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问题与完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为了全面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改变以往由于绩效评价工作的欠缺,造成财政绩效管理“无的放矢”的影响。本文将浅析财政预算支出及评价的概念,以解决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为目标,探寻完善我国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有效措施,旨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财政预算支出 绩效评价 问题 措施
前言:财政预算支出与国家和百姓有着密切的联系,各级政府部门加强对财政资金的预算、管理和监督,不仅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还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财政预算支出进行客观的绩效评价,可以避免资金的不合理使用,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作出卓越贡献。
一、财政预算支出的概念
财政预算支出是各级政府做好资金使用的规划,它清晰地展现了财政活动的范围、时间和政策应用。“预算”二字体现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财政资金使用计划。作为辅助政府财政管理的手段,它是国家行政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财政部门而言,财政支出预算就是政府制定、编写的资金使用计划,经过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明确规范政府一个财政年度的资金使用流向。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是指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二、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规章制度
只有建立系统的、科学的、合理的绩效评价制度,才能做出客观的财政预算支出评价。现行的法律法规虽然对评价原则、方法等进行了规定,但是各地评价标准不一,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财政预算支出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上级领导对其认可程度,可见评价过程缺少法规法律的强制性,在实际工作中自然没有实施力度,严重影响了财政预算支出评价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二)预算分析能力弱
财政支出绩效考评离不开科学的预算分析,然而受到客观条件的束缚,且相关人员的预算能力和职业素养较差,这就使信息分析工作难以为继,继而导致预算评价无据可依,最终评价的结果也就毫无准确性可言。此外,由于预算分析能力弱,部分地区的评价标准人为主观性较强,不利于财政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评价结果不能有效应用
当前部分地区的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还处于发展阶段,还未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和评价标准,致使许多基层单位心存疑问,绩效评价结果说服力差。虽然在考核中发现了财政预算支出存在的问题,但是却缺少整改的有效办法,最终导致绩效评价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三、完善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健全绩效评价的规章制度,重视专职人员队伍建设
制度是保障财政绩效评价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完善的规章制度为考核人员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标准和依据,利用法律的威严,提高绩效评价工作的约束力。中央财政部门制定出科学的绩效评价标准,为基层单位制定实施细则提供蓝本;合理与合法是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的两大指标,就要构建切实可行的评价系统,制定出细致、精微且规范的评价指标,确保绩效评价工作高质量开展;明确规范绩效考核工作的评价策略,确定过程和结果是客观、公开且透明的:为了提高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評价工作的水准,就要明确考核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内容,促进评价主体高质量完成考核工作。由于部分人员的实践考核能力差,对此各级财政部门应重视绩效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强对岗位职工的内部培训,鼓励他们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在职学习:领导部门组织建立起绩效考核管理小组,明确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所在,同时面向社会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招聘优秀专业人才,让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即为财政支出预算领域储备后备力量,又提高了绩效评价工作环节的有效性;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采取“组员互助”的模式,不断强化自身的工作能力,熟练掌握各环节工作的要领,为绩效评价工作提供品质保证。
(二)提高管理意识,强化管理能力
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预算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当重视自身业务能力的强化,提高岗位责任意识,督促他们熟练应用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原理和流程,进而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实际工作中。通过网络传播、举办知识竞赛、专题演讲赛和讲座等宣传方式,让各行业、单位、职工、市民等全面了解财政预算支出的重要性,为考核工作的有效开展,构建和谐的社会氛围。此外,财政预算部门应当提高绩效的精准性,强化自身管理水平和能力,确保工作开展是科学、合理、客观的,做好工作各环节的规划和设计,完善各项目的细节。为保证评价工作的准确性,工作人员就要对采集的财政预算支出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从而强化预算部门的管理工作能力。
(三)加强内部自控,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为了防范财务风险,各单位就应勇于应对财政预算支出考核工作的各类挑战。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从本质上提升财政预算支出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上级财政部门和基层单位需要明确财政预算支出的各项规则和内容,完善财政预算的风险防控工作体系,将内部控制管理作为财政预算支出的中心问题,制定完善的财务内部防范制度。增强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力度和防范意识,不允许任何环节出现纰漏。通过网络平台和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如果搭建起内部控制预警维护系统,当不稳定因素威胁财政预算支出工作时,有了完善的防护体系就可以自如地应对绩效考核出现的各类问题。凭借严密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进而提高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考核能力和质量。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提高财政支出预算绩效考核评价权威性和精准性的保证,受到各方利益的诱惑和一些因素的迫使,部分工作人员往往会得过且过,掩盖财政支出的实际情况,严重违反了考核评价的公平性和客观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财政预算支出考核人员的职业素养差,因此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十分必要。 (四)明确考核的主体,施行简政放权
为了提高财政支出预算考核的公开性、透明性,上级部门应当以明晰的规定,明确考核评价体系的主体责任和工作内容。由于政府是公共财政资金的综合计划、管理和评价考核的关键部门,预算支出考核体系管理应具有清晰的规范和管理能力。政府组织各级监督部门成立预算支出的考核领导专家工作组,综合分析以往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在今后的考核、指导和评价工作中,专家组应当攻克财政考核工作的瓶颈问题,财政部门应协调预算部门强化各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作为财政预算支出考核评价的主体,理应对各流程的工作内容、质量、客观性和公平性进行全面测评。对于资金的使用和支出来说,不能只将项目财政资金的管理限定在中央政府和财政部,应践行简政放权的理念,将较集中的权利向基层政府转移。为了缓解资金支出使用的不安全因素,考核主体应将各项资金的使用流向进行综合分析,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完善工作职能、提高服务质量,政府部门才能对财政预算考核评价流程和标准化进行判断。
(五)财政部门全程监管,加强评价结果的权威性
作为预算支出考核管理的专业性机构,财政部门应当对资金支出预算和绩效考核工作进行全程的监管,一旦出现问题,严格遵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强化绩效考核人员的监督意识,对财政资金的申请、审批和拨付等环节进行合理控制,并要求基层部门将各项数据准确录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中去。进行预算支出审核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重点关注资金使用的途径和应用领域,对于那些流向不明确的申请项目予以退回,同時还应结合国家审批标准,严格执行绩效考核准则,执行和使用中进行客观评价。做好预算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相关人员合理使用评价结果,为后续工作的开展留下可供参考的数据,如果在审核和评价过程中发现违规现象问题,相关部门应对这些行为予以相应处分。评价结果缺乏说服力是当前财政预算支出考核工作的短板,绩效评价工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为财政预算制定提供依据。可见,提高评价结果的权威性是现实所需,为了增强工作流程的标准化,财政部门应当公开资金申报、审批和评价结果,勇于接受来自社会的监督,保证各工作环节的公开性:将财政预算支出评价考核各项目的工作内容分派到部门工作人员身上,进而让他们担负起岗位职责,以此保证绩效评价结果的权威性;为了营造良好的财政领域风气,相关部门应当组织建立起信用征信考核体系,把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考核评价结果作为今后拨付财政资金的依据之一。
结语:综上所述,虽然我国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但是通过多方协力,相关部门采取各类有效手段,共同搭建完整的绩效评价制度体系,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为提高我国财政资金预算和使用奠定了夯实基础,推动了我国经济领域稳定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701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