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者丽

  [摘 要] 会计信息处理从手工发展到电算化是会计操作技术和信息处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它不仅仅是会计数据处理手段的改变,而且也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使传统的会计格局逐渐被打破。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大力普及与推广,它对传统会计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会计理论 会计实务 影响
  
  会计电算化,是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的简称,它是指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的过程。近年来,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推广与普及,不仅大大减轻了广大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而且提高了会计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但是随着电算化会计的发展,使会计工作所面临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调整,这种调整也必将引起对传统会计理论及会计实务的重大变革。
  一、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迅速普及与深入开展,计算机的介入使会计的手段和会计核算的方法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会计的一些传统理论和一贯方法正面临新的挑战。现阶段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理论的影响主要为:
  1.会计的职能将发生变化
  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的主要职能主要是事后反映和监督。而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职能和方法都有了新的变化。由于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会计职能出现了转化和扩展,工作重点由过去的主要是对外编送会计报表,转向利用会计数据加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由过去单纯事后核算和分析,转向全面核算;由过去会计部门只是反映财务情况,提供财务信息,转化为干预生产,推动经营和参与决策,发挥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手工条件下,许多复杂、实用的会计模型,如最优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等很难在企业管理中得以实施,大部分预测、决策需要依赖管理者个人的主观判断。随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电算化会计信息逐渐从核算理转向管理型,管理人员只要借助先进管理软件工具便可以将已有的会计管理模型在计算机中得以实现,同时又可以不断研制和建立新的计算机管理模型,使管理人员利用计算机管理模型可以迅速地存储、传递以及调出大量会计核算信息和资料,并毫不费力地代替人工进行各种复杂的数量分析、规划求解,及时、准确、全面地进行会计管理、分析和决策工作。这样,可以使会计职能成为一种跨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集核算、监督、控制、分析、预测于一体的全方位、多功能的管理活动。
  2.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会计目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会计目标是决定会计实务发展的方向性因素,是会计最终所要求达到的目的,目标是把会计职能具体化。随着外部环境变化,会计的目标将发生变化,会计的具体职能也将进一步发展。在会计信息化时代,会计的基本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具体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营决策。但由于会计信息化的本质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一个发展过程,因此会计信息化的目标是通过将会计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建立满足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会计信息系统。特别是在网络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会计信息更容易满足公众对企业经济信息的需要,它为企业外部各方面了解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信息。网络通讯技术的支撑下会计信息处理将实现自动化、网络化、系统化,甚至可以利用自身的信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使预测与决策变得更容易、准确。然而这种发展并未改变原有目标,相反它促进了传统会计目标的实现。只有这样,会计信息化才能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3.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影响
  (1)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
  会计主体又称为会计实体,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在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会计主体的范围很明晰,一般表现为独立的核算企业,企业会计只核算企业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但是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不仅为会计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条件,而且使企业的组织形态、经营方式等方面呈现外在的不确定虚拟化状态。比如网络公司属于“虚拟公司”,它可以由各个相互独立的公司将密切联系的业务划分出来,经过整合、重组而形成,同时也可以根据市场变化或业务发展,不断调整联合的成员公司,甚至经常解散或重新构建。网络交易的发展,导致会计主体界限越来越模糊。但不论是高科技企业,还是所谓的“虚拟公司”都离不开会计主体假设,只是极大的拓展了会计主体的外延。因此,只要是为了共同的经济利益而相互协作的联合体,不管其究竟由多少个部门或多少个独立的企业组成,都可将其视为会计主体。
  (2)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影响
  持续经营假设的基本涵义是:假定企业将持续经营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不会面临破产清算。在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的大部分资产差不多都具有实物形态,而构成这些实物形态的主体通常是具有一定价值的自然资源,其中的技术因素和人工成本所占的比例很小。
  在互联网络非常普及的环境下,企业间的联系因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变得更加紧密,网络公司作为存在于计算机网络之中临时性的联盟体,可能时而膨胀,时而缩小,还有可能立即解散。会计主体十分灵活,存在的时间长短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使得资产的历史成本计价、费用与收入的配比原则变得不切合实际,不能正确地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上这些都对相对稳定实体的持续经营假设提出了挑战,使对企业主体自身以及外部关联企业的持续经营状态的估计和假定都面临着考验,特别是基于历史成本计价原则、配比原则等基本会计原则而揭示的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现状,使财务报告成为例行的形式,造成了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因此,会计人员所提供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面临更大的压力。同时,企业的兼并或分立,资产重组或剥离将变得更加频繁,这就意味着按传统的假设,已经难以判断一个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
  (3)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
  所谓会计分期假设,是指为了在会计主体终止之前,能够向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及时提供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人为地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分割开来,形成一个个的会计期间。
  在以往手工操作的会计环境下,会计循环中的每个步骤都需要耗费一定数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分步越多、过程越长、次数越频繁,信息提供的成本也越高。然而,在会计电算化下,信息的充分、及时利用,成为决策制胜的关键,现行的会计分期假设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随时利用会计信息及时做出决策的需要。另外,知识经济下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加速折旧和市场瞬息万变的情况会给公司带来意外的收益和损失,这样一来就无法对会计收益和成本进行配比。而“网络公司”又随时都有可能结束,更无从谈起会计分期。所以应将会计分期假设纳入持续经营假设,改变过去需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汇总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会计分期的传统做法,使会计信息真正服务于企业的管理决策。
  (4)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影响
  货币计量假设是指会计主要运用货币对企业活动进行计量,并且必须同时附带两层含义:第一是货币是众多计量单位中最好的计量单位;第二是货币的币值在一定时间内基本不变(或稳定)。在传统会计中,货币作为会计信息的统一计量单位,有利于不同企业、不同行业用同一口径衡量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使人们能够以货币为工具来考察企业经营状况的全貌。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一方面,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资本决策可在瞬间完成,这样就加剧了会计主体所面临的货币风险,冲击了币值不变这一假设。另一方面,随着经济资源范围的扩展,衍生金融工具进一步多样化,一些难以用货币计量但对使用者有决策参考价值的信息也进入到会计信息范围之内。此外,作为网络化的产物―――电子货币,其更快捷便利的优势也对货币计量假设形成挑战。

  二、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在会计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手工处理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会计电算化以后,数据处理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这种变化不仅影响到会计的基础理论,也对某些传统的会计实务操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会计电算化与手工会计系统相比,不仅是处理工具的变化,而且在会计处理方式、账务处理程序、内部控制方式及工作环境等方面都与手工处理有许多不同之处。下面从几个方面将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进行分析。
  1.会计处理方式发生变化
  (1)总账与明细账之间不再需要平行登记
  总账与明细账的平行登记是会计核算最基本、最重要的原理之一,其基本原则即登记总账的同时要登记明细账,从而使总账与明细账在登账时间、记账方向和入账金额三方面保持一致,并通过总额与明细项数额的相互牵制、相互核对来保证账务处理的正确性。
  会计电算化后账务处理的绝大多数工作转由计算机内部处理,从系统工作过程看,表现为不同数据库间的数据复制或移动,而电脑对数据处理的绝对正确与快捷,使会计人员不需要考虑除分配操作权限以外的任何问题,账务处理过程中百分之百的高正确率成为电算化赋于会计革命的重要特征,从而使手工方式下源于提高过账正确率的平行登记自然就显得多余了。
  (2)会计电算化对对账工作的影响
  手工会计核算的对账工作,一般可分为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和账实核对四个方面。在电算化条件下除账实核对以外,其他三个方面的核对要求及核对方式都发生了变化。
  由于计算机对资料的自动处理和共享调用,使记账凭证向计算系统的录入基本是会计核算的惟一数据输入环节,它的正确与否决定了后续其他各环节,所以,对于账证核对应进一步加强,加大核对力度,以保证记账凭证的处理是准确的。
   账账核对、账表核对基本可以取消。对于录入到计算机的记账凭证进行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的登账,因为这些工作是由计算机程序自动完成的,它们之间的资料是一致的,数字在逻辑上肯定是完全一致的,所以以核对为目的账账核对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同时由于报表也是由计算机生成的,所以从理论上说一张报表设计并经过检验后应该是准确无误的,自然也就是没有必要进行账表核对了。
  (3)账簿格式的概念变得模糊
  传统手工方式下的各种账簿有不同的格式:三栏式、多栏式和数量金额式等,账页中栏目特征以及其与账户内容的关系成为会计账簿方面的主要研究内容。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环境里,任何数据均可依照信息使用对象的不同需要而采用系统认可的任意一种格式输出;对于财务软件来说,只要操作员根据界面提示输入相应指令即可方便地实现。这其实也在改变着会计人员的一种习惯,平时实实在在的账簿现在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荧屏的数字;平时随手翻账页也变成了在电脑上进行搜索了。
  (4)错账的更正方法发生改变
  对于账簿记录错误的处理,已不再适用手工方式下的错账更正方法,但为了保证监督审核,一般规定,凡是已经审核过的数据不得更改。如果出现错误,采用输入“更正凭证”的方法加以更正,类似于红字更正法,以便留下更改的痕迹。
  2.账务处理程序发生了变化
   手工会计的账务处理程序一般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等。在组织会计核算时,可根据会计业务的繁简和管理的需要,选用其中的一种,但无论采用哪一种处理程序,其共同特点是“序时、平行登记”,即来源于记账凭证的会计信息总是序时、等量、平行地记录于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中。这样,一方面能各有侧重地反映会计信息,同时,发挥了总分类账对明细分类账的统辖作用。通过二者之间的对账还可能发现出现的记账错误,以便及时加以改正。
  在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程序中,所考虑的是会计数据处理的目标,即获得管理所需的各种会计信息。它的中间数据处理都可以认为是源于原始会计数据的加工处理,因此,从输入会计凭证到输出会计报表,一切的中间加工过程都由计算机控制,整个处理过程在会计软件程序下完成。存储于数据库中的会计信息,都可以根据需要按总账或明细账的格式输出。
  3.内部控制发生了变化
  在手工条件下,内部控制制度有岗位责任制,各种内部牵制制度,保证了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企业资产的完整和安全。计算机的引入使得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围、形式、重点等都发生了变化。
   首先是内容控制范围的变化。传统的内容控制主要针对交易处理,计算机技术的引入,给会计工作增加了新的工作内容,同时也增加了新的控制范围。由于电算化系统建立和运行的复杂性,内部控制的范围相应扩大,并包含了传统手工系统所没有的控制,如网络系统安全的控制、系统权限的控制、修改程序的控制等,另外还有磁盘内会计信息安全保护、计算机病毒防治、计算机操作管理、系统管理员和系统维护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等,这些在以前的内部控制中都是不存在的。
  其次是内部控制形式的变化。原手工操作下一些内部控制措施在电算化后没有存在必要性,如编制科目汇总表、凭证汇总表、试算平衡的检查、总账和明细账的核对。这些内容控制措施在电算化后都转移到计算机内了,如凭证借贷平衡校验,余额发生额平衡检查。因此,计算机系统的内部控制也由手工条件下的单纯的人工控制转为人工控制和程序控制的结合。
  再次是内部控制重点的变化。 会计电算化后的内部控制的重点应放在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的控制。会计信息的输出控制、人机交互处理的控制、计算机系统之间连接的控制几方面。按不同的职责,划分操作权限,设置操作密码,杜绝未经授权的人员操作计算机软件。应健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日常维护以及在排除故障时的管理措施,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性。
   4.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
   从表面上来看,会计电算化只不过是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而实际上,会计电算化决不仅仅是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的改进,它必然会引起会计工作组织和人员分工的改变,促进会计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高。实行会计电算化,要求会计人员既要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又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信息、管理知识等,因此,会计电算化将促进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向既博又专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5.会计信息存储介质发生了改变
  手工方式下,大量的会计信息存储在以纸张为介质的凭证、账簿、会计报表上,无论保存还是查询都比较繁琐。电算化下大量的会计信息是以磁盘、光盘的形式保存的,保存和查询都非常方便快捷。
  6.对会计工作的环境要求更高
  会计电算化下工作的主体是计算机,它所运行的环境比手工方式下要高。首先单位要配备计算机,设置适合计算机的工作环境,温度、湿度、通风等都要适合标准;计算机房要做到防火、防磁、防震,以保证计算机、打印机等通讯设备良好运行;另外还要保证系统的安全保密性,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检查的方法,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会计电算化化对会计理论和实践必将产生深远影响。面对这种发展趋势,会计人员必须转变观念才能适应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新型会计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宗台 刘中华: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影响,财务会计,2002,12
  [2]郝玲莉:会计电算化对手工会计的影响,2009,14
  [3]田 震:浅谈会计电算化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北方经贸,2006,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770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