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管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21世纪以来,在互联网技术和金融思维的交汇中,产生了许许多多新的领域,消费金融与互联网的结合产生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就是其中一个领域,但在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过程中仍然显露出许多问题,最为重要的印象因素就是因为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风险管理并非十分成熟,且管控风险的力度不够,影响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为有更加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动力,本文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风险管理方式进行研究,通过研究为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风险管理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管理
  互联网消费金融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领域,其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网络技术存在安全隐患、互联网金融监管缺失、法律制度不健全和互联网金融风控能力差冯星(2016),但其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信用评价体系是电商的特有优势,同时也是风险来源之一,不完善的评价体系会导致产生许多未知的风险危机龚丹丹(2016)。因此若为防范这些风险需要完善安全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应构建多维度的风险管理体系,其中既包含内部风险管理措施,也包含外部风险监管政策。通过规范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的行为准则,形成透明、合规、活跃的市场氛围周阳(2016)。结合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一些问题所在,给出了许多关于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的管理意见,如提升升行业自律能力,加强行业监管等监管方式,促进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良性发展张婧思(2016),同时也注意到法律在互聯网金融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认为完善的金融法是目前我们急需一个管理方式,完善的法律体制才能更好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姜婷(2016)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对于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来说,风险管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贷前、贷中和贷后。这三个阶段主要的风险管理方式分别是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
  (一)企业贷前风险识别的现状
  企业在贷前主要依靠征信系统进行识别,我国的征信系统的是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为主导、市场化征信机构为辅的多元化格局。目前征信系统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人口覆盖率不高。征信系统在信贷人数和自然人数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空间,对信贷人数信息录入较少,因此信用风险的评价准确度不够,影响着后续对贷款人信用追踪和还款能力的评价。二是覆盖的领域不全面。个人征信系统采集的信息涵盖8类公共信息,涉及的数据项超过80项,但委托贷款信息、证券与保险信用、P2P信息、公司信息等方面还未纳入征信系统。
  (二)企业贷中风险评价的现状
  贷中是指贷款申请提交之后这一阶段,包括审查审批、批复登记、登记合同、放款。信用审核是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风险评价的最关键的一步,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客户与机构的信息不对称严重,客户会故意隐藏对自己申请不利的消息,机构因此对客户信用风险的判断不准确,有些机构对于申请人的信用查询仅仅限于本机构内部的征信系统或者所在的公共征信系统,而不是全面的查询客户的信用信息,因此会导致缺失客户在其他渠道存在信用问题,这将导致实际可使用信用额度远远超出其可承受的还款额度,至此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的坏账率上升,影响公司的运营情况,严重时会影响这个互联网消费金融甚至整个金融业。
  (三)企业贷后风险管理的现状
  消费金融行业的贷后风险管理的方法有两种方式,一是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分析用户的特点以及相关的资料,一旦风险变动有异,及时向决策层发出预警,并对用户进行实施监管,机构可根据风险预警系统建议的对策及时采取行动,应对用户各类信息变动导致的还款能力改变而引发的风险。二是分类拨备。信贷资产分类是将信贷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分类拨备就是按信贷资产类别的损失高低水平计提专项准备,其中比例标准是:关注类计提比例为2%;次级类计提比例为25%;可疑类计提比例为50%;损失类计提比例为100%。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监管不足
  长时间的发展,监管机制在传统消费金融行业已规模化,不同的监管机构来分别负责管理。互联网下消费金融作为金融行业的新起之秀,必将引领该行业的发展,消费金融行业良莠不齐已严重影响了该行业的发展,健康的管理机制和政策必不可少。
  (二)法律定位不明
  我国现行法律中缺少消费贷款方面,且《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等法律法规都是适用于传统信贷,对互联网消费贷款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针对于个人消费信贷的法律依据几乎没有。尽管银监会制定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对小额贷款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并不适用,缺乏对消费金融行业进行监管的顶层制度规范。
  (三)内部风险控制力薄弱
  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还未意识到内部风险的重要性,对此意识不到位。到现在为止,我国绝大多数的消费金融公司缺乏外部监管,没有设立资金的第三方托管机制,其资金很有可能遭到被挪用的可能,这也就能解释P2P的跑路事件。一旦风险不可控,加之客户的拖欠贷款的防范手段将导致资金链的断裂,公司将岌岌可危。
  (四)缺乏风险管理技术和人才
  互联网消费金融在我国刚刚起步,并未形成完整的培训机构和知识体系构架,导致从业人员没有专业经济知识的加持,对风险的敏感度不高,影响企业风险管理质量。而先进的技术有助于行业防范和抵抗风险,相较于国外的风控技术,我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对策建议
  (一)完善行业法律法规
  行业法律法规的完善对互联网消费金融这个快速发展的行业至关重要,由于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制定需要大量专业问题,互联网和金融的监管部门合作制定是硬性要求。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衍生范围超出了法律所覆盖的范围,损失的不只是消费者更有这个行业未来发展,因此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的特殊性质加大了制定法律法规的准确度和精准度。既要有效合理也要保护其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制定法律法规是有“松”有“紧”。   (二)成立专业监管机构
  完善的市场准入机制需要专业监管机构去落实,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互联网消费金融监管机构,但是目前的重点工作为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的颁发营业牌照,在并未依据发达国家的技术经验的前提下,机构的重点工作还未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方向。由于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速度已经势不可挡,经营群体及地域急需扩大,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可借鉴国外先进的设立方式,例如在机构的设立、运行机制、具体业务和软件的更新等方面成立一个既能运用先进监管体系又能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监管机构。
  (三)加强用户认证细则
  加强用户认证制度细则是为了在原有基础上更加保护用户的信息及其防范用户欺骗行为,不仅提高用户信用等级,更有助于机构对用户潜在风险的评价。形成初次认证审核,监督审核和再审核三重认证机制,通过初次认证审核后信息发生改变的用户被系统监督审核系统识别出后,可要求用户通过再审核后才能使用机构的特定权限,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和违法犯罪风险,不仅防止不法分子盗取用户信息的风险,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同时降低机构金融风险,促进互联网消费金融健康发展。
  (四)采用先进信息技术
  互联网消费金融作为消费金融和互联网的结合,互联网作为其重点的部分是受到一定的及时限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信息技术的更新频率越来越高,企业的管理操作大部分都是依靠互联网进行的,且时间相较于信息技术的更新的时间更长,而信息技术对互联网的安全问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及时采用先进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的保护企业和用户的信息安全,也是对促进行业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并且提高对网络贷款的风险管理和应急处置的要求,网络贷款平台应当完善系统、数据、保证资金发放的安全、实行配套的风险控制方案,建立相关部门每日监督系统的安全系数,提高电子商務平台贷款的安全等级和建立网络消费权益保护办法和隐私信息保护细则。
  (五)加强网络安全教育
  加强安全教育与培训是从用户端也就是风险的另一端减低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的方式。用户的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操作意识差,都是风险的发源地和滋生地,轻信不良网站或者企业的信贷信息,并且无意识的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犹如蚁穴,将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毁坏,仅靠完善的法律系统和行业规则是不够的,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客户的道德素养能从源头上控制风险。
  参考文献:
  [1]冯星,韦帅.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J].商,2016,(18):188
  [2]龚丹丹、张颖.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消费信贷的比较及风险控制研究[J].征信,2016,(1):82-85
  [3]周阳.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管理研究[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6):39-41
  [4]张婧思.互联网金融风险及风险管理分析[J].金融经济,2016,(7):84-85
  [5]姜婷.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制度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6(5):24-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421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