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认知与实践误区及其矫正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虽然党的十九大给现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一条重要方向,并给出了重要的指导意见,但是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认知和实践误区,急需进行有效的解决。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认知与实践误区 矫正措施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七大战略,其中就包括乡村振兴战略,在其带领下我国乡村建设取得更好发展,深刻认识以及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认知与实践误区
  (一)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联系被切断
  之所以会发生这个问题,大多数原因在于其从认知里把振兴乡村的目标单纯理解成了振兴经济萧条、破败的农村,对其进行控制防止情况继续恶化,并把其经济的萧条认为是“失血过多,供血能力不足”,于是理所当然地认为只要提供“造血”就可以给乡村增加活力。这种片面的认知固定化了乡村以及农民,想尽一切办法把农民留在乡村,做所有的农务,不让其步入大城市。根据有关研究数据显示,在未来的很多年内,中国依然会停留在快速城镇化时期,没有办法能阻止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管控人口这种固化的观点可以说是典型的守土保农观念,其认知并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严重违背了多项客观规律,甚至可以说是无视了公平发展权,无形中认可了城乡分割体制,使得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联系被切断,最终得到的结果就是乡村过密化贫困。
  (二)乡村振兴停留在浅层的物质表面
  从我国提出了建设新农村以后,有些村干部把其中的方针政策错误认识为“钱多盖房、钱少刷墙”,到了后来提出建设特色小镇以后,可以发现有关的规划措施中大部分依然是关于修建房屋的,由此可见,乡村振兴战略被单纯认知为建设新农村。虽然在乡村振兴战略里的确需要增加对建设公共服务以及基础设施的投入,以此改善乡村环境,但不能过于片面的停留在外在的、浅层的物质表面,而轻视乡村振兴系统性的特征。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人民不仅需要充裕的物质基础,更应该满足其精神需求,做到内、外建设,双管齐下,不能单纯把具备大局性、系统性的乡村振兴战略片面理解成为扩路、盖房、种树等等,避免进入建设形象工程的误区。
  (三)随大流:忽视区域的分化以及差异性
  乡村振兴工作任重而道远,具备显著的系统性、复杂性以及长久性,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领导人员忽视区域分化以及差异性的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和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特点以及真实情况,在到模范地区参观学习以后就开始随大流,不断模仿别人,盲目跟从。最终导致制定的战略方针并不符合自身实际需求,不能良好适应,以致于乡村振兴很难得到真正的实施,不切实际,最后还可能把一项万众期待的富民工程变为民怨工程。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忽视广泛乡村区域发展不平衡、各区域都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特点,现阶段我国乡村地区产生了明显的分化:首先,东西中部乡村分化严重,形成了长三角以及珠三角等沿海城市一带经济发达的乡村、东部发达乡村已经完成工业化建设、中部农村依然注重发展种植业务、以及因为面积广袤不能发展种植业的西部落后乡村这四大类型。其次,资源条件存在较大的差距,成为了地理、资源条件优越的城中村、城郊村等等、没有地理位置优势且资源匮乏的普通乡村、人口大量转移的空心村以及难以养活本村人的贫困村,最后就是农户分化成少数富裕的非农户、经营大户以及普通的小型农业经营户。正是因为资源条件以及各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以致于分化严重,这就需要在实施时结合当地发展特点,有秩序地分类进行,不能盲从。
  二、矫正认知和实践误区的措施
  (一)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生态立本
  新时代背景下发展大潮流就是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就是生态宜居,和城市进行比较,我国的大部分乡村都占据着生态优势,但是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这就需要充分认识到生态建设的重要性,给乡村人民建设良好的生活环境,还给人民青天、绿水、白云,不要过于重视建设物质基础,要全面贯彻落实生态为本的意识,重视保护生态環境,建设美丽乡村、绿水乡村。
  (二)乡村振兴战略要实现改革引领
  在传统乡村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重视形象建设、轻视人口外流的问题,大力修建乡村住房建设,会导致大量闲置乡村住房,同时还会加剧政府部门的财务压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坚持引领改革,尽可能消除一切阻碍其发展的因素,建立起健全完善的改革发展制度体系,进行全方位深化改革,给建设新农村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完成乡村内生发展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深化改革农村土地制度以及集体产权制度,要搭建起科学发展机制,在实施改革开放时,乡村地区最先开始进行改革,确认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村生产力。
  (三)乡村振兴战略要做到文化传承
  中华民族的文明根基就是农耕文化,地域广袤的乡村存留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也传承了许多文化精髓,这就是乡村的最大特色。我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不止要重视关于硬件的建设,同时还要充分重视文化传承这一软件建设,有利于防止出现“千村一面”问题,维护当地的文化魅力,守护好村民的精神家园。基于此,就需要坚守文化传承原则,积极探索、不断发掘、重视保护乡村文化,最终实现有机整合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结合当地乡村文化特点,贯彻落实文化传承,遵守因地制宜原则。
  结束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有迹可循的,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不单纯指城镇化,更重要的是弥补乡村“缺陷”,彰显乡村内在价值。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价值取向明确下的乡村发展要素“聚拢”与“盘活”,基于此,坚持生态立本、实现改革引领、做到文化传承是乡村振兴的必然举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705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