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施流程与分类特征的项目风险识别矩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本文从项目实施风险的特征入手,基于流程分析与分类结构法,通过对原始风险矩阵的改造,构建了基于项目实施进程和风险类别特征的项目风险识别矩阵,为项目风险的识别提供了一种结构性方法。
[关键词] 风险 识别 矩阵 方法
一、引言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和起点,也是风险管理者首要的或许是最困难的一项工作。它是在各类风险事件发生之前运用各种方法对风险进行系统、连续地辨认和鉴定的过程,其主要任务是辫认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有哪些并确定各种风险的性质。只有通过风险识别发现项目隐含的各种潜在风险,才有可能进行风险度量、评价并选择最适当的风险管理对策,避免被动自留风险而给项目带来损失。
早期的风险识别主要是依靠风险管理者个人的工作经验进行。1978年,Boehm认为依照风险源清单( Risk Checklist),可发现项目中大多数严重的风险因素。1993年,Marcin等提出了“基于分类的风险辨识”思想。1995年,Haimes等提出了“层次全息模型(HHM)”风险辨识思想。2001年,Schmidt等认为有效的风险因素序列有助于项目管理者把握风险的本质和类型。
现有的风险识别方法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静态的风险识别方法,如财务报表分析法、分类结构法、风险源清单、风险档案表、条件――转换――后果(Condition- Transition- Consequence)图等;二是动态风险识别方法,如流程分析法、阶段风险报告法等。在实践中,管理者往往通过权衡风险辨识成本与收益的关系选用合适的辨识方法。
项目活动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在活动实施的不同阶段,可能存在着同一类别特征的风险,比如因人的因素引起的风险,但其质和量可能完全不同;另一方面,不同类别特征的风险在项目实施的同一阶段也可能同时存在,从而呈现出一种不同类别特征的风险与项目活动实施不同阶段动态交织的复杂局面。因此,需要寻求一种能够同时对项目活动各类风险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均能够进行系统识别的结构化方法。
二、基于实施流程与分类结构的风险识别矩阵原理
1.风险识别的分类结构法与流程分析法
分类结构法是最常用的一种风险识别方法。它是按照某种特征,运用风险源清单或风险档案表,对项目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风险进行系统归类的风险识别方法。运用该方法时首先要确定风险的类别特征,并对其进行清楚的界定;然后,要制定项目风险清单或风险档案表。本方法以风险的聚类性与复合性特征为基础,符合风险识别的分类分层识别原则。
流程分析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风险识别方法。它是通过一系列的流程图展示项目活动实施的全过程,对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和环节逐一进行调查分析,运用风险源清单或风险档案表等确定项目风险的一种方法。这种风险识别方法基于风险的动态性特征,符合持续动态识别的原则。
以上两种风险识别方法易受风险源请单和风险档案表的影响,可能误导管理人员只注重风险源请单或风险档案表中的潜在问题,从而忽视了检查表以外风险的存在,使风险识别的全面性不足,以至留下隐患。
2.风险矩阵的风险识别方法
风险矩阵是在项目实施之前,对项目风险(风险集)进行系统识别并对项目风险(风险集)重要性进行评估,以便采取有效改进策略的一套系统性、预防性的结构方法。这种方法是美国空军电子系统中心(ESC. Electronic Systems Center)于1995年4 月提出的。1996年以来,ESC的大量项目都采用风险矩阵方法对项目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为了改进风险矩阵方法的应用,美国的MITRE公司还开发了一套风险矩阵应用软件,能够自动交叉检查风险矩阵所分析出的风险等级。在ESC所提出的风险矩阵中,风险矩阵的栏目包括需求栏、技术栏、风险栏(risks)、风险影响栏、风险概率栏以及风险等级栏等。
项目风险是指某些不利事件对项目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性或可能遭受的损失。在风险矩阵中,风险是指采用的技术或工程过程不能满足项目需要的概率。风险矩阵识别项目风险的主要思想是通过考察项目需求与技术可能这两个方面,以此为基础来分析辨识项目是否存在风险,如果可采用技术不存在或不够成熟,从而不能满足需求则表明项目在这有方面存在风险。需求栏一般包括两个部分即高级操作要求和项目管理需求,前者如项目操作要求文件,后者如项目管理指南中所列出的需求方面。技术栏列出了根据项目具体需求可以采用的技术。
风险矩阵通过对项目需求栏与技术栏的比较来确定项目活动是否存在风险。但如何确定项目需求和项目技术,对于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而言,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另外,该方法并不适用于大量的非技术类风险的识别,正因为如此,风险矩阵目前多用于工程技术类项目的管理,因为这类项目的需求与技术比较容易判断。
3.基于实施流程与分类结构法的风险识别矩阵
通过对风险识别的分类结构法、流程分析法以及风险矩阵方法的分析,根据项目实施风险的特征以及风险识别的要求,基于实施流程与分类结构的风险识别矩阵方法的原理可以这样进行描述:首先,对原始风险矩阵风险识别的部分进行重新构造,即风险矩阵中的项目需求栏作为矩阵的列向量,风险矩阵中的项目技术栏作为矩阵的行向量。然后,风险矩阵的列向量以项目实施过程的时间维度即不同实施阶段表示,风险矩阵的行向量以项目实施过程的风险类别特征表示。这样,行向量与列向量的交叉之处就是不同的风险类别特征在项目实施不同阶段产生的具体风险项。
这种风险识别矩阵主要考察项目实施的进程阶段与项目风险的类别特征两个维度,以此为基础来辩识项目实施的某阶段是否存在某种特征的风险,从而能够系统、持续地对不同类别的项目风险项进行动态识别。另外,由于项目风险识别的流程分析法与分类结构法都是比较成熟的方法,因而本方法在具体操作上也是可行的。风险识别矩阵见表1。
表1 基于流程分析与分类结构法的风险识别矩阵表
另外,利用矩阵分解的思想和方法,如果将项目实施阶段和风险特征进一步进行细分,可以深度挖掘不同层面的风险项。比如,对阶段1进一步细分为阶段11、阶段12、阶段13等,将风险特征A进一步细分为风险特征A1、风险特征A2、风险特征A3等,按照风险识别矩阵的原理,可以构造一个子矩阵,利用这个子矩阵能够对深一层次的风险项进行挖掘,这也是风险矩阵识别方法的又一大优势。风险识别子矩阵见表2。
表2 基于流程分析与分类结构法的风险识别子矩阵表
三、项目风险识别矩阵的运用
1.运用风险识别矩阵识别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应当依据下列的程序进行。
(1)成立专家小组。专家小组的任务是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专家小组由管理咨询专家、项目实施单位相关人员和项目服务提供方的专业人员组成。专家小组人数一般为10人~12人,为了便于做出决策,以11人为最佳。
(2)提出初步风险清单。由专家小组成员分别单独就每一个风险类别特征在项目实施的每一个阶段可能引起的风险进行识别,然后以每个专家识别出的风险项为基础,再结合相关研究资料或其它类似项目的实践信息,按照风险项不重复的原则整理成初步风险源清单。
(3)确定项目风险源。基于初步风险源清单,按照专家意见法的原理,进一步征求各位专家的意见,当多位专家(6位)认为某风险项存在时,即确定该风险项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项。
2.按照上述风险识别程序,以人员特征为例,运用风险识别矩阵对人的因素在项目实施不同阶段引起的风险项进行识别,形成如下的风险源清单:
(1)项目规划阶段的风险项:决策者素质风险、管理者经验风险、信息管理能力风险等。
(2)项目合作联盟建立阶段风险项:信息收集能力风险、服务提供商选择风险、沟通风险、价格谈判风险、合同条款风险等。
(3)项目实施阶段的风险项:服务提供人员素质风险、服务接受者的素质风险、项目活动管理者的素质风险、领导支持风险、沟通风险等。
(4)项目总结评估阶段的风险项:领导重视风险、评估者的素质风险、信息收集风险、员工支持风险等。
四、结束语
项目风险管理是提升项目绩效的重要手段。目前,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对项目风险识别方法研究重视不够。本文以流程分析和分类结构法为基础,对原始风险矩阵进行适当改造,提出基于项目实施进程和风险类别特征的项目风险矩阵识别思想和方法,运用该方法能够对项目风险进行系统、持续的动态识别,比较好的解决了项目风险识别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朱启超等:风险矩阵方法与应用评述[J].中国工程科学,2003年1月:89-94
[2]洪锡熙:风险管理[M].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28
[3]程传旭:企业ERP项目实施过程风险评价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学位论文,2006.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81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