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家书屋发展现状与对策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农家书屋工程是一项惠民利民文化服务工程,国内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本文总结了农家书屋建设过程中的有益经验,探讨了农家书屋存在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实现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实质性的文化服务。
  关键词:农家书屋;现状;可持续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8.2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农家书屋工程,是政府为了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而统一规划在农村实施的一项惠民利民工程。2005年,甘肃和贵州试点运行了农家书屋工程,在取得明显的成效后,2007年颁布了相关政策在全面范围进行试点农家书屋工程。2008年农家书屋工程开始全面展开,在我国具备实施农家书屋工程条件的行政村中先后都建立起书屋工程。作为一项当代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农家书屋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农民学习知识的兴趣,进而提高其文化程度,推动了实施该工程的农村文化和经济发展,这对全面决胜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农家书屋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将会妨碍农家书屋工程在农村中发挥实效,影响其社会效益。因此,要克服农家书屋现存的问题,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对策,从而实现农家书屋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1农家书屋建设现状
  1.1农家书屋建设中的经验
  1.1.1领导重视,覆盖率高
  我国农家书屋工程的建设,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进行政策设计并统一筹划,在农村统一组织实施的。政府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是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一大驱动力,政府部门对农家书屋试行初期的重视极大地推动了工程的建设。政府部门进行财政拨款给予支持农家书屋建设,越来越多的行政村拥有了农家书屋。几亿农民都将拥有一个享受均等公共文化服务契机,投入到知识阅读中,其目标是让每一个人都能有机会体验到社会主义公共文化发展的有益成果。因此,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各级地方政府积极筹措资金用以建设农家书屋,在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建立农家书屋,覆盖面广,覆盖率高。
  1.1.2政策支持,全国推广
  在试点取得成效后,2007年国家颁布了《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开始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各省市政府纷纷大力倡导并组织当地农村书屋的建设,开启了农村书屋的建设热潮。按照《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采用“农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务”模式,同时,各地在此文件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因地制宜的进行管理。在农家书屋进入正常运转与实施阶段,书屋书籍更新、书籍购买与维持书屋运转的资金投入,以及书屋管理体系的考核评价等离不开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在农家书屋建设的相关法律政策引导下,各地政府部门才能更好地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协调好各方利益,从而使得农家书屋工程在全面范围内进行推广。
  1.2农家书屋建设中的不足
  1.2.1农民读书意识缺乏
  许多农民由于从小没有养成阅读习惯,缺乏阅读意识。农民作为“农家书屋”利用的主体,对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性还没有正确认识,缺乏读书意识,如果在农民缺乏阅读意识的情况推行“农家书屋”建设,该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就难以预计。而造成农民缺乏读书习惯的原因,其实与我国村庄人口构成因素有很大关系,现在的农村中,青年大部分不在村里,很多中年男性在外务工,留守老人与妇女并没有读书的习惯与兴趣,最需要读书的留守青少年可能也会受到“读书无用”论的不良影响,导致读书意愿薄弱。可见,农民读书意识的缺乏制约了读书行为,这是农家书屋利用率低的原因之一。
  1.2.2书屋管理体制混乱
  一些农村中的农家书屋管理规则流于形式,不能具体落到实处。许多农家书屋在书舍深层次管理、实际运转与实地实施等方面,都缺少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与制度,导致管理出现问题。农家书屋管理体制没有具体明确书屋应该怎么进行合理管理,使得书籍存放混乱。另外,管理上的混乱很有可能造成互相推诿、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有些书屋可能没有当地民众所需的书籍,但其他临近村庄存在书籍,但由于各自管理等因素导致不能及时满足农民的阅读需求,进而影响“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可见,管理体制不完善使得农家书屋的相关规则不能落到实处,而这又会限制农家书屋发挥实效。
  1.2.3针对性不强,脱离需要
  目前“农家书屋”配置的大部分图书,都是由政府出资并统一购置的图书,虽然这批图书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农民无书可读的问题,但书籍内容缺乏针对性。大部分农家书屋都选配政治、經济、生活、科技、健康类相关书籍,这也就导致提供的服务产品具有较强的主观片面性,忽视了地域差异性问题,没有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配置书籍。政府部门在选购图书时缺乏对当地实际情况调研,使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当地农民的阅读需求。如果不能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配置相应书籍,就会影响当地农民读书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农家书屋建设进程。
  2实现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增强农民读书意识,养成读书习惯
  农家书屋的作用对象是农民,实现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读书积极性,转化民众的阅读意识,培养农民读书习惯。转变农民读书意识的可行方法可以通过宣传并引导农民认识农家书屋,明白农家书屋对他们生产与生活有益,这样才会使他们的观念改变,增强读书意识,养成学知识、爱科学的习惯。另外,结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背景,开展有特色、分层次、多样化的读书主题活动,以丰富了人民群众闲暇生活,提升群众的阅读兴趣。增强农民的读书意识,就要把读书渗透到广大农民的生活当中去,举办一些有益的读书活动,营造读书氛围,使他们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逐渐转变“读书无用论”的观念,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2加强人员培训,完善书屋管理体制   要规范农家书屋的管理,从书屋管理主体上入手,明确各管理主体相关责任,逐步完善管理体制。有关政府部门积极引进具有专业管理技能的人员并签署合同,依法律和合同规定明晰管理人员的责任,要求管理人员严格执行农村书屋的管理规则,不能玩忽职守或者执行流于形式,对确系玩忽职守、不切实履责的管理人员,应依法对其追责。对管理人员进行系统专业培训,加强书屋管理人员的隊伍建设,着力提升书屋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建立各乡村农家书屋的联动机制,共享书籍,这有利于积极拓展农家书屋的书籍科目与种类。同时,从高层次上加强顶层设计,进行管理制度创新,因地制宜地调整书屋管理方式,调动当地农民参与管理,推进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
  2.3联系实际,书籍内容符合读者需求
  农家书屋建设的目的是要书屋发挥实效,因而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配置农民用得上的书籍。选配的出版物,要结合乡村的地理环境、农作物生产情况和留守居民的反馈进行采购。因而要开展民情调查工作,充分了解农民的阅读能力,掌握农民的阅读需求,对农民需求进行回应。针对当地特色进行选配书籍,建立规范化的选书用书机制,创新书籍配选体制,不断地调整书屋藏书结构,选用当地农民期望阅读需求的书刊。符合农民期望的书籍和能够解决他们生产与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的书籍才能够吸引他们到农家书屋看书。农家书屋配置书籍应以农民的需求为导向,符合当地特色。
  2.4利用互联网,构建网络平台
  当今农家书屋发展的新趋势是利用互联网,构建电子书屋运行平台,以方便农民及时查询并阅读所需的书籍。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农家书屋的机制联合,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构建“互联网+农家书屋”模式,整合虚拟农家书屋与实体农家书屋的资源,以满足用户需求。农民是网络用户中的庞大群体,将互联网与农家书屋合理融合,搭建适应农民读者的“互联网+农家书屋”运行平台,将现有的书籍资源与文献处理成数字化内容,并借助农家书屋门户网站、官方微博与微信公众号,也可以运用短视频软件讲解相关书籍内容,实现农民阅读的自主化与移动化。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利用网络技术搭建新型阅读平台,为农民提供个性化、主动化的服务。
  3总结
  通过对农家书屋的研究发现,当前农家书屋工程得到了领导重视和相关政策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阻碍。但现存的关键问题是农民缺乏读书意识,书屋管理混乱,内容不符合实际需求,这些问题要积极解决才能进一步推进农家书屋的建设。在互联网繁荣发展的背景下,农家书屋要从多种角度去促进农民阅读。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支配人的行为方式,因而要实现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转变农民群众的读书思维意识和阅读习惯。要从深层次去探讨如何转变农民的阅读意识,培养读书意识,加大广大农民的阅读量,深刻理解读书的好处,营造全民阅读的文化环境,这样才能建设书香书屋,使得农家书屋真正为广大群众服务,构建和谐农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985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