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准则对本科会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小英 孔 萍

  [摘 要] 本文就新准则的颁布和实施对本科会计教育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适应新准则要求的教育目标,改进教学内容,加强会计基本理论的教学,应用网络技术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教学。
  [关键词] 教育目标 职业素质 职业判断能力
  
  进入21世纪,中国的会计环境主要特征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会计实务日趋复杂。适应新的会计环境,2006年2月,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正式颁布,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率先实施。新准则的颁布和实施对本科会计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新准则对本科会计教育目标的影响与对策
  教育是一种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宗旨,有目的的培养人才的活动,其中确定适应需要的教育目标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会计教育目标受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制约。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新准则的颁布和陆续实施正是适应这种新形式的需要,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奠定坚实的会计基础。新准则在2007年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障碍,其中之一就是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较低,难以满足新准则的要求。在这些会计从业人员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受过全日制本科会计教育。由于不能理解会计新准则、新制度,所以无法将其正确贯彻到位,无法正确指导实务操作。这就不得不使我们开始反思本科会计教育目标应该是什么,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
  目前我国本科会计教育的目标多数定位在“专才教育”,即“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经济管理部门、学校、研究机构从事会计实际工作和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从我国目前的本科会计教育的目标定位中不难看出,我们的目标定位有明显的就业导向。这种就业导向的会计教育目标是和当前我国大学生,当然包括会计专业的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有关。尽管这种就业导向的会计教育目标有一定社会现实意义。但这样的目标很容易造成会计教育中只重视技能的培训,而忽视职业素质的培养。导致很多的毕业生在大学四年中辛苦获得的会计技能可能还未出校门,就已经落后淘汰,而面对新的会计环境、会计法规无所适从尴尬局面。
  本科会计教育的目标究竟该如何定位?会计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教育有着较大的差异,会计教育是为会计职业服务的,由于会计职业的发展受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影响较大,社会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强的职业素质。因此会计教育应该以会计职业所应具有的职业素质培养为主要任务。事实上学生一出校门就能直接从事会计职业的急功近利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学生除了要接受一定的专业素质教育,还要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的学习才能胜任会计职业。那种将学生训练成一出校门就能直接从事会计职业的急功近利的目标未免过于短浅和狭隘。我们的本科会计教育要为学生的会计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我们将本科会计教育的目标定位为:培养具备会计职业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对会计领域涉及的知识有较强的理解力和自我学习能力,有终身学习要求和能力,能进入会计职业界的综合型人才。
  二、新准则对本科会计教学内容的影响及对策
  会计教育目标的确定直接涉及到课程的设置,直接决定着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人才培养的层次。目前,大学本科会计课程设置基本遵循了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这样一个框架,基本上遵循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这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从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来看,都非常重视实务操作。甚至不厌其烦的反复强调。但对实务操作中为什么要如此确讲得很少。教材内容的编写特别是财务会计和审计教材主要以准则或制度为导向,强调的是如何依据各准则进行实务操作,关注的是按照准则怎样处理,至于为什么应该这样,即准则背后隐含的基本原理并未加以重视。目前我国处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过程中,新准则本身就是一个开放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有新的具体准则不断颁布,也会对现在颁布的准则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加以修订。要求学生将大量的现行规章制度背下来,反复操练来应付考试,显然会造成教师疲于应付增补教材,学生疲于应付更新会计知识,四年的本科学习并未真正掌握会计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精髓。教学内容的设置应该围绕会计最基本的原理,要让学生理解应该怎样做的理由。而不是必须这样做的框框。
  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制定由“规则导向法”向“原则导向法”的转变。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力、应变能力,综合职业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本科会计的教学内容也应该由实务为导向的教学转为以理论为导向的教学。不能机械的传授实务知识,而应以原理为导向,注重会计理论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理论基础扎实,有较高职业判断力的会计人才。而我们现在有很多的教师和学生甚至谈理论而色变,认为理论离实务偏离太远,学理论一点也不实用。殊不知会计理论是人们从会计实践中概括总结出来的关于会计知识的科学总结,产生于会计实践,并用于指导会计实践。会计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应该是会计理论的精髓,使其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而不是现行的会计规章制度。正可谓“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就是会计理论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其归属点。只有这样才能立足中国但不受制度限制,放眼世界也不拘泥于当前国际惯例,保持必要的前瞻性,让学生面向未来,关注会计学在21世纪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以理论为导向的会计教学,要将原来在研究生层次专门作为会计理论课的部分内容分解下放到本科层次,结合会计要素进行介绍,使学生不仅理解了各项具体准则,而且掌握了准则背后隐含的基本理念。如新准则中会计目标由经管责任向经管责任与决策有用转化,会计计量由强调历史成本向适度引入公允价值转化,财务报表观从损益表向资产负债表转化等。这些内容都是会计理论的基本内容,要加入本科的会计教学中,可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也可融入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中。在具体教学中,要重点把理论讲透彻,才能领会和掌握会计准则目的和精神,才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对纷繁复杂的会计现象具备较高的职业判断力。
  三、新准则对本科会计教学方法的影响及对策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对会计人员来讲不仅是对已有会计专业知识的更新,更是要求改变原有会计制度下较少运用职业判断的思维方式,提高对会计准则运用的职业判断能力。国家发布的新会计准则,给予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在相应制度约束下的灵活应用以更大的空间,会计标准愈加准确、简练,会计职业判断空间不断加大。在本科会计教学中加强对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就显得责无旁贷。那种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的单向传输式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对会计学习产生畏惧、厌倦心理,不能使学生的能动性和独立性得以提高,更不利于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
  教育理念的变革推动着教育方法的变革,也必将对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带来冲击。目前很多高校开始网络课堂的会计教学,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多种学习方法组合在一起,进行以自学为主的知识吸收、消化、创新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光盘提供的多媒体课件或直接从互联网上浏览或下载与会计专业有关的互动式网络课程的网页开展自学,根据需要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课堂教学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在线讨论;教科书和专业辞典用于会计课程的学习辅导,利用在线的测试随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使学生随时掌握学习进度。课后,学生可通过E-mail、网上论坛和即时通讯等网络信息工具进行多群体的互动学习活动。传统的单向传授式的学习模式正在逐渐被协作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双项互动的新型学习模式所替代。
  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提高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必要保证。通过实践不仅可以验证所学的专业知识,而且可以获得书本以外的职业经验,增强分析与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实践性教学形式是多样化的,目前各高校都比较重视校内模拟实验,通过校内手工核算实验可以了解和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通过电算化会计模拟实验则可以掌握电算化核算的操作方法。校内的模拟实训对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还应加强与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多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地参与社会实践。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开展社会调查,经常了解各行业、各单位会计核算、经济管理的情况和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让学生在真实的经济环境中进行磨练,并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使其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得到根本性提高。
  参考文献:
  [1]葛家澍 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
  [2]朱建国:《会计教育》.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年8月
  [3]张 前:高等院校会计信息化教学现状分析.会计之友,2001年3月
  [4]刘忠玉:会计信息化,21世纪财务会计发展大趋势.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8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30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