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央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难点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经济新常态下,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为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多采用合并的形式提高综合竞争力。在此背景下,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为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成为企业的关注重点。本文首先介绍了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流程,然后指出中央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难点,最后阐述了几点优化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央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流程;难点;优化措施
一、引言
2014年7月1日,《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正式施行[1],指的是由母公司、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利用财务报表对财务、现金流量、运营情况进行真实反映。具体操作上,以母公司的财务报表、子公司的财务报表为基础,结合各项相关资料,对合并财务报表进行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是企业合并的必经之路,能扩大经营规模,利用规模效益应对市场挑战。但在实务操作中,受子公司业务类型、财务核算基础、人员素质的影响,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具有较大难度。以下结合实践进行探讨。
二、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流程
(一)统一会计政策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前,一方面母公司要制定统一的会计政策,要求子公司严格执行。子公司可以按照会计政策的内容,对财务报表进行调整或重新编报。另一方面要统一会计期间,确保子公司和母公司的会计期间相一致。
(二)制定合并底稿
合并底稿是合并财务报表的基础,以母公司、子公司的财务报表为对象,针对各种项目金额进行汇总、抵消,计算合并财务报表的项目合并金额。
(三)编制调整分录
一是调整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如果子公司不是非同一控制下合并取得,应依据母公司在购买日设置的备查簿中,分析子公司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然后调整财务报表,确保财务报表反映出本期资产负债日应有的金额。二是采用权益法,调整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四)编制抵消分录
在抵消分录中,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这些借记、贷记均属于财务报表项目,不是具体的会计科目[2]。
(五)计算合并金额
对母公司、子公司的财务报表项目金额汇总,计算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收入、所有者权益、费用类项目。以资产类项目为例,计算方法是:项目加总金额+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
(六)填写合并列表
利用合并底稿计算后得到资产、负债、收入、费用、所有者权益等合并金额,经填写生成合并财务报表。
三、中央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难点
(一)编制范围不明确
现代企业具有规模大、多元化的特点,因此组织结构和股权关系复杂,导致财务管理难度增加。如果企业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难以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导致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范围不明确。分析这一问题的原因如下:第一,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没有统一的会计政策、财务标准,初始数据的处理有难度,容易出现失误、偏差等情况。第二,子公司在环境、资金、技术等因素的限制下,财务报表的信息化建设不完善,导致数据采集和真实情况有出入[3]。第三,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差,缺少工作责任心,人为操作造成数据失实。合并财务报表时,部分企业会先判断子公司合并范围的真实性、合法性,或采取商业手段进行优化改进;合并后加强母公司控制,从而不断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范围不明确,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管控不集中
从子公司的性质来看,如果是全资子公司,有利于会计政策的统一执行;如果是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以往采取的管理制度和规定不同,可能和母公司的会计政策产生冲突。例如:固定资产折旧、坏账损失核算、关联交易上报时间等。由于内部核算不到位,会影响交易信息的完整性,因入账科目不规范,降低了合并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对集团企业而言,在财务核算上,要采用标准制度,确保核算的统一性。结合实际情况,虽然部分企业建立了内控制度体系,为业务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但具体执行时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降低了内控制度的权威性。
(三)人员专业素质低
财务人员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主体,也是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经手人,人员专业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报表编制结果。相关调查发现,部分財务人员对财务核算的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没有形成科学完善的工作流程,而是过分依赖个人经验。其一,对新的会计准则了解不充分,不熟悉企业的业务变化,而且企业重经营、轻管理,忽视了人员培训教育,财务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只是为了应付年度检查。如此,会计信息不准确,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及时调整,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其二,母公司、子公司之间的沟通交流不畅,采用不同的财务系统,会产生信息孤岛效应。要想获得财务合并报表的信息,需要汇总、核对、层层上报,降低了管理效率。
四、中央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优化措施
(一)明确合并范围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要求对合并报表进行实质性控制,纳入合并范围的不仅是股权比例,而是以实质性控制为判断标准。其中,“控制”的含义是[4]:①投资方可对被投资方进行控制,拥有控制权利;②投资方参与被投资方的经济活动,并且获得回报;③投资方运用自身的权利,可以影响回报金额的大小。明确合并范围,具体操作如下:第一,编制人员要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明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要素,把握财务报表的走向。第二,仔细核对原始财务信息,熟练掌握报表中的各项内容。第三,会计人员要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考核指标、资产运行、经营成本等,为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提供数据支持。第四,顺应新会计准则的变化,重点突出控制权,企业应该切实掌握控制权,明确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股权关系,利用制度规范、股权转让等方式,降低财务风险。
(二)强化财会管控 拥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控制体系,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集团企业在财会管理上,要遵循统一性原则,实现财务会计的集中管控。第一,对于国家颁布的新制度、新准则,应该及时学习、加以运用,对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调整,母公司和子公司均要實行统一的会计政策、财务制度,具有统一的会计期间、业务流程。第二,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盈余操控具有隐蔽性,应该采用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关注财务报表、并购重组等项目[5]。加强监管力度,应获得证券、银行、保险、审计等部门的配合,避免新准则实施中出现问题。
(三)提升人员素质
对会计人员而言,应该学习新的准则制度,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和工作经验。站在企业的角度,首先要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开展培训教育活动,既要丰富理论知识,又要增强职业素养,从核算型会计转变为管理型会计,将更多精力放在管理会计上。其次要加强部门沟通,建立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严格执行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避免出现财务舞弊现象。最后要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会计人员的薪酬待遇,要和日常表现、工作质量、职位晋升相挂钩,以此激发工作积极性,形成高质量的合并财务报表。
(四)重视公允价值
在企业合并中,母公司要做好备查簿工作,对子公司的资产、负债等公允价值进行准确记录。新会计准则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公允价值的确定条件,但企业对此进行规定,可以避免引起纠纷和矛盾。具体操作上,可以收集优秀企业的资料,通过对比分析,构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公允价值体系,或对原有的制度体系进行改进,提高合并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五、结语
新形势下,企业合并能增强综合竞争力,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在这个过程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是一个必经之路。文中以中央企业为例,指出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难点,提示财会人员明确合并范围,强化财会管控,提升人员素质,重视公允价值,提高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立青.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分析与探究[J].消费导刊,2018 (37):222.
[2]杨淑艳.财务信息化集团合并报表编制措施[J].经贸实践,2018 (18):103.
[3]解秀兰,韩潇.权益结合法和购并法在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中的应用[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 (9):39-43.
[4]郭予成.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界定及其编制问题浅析[J].财讯,2018 (17):20-21.
[5]余秀琴.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各参与方财务报表的编制问题探讨[J].商业会计,2018 (15):57-5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7982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