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简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颖洁
[摘 要] 我国中小企业目前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但融资难和担保难问题却严重制约着其发展,其贡献率与其金融资源占用的不匹配性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问题的分析,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找出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提出解决融资困难的几点对策,以期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难 问题 对策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大潮中的一支生力军,对经济发展起着战略性的作用。据统计,目前我国有中小企业3900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8%,资产总数占全部企业资产的55%,销售收入占60%,创造的工业产值占69%,提供的税利占50%。中小企业不仅贡献了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一半以上的产值,而且在提供就业机会、调整经济结构、活跃城乡经济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据APEC的归纳,全世界的中小企业一般存在市场准入、资金融通、人才引进、信息共享,以及科技应用五大难题,而我国中小企业资金融通问题尤为突出,成为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据统计,占全国企业总数98%的中小企业占有的贷款资源不超过10%,这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贡献极不相称。这种量的不对称性,造成了融资结构与潜在经济结构的不对称性,制约着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并最终限制我国长期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有调查表明,80%的中小企业认为融资难已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成为社会与政府急待解决的课题。为此,极有必要探讨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以增强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得较晚,目前在沪、深两家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仅1000余家,且均为大中型企业。即使创业板块很快面世,能在创业板挂牌的中小企业也是凤毛麟角,企业举债的可能性也不大,因此多数中小企业把目光转向民间借贷。民间融资方便快捷、手续简单,与其他融资方法比较突显优势。有关资料证实,中小企业90%以上的初始资本来源于其所有者、合伙发起人以及他们的家庭和民间借款。但是,民间融资市场不规范,相关法律条文不健全,人员个体法律意识淡薄,后期易引起较多的经济纠纷,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因此,银行、政府、金融机构才是中小企业融资的坚强后盾,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企业融资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中小企业在这两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1.直接融资方面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可概括为:债权融资、股权融资、风险投资与资产证券化。债权、股权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方式筹集资金。风险投资是指通过创建风险基金(或称创业基金)或风险投资公司,为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融通资金。资产证券化是一种衍生的直接融资工具。
中小企业债权、股权融资困难重重。就债权融资而言,我国目前实行“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规模管理。由于受发行规模的严格控制,特别对中小企业不利的额度要求,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权的方式直接融资。另一方面,国家规定企业债券利息征收所得税,这样更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再加上中小企业规模小、信用风险大等自身特点,中小企业仅有的发行额度也很难完成。在股权融资方面,虽然近年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尤其是以股权分工改革为标志的股市新政,意味着中国的股市从体制机制上进行了脱胎换骨的革新,解决了原来困惑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最基本问题,但上市融资需要较大的企业规模和较强的盈利能力,大部分中小企业还难以达到上市门槛。
2.间接融资方面
间接融资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企业自身素质方面。(l)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中小企业技术水平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抗风险能力有限,都可能威胁到信贷资金安全。(2)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财务制度的不健全成为企业融资之路的人为障碍,银行无法真实地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贷款“三查”制度难以落实,造成银行业不敢轻易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3)申贷要件不具备。一是抵押手续问题。近年来,银行日渐提高抵押贷款的比重,要求企业提供有效财产作为抵押。但已办理土地证和房产证的企业所占全部中小企业的比例不大,有的机台设备也缺少相关单据,使得很多企业由于抵押手续问题而与贷款失之交臂。二是担保企业难以落实。一般情况下,大部分中小企业不愿意为他人的贷款提供保证担保。
二是银行管理机制方面。(l)银行缺乏相应的信贷营销激励机制。银行过分强调贷款责任制,对信贷员的约束机制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范信贷风险的产生,但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贷款责权利不对称,压制了信贷员的工作主动性,多贷不如少贷、少贷不如不贷,向中小企业主动开展信贷营销更无从谈起。(2)成本因家制约。中小企业贷款以金额小、分布面广、时间紧、周期短、频率高为特点。在目前必须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的前提下,1笔1亿元的贷款与1笔100万元的贷欲,手续几乎相同。因此,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工作量大且效率低下,银行的信贷投向往往更青睐于大型优质企业,而不愿主动考虑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据统计,国内银行对中小企业、个私经营户贷款的管理成本平均为大中型企业的5倍左右。由于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要远高于大中型企业,银行理所当然愿意向大企业而不是向中小企业贷款。(3)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权限限制。国有商业银行普遍上收放贷权限,首笔贷款或新增贷款各支行均无审批权,需上报分行审批,且有的分行对部分传统产业实行限额控制,造成信贷审批效率低,特别是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越来越突出,明显削弱了金融信贷对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三是政府体制问题。在中国,同为中小企业,国有中小企业和非国有中小企业却受到不同的待遇。大部分的银行首先贷款给国有企业,其次是“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得到的贷款最少。因此,在中小企业中,国有企业的负债率高于非国有企业。企业普遍反映:一是土地证及房产证难办,土地款交足后办证时还需要交纳各种费用。二是抵押登记费用偏高。到工商部门办理登记时要收取登记费、评估费、鉴证费等,增加了企业贷款的成本。
四是社会信用体系方面。在国外,拖欠银行债务的企业责任人日常消费水平将受到限制,如不能拥有或乘坐豪华豪华轿车、不得到高档场所消费、不得成为GOLF俱乐部的会员等。而我国却未能做到真正与国际惯例接轨,拖欠银行贷款的有关人士高级轿车照坐不误,照常出入高档消费场所,几乎不受约束。
三、国际领域主要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
国际上典型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有:美国的以市场为主导的融资模式和日本的以政府为主导的融资模式。
1.美国的市场主导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
美国为了促进中小企业对现有金融体系的利用,专门制定了《中小企业法》,并根据该法建立了中小企业管理局及相应的政策、法规支持系统,通过中小企业管理局制定宏观调控政策,引导民间向中小企业投资。中小企业管理局通过制定针对小企业的各种优惠贷款计划,建立贷款担保二级市场,指定优先向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为小企业融资提供履约担保服务等措施,为小企业进行债务融资保驾护航;通过小企业投资公司向小企业注入股本投资,建立“天使资本”电子网络,借助互联网吸引民间资本等向小企业进行股本融资,起到了“最后贷款人”的作用。
除了发挥“最后贷款人”作用外,小企业管理部门对小企业融资的促进还体现在督促商业金融机构执行与小企业融资有关的法律上。
2.日本的政府主导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
日本在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方面在世界上是较早也是较全面的。与美国不同的是,为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日本构建了专门的中小企业金融体系,并以立法的形式加以实施。涉及中小企业的法律有30多部,以《中小企业基本法》为核心,这些法律为构建中小企业金融体系奠定了基础。日本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的主要做法有:(1)政府直接为中小企业提供符合产业政策的政策性贷款。(2)政府出资成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3)建立信用保证协会制度,并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为中小企业取得贷款充当担保人。(4)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保险制度。政府出资组建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其业务一是办理中小企业信用保险,二是为信用保证协会提供一定的贷款。(5)建立风险资本。日本的风险基金很发达,目前“风险企业”已有2万多家。(6)普通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开展资金融通。20世纪70年代后,除了地方银行和专门性的金融机构如互助银行、信用金库外,都市银行开始向中小企业开展业务。
四、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对策与建议
针对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一些具体情况,参考国外中小企业融资先进模式,中央政府、各级地方政府及金融机构都应出台一些有实效的措施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第一,要树立“小企业,大作为”的思想观念。地方政府和各级金融机构不能有“鄙小”观念,应全面认识中小企业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充分认识到发展小企业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事业,是金融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业务基础。
第二,进一步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地区和社会性质。如前不久挂牌成立的“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可为小型企业提供10万元以下的信用或担保贷款。这对于资产信用不足的中小企业来说,不失为一条重要的融资渠道。
第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抵押不足的问题。针对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抵押不足的问题,可以地方财政承诺担保的方式或直接由地方政府组织筹建担保公司的形式来解决中小企业担保主体缺乏的问题。中小企业也可通过地方政府组建行业协会等形式,形成大规模的行业产业以增强融资实力。
第四,改进信贷管理体系。国有商业银行及面对农村的政策性银行应改进信贷管理体系,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加强金融服务之间的关系。一是适当放宽贷款审批权限,充分调动基层行信贷人员贷款营销积极性;转变银行经营理念,制定一系列面向中小企业的贷款管理办法,为中小企业融资铺平道路。二是适当简化贷款手续。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简化贷款手续,缩短贷款审批期限,对一些效益较好、信誉较高、还贷意识强的客户可简化贷款手续,适当放宽贷款条件,对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可采取保证担保或信用贷款的形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以更好地支持企业的发展。三是制定灵活多样的信贷产品。根据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为企业量身定做合适的信贷产品。如针对农业生产、粮食加工等一些季节性较强的中小企业采取贷款余额管理的办法,在贷款审批年限内控制最高贷款余额,允许企业对借款随借随还,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四是建立健全贷款风险约束机制与员工激励机制相统一的信贷管理体制。完善银行内部监控机制,推行贷款调查、贷款审查、贷款审批、贷后管理等风险责任约束机制,科学划分各环节信贷人员对贷款损失应承担的责任,全面消除银行信贷人员的“恐贷症”,正确引导信贷人员面向中小企业进行贷款营销。
第五,明确民间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补充作用。长期以来,民间金融在我国被列为“地下”金融,属于政府取缔或禁止的对象,但农村民间直接融资却屡禁不止。据调查,目前中小企业民间融资份额占企业资金来源的30%,这说明银行金融机构不能充分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因此,各级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应正面认识民间金融存在的客观性,遵循市场需求,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刘 磊: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科技信息,2007,25
[2]崔丽霞: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及应对措施研究.企业家天地,2007,10
[3]熊 忠:中小企业融资瓶颈与破解对策.商场现代化,2007,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24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