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双语教学资源库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辛宪 贺双庆

  [摘 要]目前高校双语教学主要存在把双语教学等同于外语教学的问题,而网络教学可以作为双语课堂教学的辅助,弥补双语课堂教学的不足。作为课堂教学有效辅助的网络教学,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尤为重要。不同于一般课程,双语课程的资源库建设应立足解决双语教学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双语课程的网络资源库设计的研究,旨在找到通过网络这一技术手段解决双语教学缺陷的新途径。
  [关键词]双语教学 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资源库
  
  近些年来,为适应教育国际化趋势的需要,双语教学在国内高校中迅速发展,并成为了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
  在我国,双语教学是指在学校全部或者部分采用外语(英语)来传授非语言学科的教学。所以,英语这一学科的教学并不属于双语教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多数公共课、专业课,尤其是基础性的必修课都适合开展双语教学。实施双语教学,能够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点的同时,掌握学科专用术语、读懂学科英文教材,并促使学生增强英文思维的能力,最终拥有使用英文分析、思考、表达、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都已经开始了双语教学的实践。
  一、目前高校双语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多数高校中,双语教学的主要模式是: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全英文授课、必要的难点采用母语加以解释。因此,就产生了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双语教学与外语语言教学等同。
  目前我国高校中双语教学的模式是:使用原版教材,教师上课会把教材的内容翻译一遍,把专业的生僻词汇重点解释一下,学生则把教材章节当做英语的阅读理解一样记录词汇,通读一遍即可。这样,学生学习的主要精力就放在了语言词汇本身的理解记忆和记录上,而需要学生掌握的学科知识点的原理以及对原理的理解和延伸,一般则无暇顾及。因此在教学过程和教学目的上,都使得双语教学与外语教学等同起来,双语教学成了专业英语的教学。
  双语教学是学科教学,并不是语言教学。学生学习的首要目的是掌握学科知识,而语言只是媒介。像使用中文教学一样,语言只是表述的工具,而其中承载的知识才是教学内容。而外语的语言教学则是以学习外语为目的的,旨在让学生掌握外语的语言知识和技巧,解决语言本身的问题。在学生加强语言能力的同时却丢弃了学科的知识信息和技能经验,显然是一种本末倒置。
  与此相应,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对双语教学的接受能力也有不小的差别。有的学生在语言之外可以掌握部分知识原理,而有的学生则只能停留在克服语言障碍的表层上。加之外国原本教材大多有发散性较强和系统性较差的特点,尽管学生可以接触到原汁原味的专业语言表述,但是学习起来也分外困难。
  综上,在双语教学中,如何克服把双语教学等同于语言教学,更好地达到学科教学的目标,如何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得学生更快地克服语言障碍而掌握学科知识,就成为双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目前,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本身课时并不宽松,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考虑完成课程推进的任务,在此基础上既要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又要其较准确深刻地理解学科知识点,显然是一个不小的困难。
  二、网络教学对双语教学的辅助作用
  在各大专院校,与双语教学同时大力发展的是网络教学。随着网络环境的日渐成熟和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教学成为高校教学的新的技术手段。目前高校中使用网络及网络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已经非常普遍。笔者认为,双语教学是教学的新的语言工具,而网络教学则是教学的新的技术手段。两者在高校中正同时并行发展,并且网络教学可以为双语教学提供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而网络教学手段的加入,也可以给双语教学的教学设计注入新的元素。
  网络教学是指以网络环境作为新的教学环境,以自主式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活动。网络教学可以体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网络教学有完全的网络教学和以网络为辅的网络教学教学两种:完全的网络教学就是远程教学,全部依赖网络实现教与学的沟通,完成教学过程。而以网络为辅的网络教学则是指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配合课堂教学而设计的网络教学。它是传统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本文,笔者主要探讨后一种网络教学对双语教学的辅助以及两者的有效整合。
  作为课堂教学辅助的网络教学,要将与教学过程相关的大量学习资源分类,为学生提供课前课后的学习支持,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双语教学的主要问题是把学科知识教学等同于专业英语的学习,课堂教学的知识点讲授不充分,所以作为课堂教学有效补充的网络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网络课程设计得当,可以有效弥补双语课程学科知识教授、学习不足的缺陷。而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双语课程的网络教学应当以资源库建设为主。
  二、双语课程的网络资源库设计
  首先是双语课程资源库的结构设计。
  完整的网络课程一般按照功能分为几大模块:导航系统、知识学习系统、资源分类检索系统、管理系统、交互系统、和评测系统等。而贯穿于知识学习和资源检索中的课程及素材类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至关重要。一般高校网络课程的教学资源库,是以分类教学资源库组成。主要有案例库、媒体库、教案库、概念术语库、参考文献库、常见问题库、思考题试题库、网络学习工具库以及相关资源网址库等组成。
  网络课程资源库的结构,一般是以分类资源为一级目录,而章节为二级目录。不作为双语教学的网络课程资源库,可以将本课程的各类资源分成“步进教程”、“辅导答疑”、“试题库”“专家论坛”“素材库”“案例库”等模块,学生可以先点击资源模块,再选择章节。主体教学内容是放在“教程”里,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素材、案例、试题等则分别各有单独的模块。“教程”这个模块并不一定是核心模块。这种结构强调以分类资源为中心,是学生在进行了课堂系统学习后的有效补充。
  但是对于双语课程来说,笔者认为这样的结构设计并不妥当。在双语课堂,由于语言障碍,专业知识点的教授和理解不够充分,加之使用原版教材,其松散结构和发散性思维更加会使得学生丧失系统感,模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作为课堂教学辅助的网络资源库,以分类资源为一级目录结构会彻底打破章节的限制,更加削弱学生的系统感。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双语课程的网络资源库应该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在资源库的设计上要突出知识点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不同于一般网络课程的以分类资源为中心的结构设计,双语课程的资源库结构应当以知识点本身为中心,也就是需要建设一个以课程知识点为基础目录结构的资源库。不同于一般课程以分类资源为一级目录,双语课程以章节为一级目录更为妥当。这看起来很传统,但是却可以强调课程的系统性,突出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导向,可以有效弥补双语课程课堂教学不深入不充分的缺陷。
  双语课程可以以篇章为一级目录结构,以知识点(节)为次级目录结构。
  “知识点”下设“教程”“辅导答疑”“题库”为三级目录,简单明了。
  “教程”:把“引入”、“背景知识”、“概念”、“原理”、“模型”“应用案例”“课堂练习”“讨论”等加以整合,以“知识点”的推进作为“教程”的主体内容。把各类资源都整合在知识点的教程里,建立的是以知识点为中心、素材资源为辅助的资源库,突出的是学科知识点体系的脉络和知识点本身。
  “辅导答疑”:分为“推荐书目”“参考资料”“有关文献”和“疑难问题”等。
  “题库”:分为“概念”“思考题”“计算证明题”“论述题”以及“案例分析题”等。
  这样,每个知识点都会完整展开,与知识点相关的所有资源都会适时与知识点本身结合并适时呈现,从而有助于引导双语课程的学习者把重心放到知识点的学习、理解上。以知识点为中心来组织资源,有效突出学科知识点的专业性和应用性,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找到英文语言背后的原理和本质,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本身。而以篇章为主要模块更可以突出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由于是双语课程,在分级目录下的内容均使用英文。文字要简洁明了。
  下面以双语课程“经济学”为例来加以说明: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版教材(第17版,18版),是目前经济学双语教学的比较通行的教材。它共分为七篇,篇下分章,章下不设节,直接就是比较散的多个小知识点。这样,笔者把七篇作为一级目录,篇下章为二级目录,章下整理出完整的知识点,以知识点为三级目录。
  如第二篇的第五章是“需求和消费者行为”,原版教材将此章分为7个知识点,比较散。在网络教程可以把此章整理为三个知识点:效用理论,需求曲线与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消费者剩余理论。把三个知识点作为三级目录。
  在每一个知识点里,再分“教程”“辅导答疑”“题库”,以“教程”为主来组织资源。例如第一个知识点“效用理论”,其“教程”除了视频资源外,还应当包括下面的文字或视频、音频、图画等多媒体素材:
  1.效用的概念、边际的概念、边际效用和总效用的概念,其中整合素材:效用、边际、边际效用三大概念的由来,有关的经济学家,效用理论的发展历史等。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原因、应用、和意义。其中整合素材:货币的边际效用以及价值悖论的讨论,有关的经济学家等。
  3.等边际效用原则的内容、公式及其应用。其中整合素材:等边际准则应用的案例。
  在效用理论的“辅导答疑”分模块里,是有关参考资料和文献、疑难问题以及最新研究的动向等。而答疑则设定成互动平台。
  在效用理论的“题库”里,则给出效用理论相关的概念题、思考题和计算题。
  其次是双语课程网络资源库的内容设计。
  由于国外原版教材的思维发散性强,很多教材章下并不设节,所以在网络资源库的内容上则并不一定以课外的实践内容、互动内容或者分散的多媒体素材为主,把教材的分散内容整理成系统性强的内容,在不改变概念、原理的英文标准表述的情况下,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合理逻辑呈现出来,也是内容建设的主要任务。所以网络资源的整理也是对原版教材的整理过程,这样会让学生在网络学习中找到清晰的层次,加深对原版教材系统性的理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741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