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食品安全现状及监管能力提升的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农村食品安全本就是监管相对薄弱地区,近些年来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不断提升,提高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水平,改善农村食品安全现状成为政府相关部门迫在眉睫的问题。为探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问题,本文通过实践调查的方法,对当前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现状进行分析,并以“结构-过程-结果”的框架,从“系统论”的视角,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能力的核心要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能力;核心要素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的专项治理工作,而且将农村食品安全治理提到了与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同等高度,由此可见,国家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视程度。从实践调查来看,当前我国农村食品安全现状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显著的问题,比如“山寨食品”肆虐、无卫生检验的食品较多,而且农村居民对食品安全的意识淡薄,对食品安全了解度不高。此外政府相关部门针对农村食品安全的监管存在漏洞,农村个体经营者也缺乏必要的引导。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能力的核心要素
  (一)食品安全监管能力的组织结构要素
  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能力的结构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组织机构,即监管机构的性质、规模、级别、职能职责等,合理的组织机构能够保证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高效运行;二是财力资金,为监管工作提供必要的执法设备、办公设施、技术装备等;三是人力资源,主要是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队伍规模、人员素质能力;四是技术装备,主要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的执行,比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及实验设备,以及执法中的取证装备等;五是信息要素,包括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平台体系,用于公示信息、记录“黑名单”等;六是制度机制,用以确保执法的权威性、合法性、高效性,避免职权不明、职责不清等。
  (二)食品安全监管的过程要素
  结合工作实践,农村食品安全监督工作的“过程”要素可细分为以下几个环节:一是日常监督检查,包括全面系统检查与专项检查,明确频次和范围,此外也可分为主动检查与被动检查;二是食品检验检测,用以明确食品安全性的手段,包括计划抽查与问题检验;三是案件查办,包括立案、调查、处罚、移交等几个环节;四是投诉举报处理,投诉举报处理水平关系到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社会化参与的程度和质量,也是检验食品安全部门工作的重要指标;五是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处置水平是衡量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六是信息管理,包括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所涉及的各种数据、信息的收集、汇总、上报与发布;七是宣传教育,即针对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意识。
  (三)食品安全监管的结果要素
  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能力的“结果”要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部考核,即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内部考核,用以对行使职权情况、依法履职情况的自我监督和评价,目的在于推进科学监督、依法执法,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质量;二是外部评价,即社会公众对具体工作的满意度评价,以及群众满意度调查、社会公示等工作;三是考核结果运用,考核的目的是为了将结果转化为成果,将工作优点进一步发扬,将缺点改进,运用考核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二、農村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以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如下。一是多数农村居民对食品安全的意识不强,超过半数群众不放心身边的食品,但又不清楚不放心的内容,而且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获取渠道,超过90%的群众选择看电视或上网。仅有少数群众表示“见过当地食药监部门的监管执法”,而且大多数人对食药监部门的食品安全检查工作效果不了解。多数群众对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的渠道不了解,也不清楚投诉举报的方式。二是农村基层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机构改革后,存在明显的空编问题,一线执法队伍无法完全满足执法工作的需要,而协管员又由于多原因影响其协管作用的有效发挥。在经费和技术设备方面,经费并不充足,技术设备也较少,主要依靠执法人员现场检测的方法,缺乏设备的标准化检测。此外,对投诉举报的处理也不够及时,影响了群众的满意度。三是农村经营食品的单位或个人对食品安全检查的频次印象不深刻,有的表示不记得监管人员检查过,有的表示一年一次或多次的频率。监管相对人对食品安全监管执法程序的评价,与执法部门的自评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有群众表示“处罚过重”,也有群众对“许可证审批收手续”提出意见,表示办理并不方便。
  三、提升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能力的建议
  (一)完善监管“结构”要素
  首先,应积极推进机构改革,建立健全乡镇层级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并依托村委会、村卫生所,建立全覆盖的村镇食品安全监督网络。结合每个乡镇、村庄的实际情况,充实农村食品卫生安全监督执法队伍,明确乡镇层级工作人员的编制数量标准,以及村庄层级食品安全协管员的数量标准,建立一支专业的、高水平、高素质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适当提升待遇,明确奖惩措施,尽量保持执法队伍的稳定性。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应适当下移工作重心,明确各级领导负责制,做好农村金层的食品安全卫生监督工作。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农村食品安全监督工作的经费投入,并加强财务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此外,还应进一步完善乡镇层级的食品安全监督结构的技术装备,并对工作人员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执法水平。要加大专项投入,配备必要的技术装备,并明确技术监管实施细则。最后,要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信息网络建设,实现监督管理的信息化,提高信息传递的安全性、质量和传递效率。一方面在现有信息化基础上建立统一的监管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实现监管信息的统一管理与共享;另一方面要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对监管执法的结果及时对外公布。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应充分考虑到农村实际情况,明确监督标准与细则,实现严格执法、科学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二)完善监管“过程”要素
  一是要结合农村实际开展有效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要是工作具有针对性,要突出检查中的问题,加强监管技能培训,提高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检查的效率。在食品抽检工作开展前,要进行专项培训,结合工作人员的实际需要针对性学习,并保证检验设备和耗材的配备。二是在案件查办中,要选择典型食品安全案件开展针对性宣传教育,规范农村社会守法经营意识,提高违法成本,增强法律威慑力。三是建立完善的投诉举报处理机制,不断推进食品安全维权网络建设,面向农村实现全覆盖,并进一步在社会宣传投诉举报平台及方式,并做好投诉回应和处理。四是建立农村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加强相关部门和人员责任,完善信息化建设,做到信息共享和及时响应。
  (三)完善监管“结果”要素
  要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完善对乡镇监督人员、协管员的考核制度体系,做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全程动态考核,避免年底突击考核,并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覆盖面作为重要考核内容。要建立有效的群众参与监管机制,调动社会积极性,发动群众打击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政府相关部门要关注农村食品安全需求和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此外,还应结合内部考核与外部评价,在工作导向下强化一线工作者的监管能力,将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并将结果转化为成果。
  参考文献:
  [1]曾娜.论我国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完善[J].食品工业科技,2014,(06).
  [2]魏海丽.构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6,(09).
  [3]李灿.加强我国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对策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4,(36).
  [4]杨凯旋.刍议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建议——以定西市为例[J].甘肃农业,2016,(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765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