢,产能落后,整个产业体系技术力量薄弱,传统落后工艺的在重点行业领域所占比例较高。落后工艺技术的大量存在和先进技术的严重缺失,使得未来几十年内,基础建设以及工业生产将维持高排放的特点,这也加大了减排压力,增加了低碳模式的实现成本。因此,要发展区域低碳经济就必须将区域技术创新政策真正的制定和落实。
  第一,实施区域低碳经济双向开放,加大技术引进力度。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技术相对滞后,而且在发展低碳经济领域的技术研发,如能源利用技术、环境保护技术等都需要相对比较长的研发周期。这就使得区域内部无法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的科技利用成果,因此应当完善技术引进的政策体系,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的技术,促进我国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同时,我国内部各区域之间也应该加强开放程度,东部技术相对发达的区域应当支持中西部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给予其必要的技术支持。
  第二,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政策体制,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在先进技术引进的基础上,应当加大科技开发投入,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政策体制,增强区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低碳经济技术研发中心,从本质上改变低碳技术相对落滞后的现状。从政府层面为低碳经济技术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
  3.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能源利用政策支持
  能源生产和消费都会带来大量的碳排放。降低碳排放,能源行业是关键。只有通过各种方式抑制能源消费,降低能源的生产量和使用量,才能达到碳排放降低的目的。
  第一,建立新型能源供应政策体系,开拓新型能源利用渠道。目前我国的能源供应主要是石油、煤炭、电能等高碳能源。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型能源的发展,使得低碳能源能够产业化、规模化、商业化发展。推广沼气、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利用,建立广泛分布的新型能源供应系统。一方面保障能源的供应,另一方面又降低碳排放,从源头上把关促进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
  第二,制定区域能源利用标准,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能源利用率就是以相同的能源消耗, 创造更多的产出;或者以较少的能源消耗,创造出同样数量的产出。严格制定和实行区域能源利用标准,通过“碳汇”、“碳金融”进行调节,对于保障能源供给、提高经济效益、推进技术进步有着直接影响,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政策手段。
  通过制定区域能源利用标准,强制在能源利用方面舍弃粗放型利用方式,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如大力促进传统化石能源的低碳化利用,集约、清洁、高效地利用煤炭,减少原煤直接燃烧,应用洁净煤技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等。
  三、结论
  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我国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过程中低碳经济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区域特色制定发展战略,完善的政策法规和各行业规范与标准,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低碳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区域低碳经济低碳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管军,刘晓明. 区域低碳经济模式发展的路径及策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3)
  [2]杨淑霞,汤明润.我国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选择[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740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