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形势下银行管理变革趋势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季春泉

  [摘要]高新技术将银行带入了知识经济,国有银行业的全面对外开放必定面临着外资银行日趋激烈的竞争状况,国有商业银行可持续竞争力来源于制度改革的深化。可见,推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完善已经成为监管当局、学术界和银行业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商业银行 管理体制 风险管理 监管
  
  商业银行的管理变革是整个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我国现代金融制度和良好金融秩序的建立,同时又是我国加入WTO后的金融业在外国银行激烈竞争下的长期稳定发展局面有着一定的关联。因此,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变革所面临问题应结合我国实际,加大管理体制变革的步伐是在我国现阶段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结构机制分析
  1.产权主体的虚置使所有者缺位问题更加突出。目前,国家仍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最大出资者,但国家只能被看做成是一个虚置的主体,国家对其产权相关职责的行使权必然要借助于国家的行政实体和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来实现。但政府相关部门又没有在专门行使相关产权机制方面造成产权主体的虚置,这样既没有明确应该有谁完全代表国家,同时作为国有资产的真正所有者的银行会行使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并且真正的承担起国有资产所有权的所有者责任;在获得与国有资产所有权相对应的收益同时也就承担起了与国有资产所有权相对应的可能损失责任。一般来说,产权虚设是直接导致国有商业银行治理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国有商业银行缺乏人格化的产权主体去行使完整意义上的所有权制度,才有此类易产生内部人监控问题而造成治理上的失误和道德上的风险状况发生。
  2.委托代理链过长易造成内部监督约束机制的弱化,也就是说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初始委托人(全民)与国家、政府和国有商业银行之间形成的是一个超长的、多层级的、相当复杂的委托代理链:初始委托人(全民)国家政府(部门或特定机构)国有商业银行(经理人)。而政府(部门或特定机构)作为委托人(二次委托人)实际仍是缺位的,因而没有代理人(国有商业银行经理人)真正对之负责的实体存在。在既有的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安排下代理人也有多个层级,即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储蓄点,高一级的代理人与低一级的代理人之间又存在委托与代理关系,导致委托代理链过长。
  3.缺乏比较完善的、整体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在当今精神激励效用日益下降的情况下,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在激励机制方面采用的仍主要是精神激励和升迁激励,没有建立起有效合理的物质激励机制;尚未从根本上解决长期激励问题。国有商业银行经理层和员工的收入水平基本上是确定的,与业绩的配比程度不明显。虽然国有股股东和董事会也可能为经理层提供薪酬激励机制,但薪酬激励机制无法与市场标准相对接,也就不说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二、我国商业银行管理变革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理念,遵循银行风险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轨迹,当今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新动向表明在综合分析现有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特点和银行经营目标后,认为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全面风险管理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未来方向。因为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理论普遍认为任何较为先进的管理诀窍和技术优势都是由一定的寿命驱使的,而具有高层次的意识、理念和行为方式才可以保持持久的竞争力。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运行规律,坚持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研究、发现、分析和评价市场机会,挖掘潜在优质客户,实现经营利润最大化。
  其次是加快各机构改革和调整力度并且要注意资源的合理配置,商业银行按照资源优势配置的原理,在结合我国金融资源的实际情况和发展前景之下加大机构调整和裁减冗员的力度,继续撤并重复的分支机构,加快收缩业务达不到保本点的营业网点,精简机构和人员,解决人浮于事、负担过重的问题,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运行效率,促使银行机构以全新的、规范的、适用的、有效的管理方式运作,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从而增强我国商业银行面对市场、面对外资银行的整体应变能力。例如改革现行用人制度。建立、健全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竞争、激励机制,通过公开竞聘、双向选择等形式选拔人才,确实做到任人唯贤;或可实行工资总额与效益挂钩,建立起股票期权和职工持股计划,也就是所谓的“金本位”制,打破现行的以行政职务晋升为主渠道的“官本位”激励机制,全面激励和挖掘人力资源潜在能力和最大积极性;还可制定吸引国内外人才到我国商业银行工作的政策,加大对我国商业银行智力服务和人才支持的力度。
  最后是在一定范围内推进商业银行并构重组以此发挥规模效应,大银行存在着规模经济效应。因为在一定范围内推进银行业并购,以及逐渐实行银行业的混业经营,会提高银行的规模效应,增强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通过金融业的混业经营,能够充分发挥中国金融企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优势,有利于金融机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三、结论
  综上所述,和谐的金融体系首先要求商业银行要具有和谐的内部管理机制,我们应根据中央提出的和谐社会目标,按照新形势下我国现代商业银行的要求,深入进行内部机制创新,创建和谐银行,从而为和谐社会的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吉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识别与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09)
  [2]聂明.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04)
  [3]王先玉,黄深厚,李燹.现代商业银行组织管理与人才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04)
  [4]傅晓霞.知识经济时代银行管理的变革趋势[J].黑龙江金融,2009(7)
  [5]张兴胜.银行变革-争鸣与思考[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04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