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共享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共享模式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以Airbnb、uber和滴滴约车等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模式自出现以来,就受到资本的火热追捧,在盈利模式尚未明确之前,资本就在前赴后继的进行着“烧钱”的游戏。文章通过共享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对比,提出共享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是提出了一种新的人力资源共享模式,该模式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方式,共享经济提出了一种以专业为界限而非以企业为界限的可能,文章以此为基础探讨了未来人力资源共享经济可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共享经济;人力资源共享;平台化
  一、 共享经济现状
   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y)最早由马科斯·费尔逊(Marcus Felson)和琼·斯潘思(Joe L.Spaeth)于《美国行为科学家》杂志发表的论文《社群结构与协同消费》(Corn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中提出,他们基于人类生态学家阿莫斯·霍利的共生合作是为了满足人们可持续发展需求的这一观点,提出协同消费是一种满足日常需求并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日常活动。雷切尔·波茨曼(Rachel Botsman)和鲁斯·罗杰斯(Roo Rogers)合著的《我的就是你的:协作消费的崛起》中延续了协同消费的理念,消费者的需求从获得私有物品转移到使用需求满足,形成了新的消费模式。《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中对分享经济的定义是: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闲置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
   近年来,以Airbnb、ofo、Uber、滴滴约车等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模式开始出现,而该种模式从出现开始就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形成浪潮,其中头部代表发展尤其迅猛:Airbnb成立于2008年8月,经过十年的发展,Airbnb现在在191个国家中拥有超过300万笔房源,目前估值达310亿美元;而ofo在经历了裁员、押金挪用风波等诸多事件之后,已经濒临破产,然而在此之前,ofo最高估值达到30亿美元;而Uber和滴滴则作为国外与国内机动车出行行业的两大巨头,目前估值已分别达到1 200亿美元和550亿美元。而整个共享经济的全球市场规模在2014年已高达150亿美元,2025年将扩张到3 350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共享经济规模占GDP比重将达到10%以上。
   无论从共享经济的发展速度还是资本的追逐热情,都不难看出共享经济如今的火热程度。而具有这种火热态势的原因之一,在于共享经济提出了一种新的企业-员工间的合作模式乃至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有可能发展出一种新的企业运营模型。本文主要关注于共享经济与传统经济之间的核心区别,并以此为基础对共享经济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
   二、 共享经济分类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共享经济通常分为两种模式,租赁模式和服务模式。
   1. 租赁模式——商品使用权共享。在共享经济蓬勃发展起来之后,很多传统的行业披上共享经济的外衣,以谋求资本的青睐,然而究其本质,仍然是一种传统的租赁行为。这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共享单车——如ofo和摩拜,与此类似的还有共享充电宝,共享图书,共享雨伞等等。这些披着共享经济外衣的“新兴事物”,其运营本质上仍然是收取押金——租出商品——收取租金——收回商品这样一个传统租借的闭环模式,与去图书馆借书,去滑雪场租雪具,并无任何本质区别,无非是利用互联网模式,减少了租借过程中的人力耗费,使得租借过程更加便捷化与自主化而已,与其叫做共享经济,不如叫做互联网时代的租借行为。此种模式也因此面临着一个传统租借行业的痛点:即租金是否可以达到盈利标准,以及租借商品的损坏率是否可控两个问题。
   以共享单车为例,共享单车在过去四年经历了蓬勃的爆发式发展,但也有公司经历了盛极转衰的失败。共享单车于2014年以“无桩”自行车的形式首次出现,2015年ofo在北大校园运行标志着共享单车正式诞生。作为共享单车元年,2015年是共享单车行业的萌芽期,仅有少数几家企业,用户规模为245万人;2016年共享单车赢来百花齐放的发展期,前后共计30余家品牌投入市场,投放地区从北京、上海、深圳等经济中心向全国其他一二线城市迅速蔓延,行业累计注册用户增长到1 886.4万人;2017年是共享单车的爆发期,行业竞争激烈,重新洗牌,确立了摩拜、OFO的双寡头地位,部分品牌难以存活,选择退出市场或转战三四线城市,行业累计单车投放量增长至2 300万量,覆盖全国200多个城市;2018年共享单车增长速率趋于稳定,截至今年6月,用户规模已经达到2.45亿。然而在整个行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从2017年开始,悟空单车倒闭,小鸣单车破产,甚至两大巨头摩拜和ofo也难逃厄运,前者已经卖身给美团,后者深陷押金风波,濒临破产。这些火热与衰败共存的现象,也正表明了,传统行业单纯依靠披着共享的外衣,并不能直接带来新的盈利点与全新的发展。
   2. 服务模式——人力资源共享。笔者认为,此类共享经济模式,即人力资源共享模式,才是近些年共享经济真正带来的新的经济模式,此种模式虽然在数百年前就已经开始发迹(如古老的行业协会),然而近些年才真正的开始蓬勃的发展。此种模式不同于单纯的租借商品的使用权给使用人,更为重要的是,提供给使用人一整套的专业服务。如滴滴和Uber提供给使用者的既是作为出行载体的机动车,同时也是司机的驾驶服务;Airbnb提供给使用者的既是房屋,同时也包括相关的保洁维护等入住服务。而更加重要的一点是,作为经营者——滴滴公司、Uber公司以及Airbnb公司——他们并不是共享资源的拥有者,也不是服务的提供者,从公司经营的角度来看,这些公司都是轻资产的,他们提供的是一个平台——共享资源的使用者与提供者互相交易的平臺。在此种模式下,共享经济具有了更加贴近本源的含义:即《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提出的,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闲置资源。无论是作为Airbnb的房源与房东,还是滴滴的机动车与车主,共享的都是他们闲置的资源,这种对于闲置资源的利用,才是真正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而将服务模式与租借模式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其最明显的区别是,是否有人力资源参与了共享,即提供共享者本身,是否参与进共享这一过程中。这一点,是新的共享经济有别于过去传统的租借经济模式的最显著特征,这种区别,也是笔者认为共享经济真正被资本火热追捧的原因。
   作为服务模式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滴滴在过去短短六年时间里,成长为一只估值近5 000亿人民币的超级独角兽,笔者统计了滴滴近年来的发展数据,可以一窥服务模式共享经济的发展趋势。据公开信息,滴滴成立5年来融资17轮,融资总额达200亿美元;2014年至2016年,滴滴合并快的、击退Uber,独步中国网约车市场;滴滴出行2017年交易总额达到250亿美元~270亿美元,同比增幅70%;截至2017年底,滴滴订单总量和用户数分别是74.3亿单和4.5亿,目前已覆盖全国400多座城市的出行需求;合并Uber中国后,其市场占有率保持在90%以上,滴滴目前与4 000多家租赁公司开展了合作,基本覆盖市场上所有主流汽车租赁公司,已经是全球是最大的出行平台。这种极速的发展,一方面证明了该模式在市场中受到认可,也表明了该模式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
   三、 人力资源共享经济的运作条件
   通过对上述两种模式下的共享经济的发展的对比,笔者认为共享经济被资本追捧的核心价值并不在于其提供的商品的价值,而是在于其是否有效提高了闲置资源的利用效率,尤其是否有效提高了闲置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滴滴、Airbnb、Uber无不是具备了这一特点。而一种人力资源共享模式能否有效运行,笔者认为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条件。
   1. 外在方面:闲置人力资源的发现与利用。从外在来说,共享经济的核心在于是否能够发现社会中的闲置资源并对其加以利用,那么发现一种合适的闲置资源,就是一门共享经济是否可以成功的先决条件。比如滴滴与Uber发现的是车主闲置的车辆与时间以及车主合适的驾驶能力,Airbnb发现的是房主偶尔空置的房间以及可进行房间维护的时间,这种闲置应是普遍存在的,并在此之前因为过于分散而难以被直接利用,对于该闲置资源的拥有者来说,也缺乏一个有效的将其利用起来的途径。这种对分散的闲置资源的发现是能够进行共享的前提,而找到对此闲置资源进行利用的方式,则是进行共享的核心。
   2. 内在方面:人力资源共享者的专业能力。而从闲置人力资源的提供者的角度来说,共享经济实际上利用的是提供者的专业能力。该专业能力可能是其工作本身的技能,如律师的法律知识、设计师的设计能力、程序员的编程能力等;也可能是工作技能以外的其他技能,如上班族的驾驶能力、女性员工的化妆能力等。对这些专业能力的利用,在未成体系之前,通常被称为“接私活”,而如果对其进行综合的整合,并进行科学的管理与客户对接,则是一门好的共享经济生意。在现实中,河狸家提供的美甲师,威客网提供的设计师,以及滴滴的顺风车,都是这种思路。这种专业能力,是共享经济模式对资源共享者的基本要求,而共享经济实际创造的价值,就是这种专业能力的溢出价值。
   3. 共享平台:创造更多向的选择方式。在发现社会中的闲置人力资源,并寻找到具有合适能力的资源提供者后,共享经济的经营者需要做的,是提供一个开放的对接平台,让经过筛选的资源提供者可以被消费者寻找到,并撮合双方完成交易。平台是否成功,既取决于以上两点--是否发现了分散的闲置资源,是否找到了能力足够的资源提供者,又受到平台本身建设的影响。平台是否可以对资源提供者进行合理的筛选与监督,又能否保障服务的优质以及双方的安全,是一种共享经济能否获得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 共享经济的优势与劣势
   共享经济经历了数年的快速发展,已经诞生了如滴滴、uber和airbnb這样估值数百亿乃至上千亿美元的庞然大物,然而对于共享经济本身来说,其仍然是一个新生事物,正处在发展初期,未来的发展可能远远超出现有规模,这是由共享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其在成本与利润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决定的。
   1. 成本优势。以滴滴为例。首先从获客成本来说,传统出租车司机是巡游式获客,招手停车,在获客之前,需要经历长短不等的等待与油耗,而通过滴滴获客,通过软件抢单,然后直接获客,在时间成本和油耗成本上都有一定的优势。其次从经营成本来说,以北京为例,传统出租车司机单班的份子钱是每月5 175元,双班的份子钱是每月8 280元,对于司机来说,这种成本是刚性成本,无论是否出车都需要交纳。而如果选择开滴滴快车与顺风车,司机需要支付的是每次订单的20%左右的分成,如果没有订单,即不需要支付成本,对于车主来收,成本压力相对较小。
   2. 价格优势。首先对于仍然处于资本补贴状态的共享经济来说,资本利用补贴的方式占据市场,在价格上将具有显著的优势。以滴滴为例,滴滴将优惠补贴给司机与乘客,这个过程中,司机获取比正常更高的收入,而乘客付出比正常更低的价格,滴滴相对于传统乘车模式,具有显著的价格优势。而在资本补贴逐渐退出之后,因为相对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公司运营成本相对传统公司仍然较低,这部分成本可以转化为公司、滴滴车主以及乘客的利益,仍然可以做到同等服务下更好的价格优势,或者相同价格下的更好的车况与服务。
   3. 个性化服务。共享经济因其利用的是社会上分散的闲置资源,因而并不具有统一的标准与一致的配置,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则意味着共享经济模式下,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以Airbnb为例,相对于传统酒店来说,Airbnb可以提供更多的房型,更多的位置选择,更多的房间配套设施,以及更灵活的入住时间,这些都可以通过与房东的事先沟通得到满意的解决方案,而对于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的酒店来说,过于个性化的服务或者无法做到,或者需要支付极其高昂的价格。
   当然,作为方兴未艾的一门新的经济模式,共享经济仍然暴露出了诸多问题。最为显著的就是安全问题,如之前接连发生的滴滴顺风车遇害事件,Airbnb偷拍事件等等,这是共享经济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次,尚未统一的服务标准,不够真实的情况介绍,也是共享经济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这些问题既与该模式发展初期本身的不完善有关,也与模式本身的漏洞有关,因其利用的是分散的闲置资源,那么对于资源的筛选与监督,必然没有传统模式做得全面与完善。因此如何建立更加清晰、完善的监督制度与更加合理、智能的筛选标准,是各个共享经济平台都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五、 人力资源共享经济的未来发展
   人力资源共享经济模式相对于传统经济模式,具有成本、价格以及个性化服务等方面的诸多优势,同时其有效的提高了社会整体工作效率,因此笔者认为,未来的人力资源共享经济模式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其发展的方向,可能发生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低专业度共享到高专业度共享的变更。目前较为成熟的共享经济模式,主要集中于日常生活的服务方面,如出行、美甲美发、住宿等衣食住行方面。而未来伴随着共享经济范围的扩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专业领域,引进人力资源共享经济模式。如成立专业度较高的医疗、法律、乃至金融销售、建筑设计等专业共享平台,提供专业技能共享,在提高共享者收入水平的同时,为专业服务需求者提供便利,提高社会工作效率。在这方面,已经有企业开始涉及,如平安好医生,即是提供了一个广泛的医患交流平台,让优秀的医生可以跨越医院和地区,与患者进行充分的交流。
   2. 个人消费者到企业消费者的变更。目前的共享经济的消费者,仍然主要集中于个人消费者,如滴滴的乘客和Airbnb的住户。而未来,伴随着专业人力资源共享平台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共享经济的消费者,尤其在某些跨行业通用而又非竞争性职业上,如法律顾问、财务顾问、投资顾问等等,未来将出现平台型共享公司与专业型公司互相依存的情形,专业型公司将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主营业务,而将非核心业务交由共享公司平台上的专业人士完成。这样既避免了专业型公司不同的经营状态下,相关专业员工的冗余或紧缺状态,又降低了招聘与解雇的成本,同时使得专业型人才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让能力突出的人才获得更高的收入水平,对行业本身也是一种有效的促进。
   3. 雇佣关系到采购关系的变更。在上述共享合作模式下,现在的传统雇佣关系将逐步变弱,公司与员工之间,从雇佣关系变更为采购关系,即由专业型公司通过平台型公司采购相关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这种情况下,对于提供专业服务的员工的筛选和监督将由平台公司完成,由平台公司制定相关规则和服务标准,专业型公司则负责自主挑选并通过工作验收以及评价反馈等方式,帮助平台公司增强筛选能力,提高服务质量。
   因此,未来人力资源共享经济将朝着更加专业化,更加细分化的方向发展,人力资源共享作为共享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会是一个有效提高社会工作效率,降低平均劳动成本的新型经济模式。
  参考文獻:
  [1]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M],2017.
  [2] 程熙镕,李朋波,梁晗.共享经济与新兴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以Airbnb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6):20-25.
  [3] 王忠军,温琳,龙立荣.无边界职业生涯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J].心理科学,2015,(1):243-248.
  [4] 魏文享.市场、知识与制度:晚清民初职业会计师群体的兴起[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75-86.
  [5] Botsman R, Rogers R, What's mine is yours: the rise of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M].Harper Collins,2010.
  [6] Felson M, Spaeth J 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s,1978,21(4):614-624.
  作者简介:彭剑锋(1961-),男,汉族,江西省宜春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焦文雅(1990-),女,汉族,黑龙江省绥化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开发与规划。
  收稿日期:2019-02-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944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