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一带一路”下我国西北地区与中亚各国的经贸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通过对“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西北与中亚在能源、经贸投资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等的贸易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梳理,分析双边的贸易结构、基础设施、开放程度和政治环境都有很大的差异及其对双边的贸易合作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借助“一带一路”实施与推进,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促进双方的经济发展与贸易合作。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经贸合作能源
  基础设施
  自2013年下半年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它成为构建中国与沿线国家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新未来的重要机遇。中亚五国位于“一带一路”沿线,与中国西北地区接壤,能源、矿产等资源富足。近些年以来,“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西北地区与中亚各国的经贸往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力作用,合作项目越来越多,双边的贸易规模逐年扩大,经贸往来日益密切。
  一、“一带一路”对我国西北地区和中亚的影响深刻
  1.“一带一路”为我国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虽国土面积辽阔,资源丰富,但经济较为落后,交通不便,一直都是我国的国家扶贫重点区域,“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使得我国西北地区的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成为联结东边活跃的“亚太经济圈”与西方发达的“欧洲经济圈”的枢纽…。我国西北地区的交通和能源等基础产业与基础设施建设将会迎来巨大发展,加快旅游业与服务业增长,就业结构趋于合理多样化,带动本地区就业机会增多,促进政治和谐稳定、各民族融合与和平共处;交通基础设施和物流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要素流动加速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有利于西北地区成为连接中亚、西亚、东欧、中欧与西欧的国际大通道,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喀什等将会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心城市,经济地位和发展空间更加凸显,有利于促进和加快西北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尽快把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一带一路”是中亚国家重大发展机会。独立以来,中亚各国经济发展缺乏活力,从整体上来看,各国的经济增长率均在下降,仅乌兹别克斯坦经济增长较为稳定,从2012—2017年增速仅下降了0.9%;其余四国下降的百分比较大,分别为5%、8.9%、3.5%和4.1%(见.表1).
  中亚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要节点,各国可以抓住机遇,推动经济发展,加快与中国的合作进程,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各项建设,促进中亚国家改善民生和发展经济。例如,中亚各国因深居内陆而无出海口,而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所形成的连接亚太和欧洲的便捷通道,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使中亚交通劣势转变为地缘优势。中亚国家具有丰富的油气、矿产等资源,而中国对此需求旺盛,双方经济互补性大,中亚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效果越好,“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效也就越好,二者相辅相成。
  3.“一带一路”推动中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关系快速发展。近年来,借助“一带一路”的推进与项目实施,中国与中亚各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得到快速发展。2016年,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双边贸易额36.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中方进口超过16.07亿美元,同比增长26.8%。目前,哈萨克斯坦已经成为我国在中亚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我国是哈萨克斯坦第三大贸易伙伴,还是吉尔吉斯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投资来源国。我国也是塔吉克斯坦第二大投资来源国和第二大贸易伙伴。2016年,中吉双边贸易额56.76亿美元,同比增长30.8%,其中中方出口56.05亿美元,同比增长30.9%;中方进口0.71亿美元,同比增长21.6%。可见我国与中亚五国的经贸合作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且长期看好。
  二、“一带一路”下我国西北地区与中亚经贸合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1.农业上的贸易往来规模扩大。我国西北地区与中亚接壤,拥有技术水平较高的农业生产设备、较为先进的生产与管理技术,在农产品种植、种子筛选、农田灌溉以及农产品加工方面优势很大。双方可在农业技术、装备和人才等方面进行交流合作,共同发展。中亚国家在棉花、粮食作物等农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除了吉、塔外,其他三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粮食、棉花生产和出口国,在农业原材料等进出口的变化显著,然而这些国家资金短缺.急需外国投资扩大农业的投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而中国在资金和先进技术上拥有较大优势,双方开展农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2.能源合作不断推进。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能源消费量也越来越大,仅靠开发国内能源资源难以带动经济增长,必须致力于能源来源多元化。中亚油气资源丰富,可供大量出口。把我国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与中亚国家能源出口多元化战略对接起来。加大中亚地区能源产业提供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形成了国家利益的互补,也是经济结构和技术力量的互补。自2009年12月天然气管道线竣工投产以来,我国与中亚已形成ABC并行输气格局,年输气能力达到550亿立方米以上;中哈之间铺设了全长962.2千米的第一条原油长输管线已在正常运转。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以能源为纽带,把沿线的中亚各国与我国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对促进这一地缘政治板块的战略稳定和经济安全大有助益。
  3.经贸交往日趋活跃。我国西北地区与中亚各国的经贸发展较为迅速,以新疆为例说明。由表2可知,新疆对中亚五国的进口值均很低,特别是吉、土两国仅百万美元级,且有逐年降低的趋势,说明中亚国家的工农业生产亟待提升。就出口而言,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的数值相对较大,从2011年的666.5百万美元逐年快速增长,到2014年达到最高的878百万美元;与吉、塔、土三国出口值的增长趋势依然明显,而且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我国西北地区与中亚经贸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贸易结构不合理且贸易项目差异大。独立前,中亞地区只是前苏联的原材料供应地,加工工业不发达,农牧业和原材料开采是各国产业构成中的主要部分。独立后,中亚各国以能源、原材料出口为主,结构单一。虽然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但是农业和能源仍然占有相对大的比重,经济投资和贸易往来在逐年增加却仍待加强。我国西北地区同中亚的贸易商品多是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商品,纺织原料、纺织品和普通金属产品居多,对资源的依赖性较大,高附加值和高端产品较少,贸易规模不大,结构不优化。   2.我国西北地区与中亚五国合作水平不高且贸易额出现不平衡性。我国西北地区与中亚各国的贸易额虽逐年增加,但是成本高、便利性差,且贸易产品单一,双方贸易总量较小等的原因,合作水平与合作层次不高。并且,受各国要素流动差异性等的影响,我国西北地区与哈、土、乌的贸易强度较大。尤其对哈萨克斯坦的进出口贸易额有明显的增长趋势,且出现了小幅度的逆差现象;与塔、吉的贸易往来较弱,而顺差的趋势较大;对土库曼斯坦的贸易额相对平衡,2013年之后逆差较大,可见贸易和投资的不平衡性明显。
  3.中亚各国开放程度及政治环境差异大。一系列的突发事件都说明中亚国家政局并不稳定。并且,中亚国家社会收入分配機制不健全,贫富悬殊,容易造成国民内部的矛盾和动荡。中亚地区也是“三股势力”集中地区,使得一些国家政治环境长期动荡,经济滞后,各种矛盾突出,对我国与中亚经贸合作构成了负面影响。
  4.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阻碍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亚国家进出口货物主要依赖于铁路和公路,少量通过航空运输,而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普遍不足且老化严重,缺少资金维护,导致运输和中转能力差。中亚与我国西北地区互联互通的交通线路少,且铁路轨宽不一,二者无法快速直通。并且,中国与中亚地区边境口岸不足,通关能力有限,现有口岸的仓储能力不足,交通运输秩序混乱、效率低下,并且,中亚各国通信基础设施落后,通信光缆数量少,阻碍了双方人民的网络交流、现代服务贸易和电子商务的发展。
  5.“三股势力”对双边经贸往来的破坏。所谓“三股势力”是指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三者常常互为一体的。它们通过采取爆炸、暗杀、投毒、纵火、袭击、骚扰及暴乱等方式制造恐怖事件,店铺、汽车被烧毁,市政公共设施损坏,造成大量的人员财产、经济损失,并公然破坏各国主权的统一性,导致中亚各国内部民族间的敌视与仇恨。另一方面国际“三股势力”与我国境内的“东突”势力勾结,给西北地区和中亚各国的政治环境安全、经济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
  四、我国西北地区与中亚经贸关系面临的重大机遇
  1.“一带一路”地缘优势明显。中亚地区与我国西北接壤,是联接欧亚两洲的中心地带,也是“一带一路”的枢纽。中亚国家和西北地区地形地貌与自然环境相似,彼此之间有3000多公里的漫长边境线,相互依存,历来交往密切,地域紧邻的优势将大大促进“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建设,进一步使得贸易成本降低,贸易便利性提高,也使中亚地Ⅸ和我国西北在农业种植与农产品、能源开发与运输、环境整治与生态保护、经贸交往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
  2.双方人文文化相近带来的便利。中亚各国和我国西北地区一样,气候干旱,地广人稀,民族多且混居。特别我国新疆地区,与中亚各国在民族、语言、文化、宗教信仰和习俗等方面相通,形成一个彼此交融、相互影响的独特文化氛围这使得我国西北地区与中亚很容易相互理解,交流自如,双方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涵盖教育、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打下了坚实的人文基础。民间往来的良好基础有利于加强我国西北与中亚的经贸合作,加快“一带一路”的推进与项目的实施。
  3.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的新机遇。“一带一路”的推进拉动了庞大的产品需求、投资需求和进出口合作。对于我国西北与中亚的经贸而言,贸易规模必然提升,数量增加,投资项目多元化。经济合作密切。经贸合作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带动质的提升。就“量”而言,双边的需求都大,进出口数额必然惊人,中亚国家内部和西北地区内部均会扩大产业规模来满足庞大的需求。“质”上面,当需求者追求质量因素时,以前的产业结构是行不通的,将会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
  4.“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等投融资支持。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与“丝路基金”的大笔投资,填补了“一带一路”建设所需要的部分资金缺口。中亚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心区域,在加强与周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时,AIIB与丝路基金的资金作用明显。我国西北地区可以引入AIIB与丝路基金,加大对企业的金融支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在沿线合作开发一批项目,满足丝路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经济的增长,实现西北与中亚国家互利共赢的局面,以此来助力双边经济的发展进步。
  五、“一带一路”下加强我国西北地区与中亚国家发展经贸关系的对策建议
  1.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中国的资金应该成为中国的资本,随着中国的公司、产品和人才一起“走出去”,利用“一带一路”来促进“经贸合作与发展”,从文化体系上建立“一带一路”金融生态基础。通过“一带一路”金融建设高峰论坛,推动沿线国家金融合作总体规划和长远蓝图,探讨国际金融形势和现代金融体系建设,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实现严格的标准与严格的监督,推动“一带一路”与“金融+”的有机结合,实现西北地区与中亚跨越式发展。
  2.建立中国与中亚国家战略协作关系和新型的外交关系。中亚由于地缘政治位置,成为大国争夺的战略要地。我国西北与中亚各国中建立战略协作关系,是中国和平崛起的需要,也是双边经济发展的需要。“一带一路”倡议推出后,我国对中亚的外交要切合实际,务实可行,坚持互利合作,坚持市场导向,坚持共享共赢,不然会造成外交的困境。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寻求平衡,保持中亚地区持续开放开发,和平发展。积极开展对中亚的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实行“两条腿走路”的外交政策,保持在中亚的长远影响力。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促进贸易更利化。根据“一带一路”规划,应该不断加强西北与中亚地区交通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应该完善西北的铁路与公路运输网络,畅通西北内部的物流运输;其次是开辟联结两地的新运输路线,铺设中哈、中塔、中吉乌等的公路与铁路,渐次开放西北地区与中亚各国主要城市之间的的航班;再是开辟新的口岸,提高过货能力,解决口岸货物积压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我国西北与中亚国家电子口岸信息平台的建设,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便捷通关模式,利于货物的快速通关与运输。
  4.扩大经贸合作的领域,加强新兴产业投资。我国西北地区与中亚的经贸合作应在农业和能源合作基础上,深化服务贸易、金融合作、科技合作、人文交流、政策沟通和道路联通性,积极扩大彼此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交流,大力开发用“丝路经济”为主旨的“丝路文化”旅游产业,并加大对智力、技术、服务等新领域的投资,实现多元化的发展目标。2014年以来,我国在中亚直接投资的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数量快速增加,开始大规模投资于实体产业与金融领域等新兴产业。这种势头应该持续加强下去。
  5.加强政府间的合作,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彼此经济增长,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双方政府间的协调合作,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加快落实增长战略。双方政府应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双方的贸易仲裁机构,便于双方贸易纠纷的仲裁和调节;尊重彼此国情,加强沟通,维护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实时了解税收、汇率的变动,适时放松放款政策和利润返还条件,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加强政府间合作,严厉打击黑市交易等违法行为,打击三股势力的破坏行为,治理贸易混乱的局面,稳定投资贸易环境。
  6.促进双边文化交流,强化人文基础。我国西北与中亚各国宗教和民俗相似,双边民间交流频繁基础较好。我国政府应加大文化的交流,多采用文艺演出、影视交流、艺术展览等交流方式,多开设西北与中亚“人文交流与合作”学术交流研讨会;加大对中亚国家汉语学习与交流的投入,在中亚国家开设更多的“孔子学院”,开展汉语普通话测试与培训工作,接受更多中亚国家留学生来我国学习;牵线更多的中亚城市与我国西北地区的主要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开展形式多样的城市交流与经贸合作活动,推进彼此社会经济的全面合作。
  7.加强对“三股势力”的联合打击力度。中国一再重申将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同中亚各国一道,为创造本地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新成就作出更大努力。我国和中亚各国政府都应该借助上海合作组织机制,加强专政机关的力量,互通情报,采取联合行动,坚决打击“三股势力”,不能让它有露脸的机会;做好周边国家的工作,避免“三股势力”对外的渗透。同时,各国政府还必须要做好对民众的宣传教育、引导和动员工作,让群众树立强烈的爱国意识,积极参与到打击“三股势力”的行动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460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