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企财务管理在内部风险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国有企业是推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步的重要环节之一,然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在内部风险控制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处理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国企发展。基于此,在本文中首先简单介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与风险管理的关系,随后给出当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类型与根源,最后再浅谈控制国企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手段,以此供相关人士进行交流参考。
  关键词: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国企
  对国有企业而言,其财务管理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效果,它是企业风险控制相关体系的主要环节,更是影响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一个环节。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迈入转型的关键时期,能否有效地对国企进行风险控制,是决定国企效益高低的根本,因此加强国企风险控制作用突出值得引起有关人士的重视。
  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分析
  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一般情况下,国有企业的风险贯穿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因此加强风险管理可以让国企的运转井然有序,继而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风险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国企的管理人员根据当前企业的风险质量状况,制定出有效的财务管理措施,保证高效的运转。简言之,企业的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密不可分,风险是制定财务管理的基础,而财务管理的合理性高低直接影响接下来面临风险的强和弱。
  二、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类型以及根源的分析
  (一)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类型
  熟知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才能在日常的工作中选择合适的解决对策应对这些风险。根据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财务风险管理可以大致分为四个类型:其一是投资风险,即国有企业在经营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因预料和决策失误而造成的风险问题,投资错误使经济效益降低;其二是经营风险,国企在生产和销售产品的过程中,无可避免会出现产品无法适销、滞销等负面现象,于是最终使收益为负,产品无法回本;其三是筹资风险,国企在经营的过程中会遇上经济危机或者市场供求平衡失调,于是资金链出现问题。所以一旦筹资遇上风险,国企运转就很容易出现停滞不前的情况,影响相关人员的工作;其四是收益的分配风险,国企在取得收益后,会给企业价值带来一定的变化,员工的绩效统计存在一定漏洞,所以在薪资分配上或多或少会出现不公平的情况。这种情况导致成员积极性大幅度降低,不利于长期、稳定的发展[1]。
  (二)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根源分析
  因为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不同,所以风险的根本来源也算不上完全相同。其中投资风险一般来自国有企业的项目,因为投资项目在选择问题上不可能达到完美的标准,而投资分配也存在主次不分的情况,导致投资结构失去平衡。经营风险贯穿整个生产、销售等阶段,分为内部和外部这两种,内部来自企业决策人员的资金粗放利用,而外部主要源自市场的动态性。此外,筹资风险源自国企偿还资金不及时、不稳定,甚至最终失去偿还的能力;收益的分配本就不存在两全的情况,商业价值变化,企业的价值也发生变化[2]。
  三、控制国企财务风险管理的举措
  控制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有很多,为提升效益,本文主要选取优化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制定规范的生产经营秩序以及实施规范的效益分配决策这三个方面:
  (一)优化国企的财务管理模式
  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是财务管理的根本依据和经营准绳。因为国企的经济效益和投资风险密切相关,所以投资的利润率和负债率的大小直接影响企业的决策。企业在制定管理决策前,需要预先对风险展开必要的判断,观察其收益的高低大小,决定后续是否进行这一项活动,并在此前提下优化国企的财务管理模式,将产品的预期成本、经济利润、投资回报和财务风险作为综合判定的指标,以多元化和现代化为原则,优化财务管理模式,最终实现资源的集约利用。优化国企财务管理模式的措施有很多,国企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搜寻国内经济效益较高的同类型企业,借鉴这些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取长补短。此外,相关工作人员还能借鉴私有企业甚至是国外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掌握其调动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措施手段,借此提升自身企业的经营效益。但借鉴绝非生搬硬造,而是应根据自身的生产和发展特点,选择恰当的完善方式,在市场的过程中不忘及时规避各类风险,以此达到更高效的经营管理目的[3]。
  (二)制定规范的生產经营秩序
  对国有企业而言,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是财务管理的一个环节,所以生产经营秩序好坏也是企业风险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为保证生产科学、合理的经营秩序,对于那些正处于经营阶段且信用度较高的用户,国企可以采取后结算的方式。而针对那些信用度较低的客户,需选择针对性结算避免收款风险的措施,这样有序收费,可以提升国企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益,防止资金短缺问题。此外,投资方案的好坏是决定企业经济效益高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国有企业在选择方案前应对方案展开必要的论证,以未来发展为前提条件评估决策内容,以优化投资方案的措施减弱投资风险的影响,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持续高效的发展。为达成这个目标,国有企业的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及其相关软件,对数据状况展开分析,借助极差分析判断风险性并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判断效益的高度,权重选择以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和国企的规模大小为准。不仅如此,当企业面临资本结构失衡的问题时,可通过优化结构的方式减少筹资风险,使国企在经营过程中始终存有一定的流动资金,这样才能防止最后的资金分配风险,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始终以良好、优质的形象吸引投资方,提升经营稳定性[4]。
  (三)实施规范的效益分配决策
  完善效益分配决策后,国有企业的形象提升、信用度也相应提高,这也就吸引了投资方的关注。所以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国企则需根据其发展的规模特点,结合市场的运行状况、了解产品的实际情况和工作人员的效益特点,制定出令工作人员满意、较为公正合理的、具有规范性特点的利益分配制度。除此之外,国有企业还应对现如今已经有的利益分配规范展开完善工作,并以财务框架体系为基础,落实完善框架构成工作,防止收益分配风险导致的国企经济状况问题加重。2019年1月3日,广西国资监管暨重大项目推进会召开,这个会议上,相关人员公示了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并将结果公示在官方网站上。数据显示,仅2018年广西省国有企业的总资产就达到了32424.7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率为11.21%,营业收入也超过7442亿元,增幅在14.55%,国有企业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而产生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地的国有企业落实效益合理分配政策,企业的工作人员建立绩效审核制度,员工根据自己在国企生产经营中做出的贡献大小按劳分配,按贡献分配,最终制定出合理的薪资分配政策。除此之外,企业对项目决策的重视程度也大大提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有企业也在建设发展中结合互联网+技术,以信息化平台和服务为辅助措施,科学、合理化决策体系。即相关人员在展开具体的决策前,充分考虑并研究市场状况特点,因此达成及时规避风险的目的,落实决策的效益性。
  四、结束语
  国有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要构成之一,但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市场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国有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重视内部风险控制问题,保证能够及时发现内部风险的类型和根源,并根据这些风险问题,分别从优化管理模式、规定经营秩序和落实分配决策者三个方面控制内部风险,降低其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刘红霞.国企财务管理在内部风险控制中的重要作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 (19):130.
  [2]赵倩.国企财务管理在内部风险控制中的重要作用探讨[J].中国市场,2018,No.972 (17):103+112.
  [3]李相红.探究新时期国企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J].决策与信息,2016 (5):111-111.
  [4]林猷艳.试分析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及财务管理的创新[J].财会学习,2017 (16):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138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