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利率市场化是金融自由化改革的产品,它对提高融资效用、创建稳定的金融机构定价机制、构成良好健康的自由化金融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银行业最重要的一环,它的发展对利率市场有着重要作用。利率市场化促进了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拓宽了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市场化利率改革也增大了国有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降低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对策有提高金融产品定价能力、优化客户结构、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提高利率风险控制能力。
关键词: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利率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2-0316-02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及意义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
利率市场化是指价格水平的定价权力由市场控制,市场在利率传导机制、结构调整和管理控制中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本作用。利率市场化有4个层次,即金融交易主体有权确定利率、市场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或短期国债的利率将是市场利率的基本准则,政府或央行有权间接影响金融资产利率。
利率市场化改革一直处于金融改革的首要位置,它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国自1993年首次提出利率市场化的概念,允许商业银行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浮动存贷款利率,到2015年我国实现利率市场化。1996年6月1日,央行宣布取消同业拆借利率上限,同时放开同业拆借利率限制。同年,国债利率也达到市场化标准。2004年10月19日,经由国务院批准取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并对下限进行规定。2007年1月,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建立。这些改革使得金融机构拥有更大的自主权。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放开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下限的指示,规定存款类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市场上的发行利率、发行价格等以市场化方式确定。我国市场化改革初具雏形,但各种利弊也逐渐凸显。
(二)利率市场化的意义
第一,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增长依赖于大量資源的损耗,但这种损耗下的收益难以满足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在经济发展遇到瓶颈时,市场化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市场化是指各类生产要素在市场上自由流动,根据资源配置、供求关系及市场竞争等因素来决定价格。为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我国实施了利率管制。利率管制人为地压低了利率,为投资者降低了成本,保护了一些低效的投资项目。但利率作为资本价格的一种形式,应该不断提高配置效率。利率市场化以后,由于成本的提升,资金将流向高效的投资项目,以改变收入分配和产业结构等,进而改变经济发展方式。
第二,满足企业与居民的金融服务新需要。利率市场化是金融自由化改革的产品,它对提高融资效用、创建稳定的金融机构定价机制、构成良好健康的自由化金融环境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客户对产品有更多的选择权,客户的新需求促使金融机构不断创新业务。在良性价格竞争环境下,金融机构与客户都将获得最大化利益。因此,利率市场化不仅使客户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也促进了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
此外,利率管制减少了商业银行的成本,也减少了储户的利息,压制了成本,增强了通胀预期。而利率市场化能够增加居民财富,减少通胀预期,提高居民的满足感。同时,会促进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
二、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正面影响
(一)促进国有商业银行体制转变
利率管制使得我国银行业发展一直处于稳定状态。我国对国有商业银行采取一定程度上的政策倾斜,国有商业银行享有一定的特权,这也导致其出现了市场化程度欠缺、不良资产众多、经营动力不足、产权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在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下,银行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而培育和提高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加强制度创新、不断整合完善各级银行体系。利率不受限制以后,商业银行拥有了定价自主权,其中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因此,国有商业银行面对着巨大的市场压力,也必须进行相应调整,特别是进行体制的转变。
(二)促进国有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多样化
在利率管制下,国有商业银行拥有庞大客户群且客源稳定,众多企业的对公业务都是由国有商业银行完成的,国有商业银行也享有一些国家的政策红利,这些都使得国有商业银行缺乏改革创新的动力。放开利率管制后,国有商业银行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设计金融产品,不断发挥自身优势,在维持原有客户群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客户。同时,也会设计出更加吸引人的金融产品,以增大市场份额。当然,这种良性竞争无疑会推动整个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发展,使得金融产品的质量和种类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三)拓宽国有商业银行利润来源
放开利率管制以后,市场上各类商业银行拥有了更大的自主定价权利。国有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风险水平制定或开发不同定价,这使得过去被忽视的中小企业这部分市场重新得到国有商业银行的重视,拓宽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另外,为吸引资金,国有商业银行将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如证券、保险、基金等,更大程度地拓宽利润来源。
三、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负面影响
(一)增大了国有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
在利率管制下,国有商业银行拥有资本充足的优势,业务覆盖面广,具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同时拥有隐形的国家信誉担保。因此,国有商业银行的客户基础庞大且稳定,其只作为价格的接受者所面临的道德风险较小。而放开利率管制以后,国有商业银行拥有自己决定价格的权利,为了吸收更多的存款就会提高自己的存款利率,使得国有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增加。而国有商业银行为了维持自己的利润水平,就会制定更高的贷款利率,进而产生了道德风险。此外,利率市场化以后,使得愿意支付高额利率的高风险企业更易于获得贷款,进而占据市场。而这些借款方不会更多地考虑资金成本问题,这种逆向选择便会导致国有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出现只借不还的情况。 (二)增大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
在利率管制下,国有商业银行缺少制定存贷款利率的主观能动性且由于其资产和机构规模庞大,客户质量稳定、数目庞大,面临较小的信用风险。而利率市场化以后,利率水平升高,企业为了得到贷款就要付出高利息,这使得企业为了获得高收益而选择高风险项目,从而导致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增加。此外,利率市场化后,利率上升可能导致借款人违约。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国有商业银行并不能完全掌握所有借款人的风险情况,这促使银行更选择愿意那些支付更高利率的借款人。而高利率贷款的实质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它使得银行的信用风险增加。从长远来看,高利率并不能带来高收益,反而会使一些贷款成为不良资产,增加国有商业银行的坏账准备。
(三)增大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
国有商业银行因市场利率水平的不规则波动而可能遭受的损失称为利率风险。在利率管制下,国有商业银行只需要被动地接受央行的利率水平,利率水平趋于稳定,此时利率风险不是银行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但在利率市场化以后,利率由市场决定。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利率波动频繁且变化趋势难以预测,从而增加了国有商業银行利率风险。spmgue曾总结道:“80年代以前,大多数银行经营失败,都是对于利率预测发生了错误。”2004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颁布的新协议中将利率的不利变动给银行财务状况带来的风险界定为利率风险并将之分为4类,即重新定价风险、基差风险、隐含期权风险、收益曲线风险。
(四)降低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在利率管制情况下,我国银行的利差一直处于一个基本固定的状态。国有商业银行的客户稳定且数目庞大。这使得国有商业银行出现了市场化程度欠缺、不良资产众多、经营动力不足、产权结构不合理、机构灵活性较差等问题。放开利率管制以后,国有商业银行面对利率改变的反应时间较长。而其他商业银行在应对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灵活性稍强,反应时间较短,根据市场供求决定利率,利率水平根据市场情况变化得较快。利率的优势使得这些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增强。而国有商业银行过去的优势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逐渐消失,劣势逐渐明显,其较差的灵活性使得市场竞争力较弱。因此,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中,国有商业银行的压力较大。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对策
从经济全球化形势来看,利率市场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国有商业银行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利率市场化也存在着诸多风险。因此,国有商业银行要扬长避短,化风险为机遇,才能在发展变革中站稳脚跟。
(一)提高金融产品定价能力
对产品的定价能力是商业银行提高盈利能力的关键。因此,完善定价体系对国有商业银行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国有商业银行首先应对市场进行调研,分析调研结果,寻找经验和规律,建立科学的定价体系;其次要完善定价体系,根据不同客户的风险程度、贷款额度、贷款期限等因素制定不同的利率价格,以达到“价格合理吸引更多优良客户,大量的优良客户使得信贷风险降低,较低的信贷风险达到一个较低的价格,较低的价格吸引更多的优良客户”的良性循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为总分行制度体系,而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故而总行要对分行进行评估考察,对不同的地区给予不同的定价灵活度。
(二)优化客户结构
在利率管制时期,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国有属性及国家政策的大方向,其贷款多流向了风险较低的大型国有企业,从而忽视了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放开利率管制以后,大型国有企业面临融资成本提高的局面,一方面融资成本提高,另一方面其需要的高额贷款国有商业银行也不能完全满足。在融资成本增加且融资效率低下的情况下,这些企业就会进入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而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量较少,企业数量较多且企业性质使得融资较为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业需要优化客户结构。国有商业银行应关注中小企业市场的资金需求,占领这部分市场对国有商业银行发展改革尤为重要。
(三)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有结算、清算及现金管理,投资银行,银行卡,个人理财及私人银行,对公理财,资产托管,担保及承诺,代理收付及委托等。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中间业务在银行面临冲击时的重要作用。中间业务的发展不但能使国有商业银行投资收益多样化,还能降低银行风险,增加银行利润。国有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上有着极大的优势,它拥有稳定的客户基础,优质的信誉支撑,银行规模庞大,网点众多。这些都对产品的营销推广有着极大的助力。同时,中间业务与传统业务并不矛盾。传统业务的发展可以为中间业务提供优质客源,好的中间业务也有助于传统用户的维护。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应加强中间业务的营销推广,让客户了解并参与中间业务,培养稳定的客户群体。
(四)提高利率风险控制能力
在放开利率管制以后,利率风险成为国有商业银行面对的最严峻风险。加强对利率风险的管理将直接影响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国有商业银行需要加快对利率风险管理体制的完善,加大对利率风险的监管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银行运作顺畅。国有商业银行应大力发展货币市场及金融衍生品在内的金融市场;增加产品类型,金融衍生品具有风险转移的功能,多元化的产品类型能够有效地帮助银行转移利率风险;合理运用预期利率协议、利率中期期货、利率互换等金融工具规避风险,以达到利率风险转移的效果。
国有商业银行具有的独创性、难模仿、强大的技术人才资源等优势,是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现阶段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缺少专业的利率风险管理人才。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应注重人才培养,不仅从外部吸收利率风险管理专业人才,还要完善内部选拔机制,使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基层员工拥有畅通的晋升通道。此外,国有商业银行薪资较为稳定,同其他银行相比没有丰厚的提成福利。因此,导致其人才流失。因此,国有商业银行要留住人才,就要进行薪酬制度改革,对专业人才实行薪酬市场化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394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