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学与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跨文化交际的形式多种多样,对外汉语教学就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种形式。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对外汉语教师的基本能力。作为对外汉语教师,需要进行语言教学的设计课程,并且能够做到在课堂上完成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所以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对外汉语教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需要在具有文化差异的学生之间完成教学任务。在第二语言的教学目标中,跨文化交际是重点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应该形成无交流障碍的教学局面。在高职教育中,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结合实际教学过程制定教学方案,通过结合各地文化,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将教学任务与各民族文化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时对其他民族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
关键词:文化交际;对外汉语;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G125 文献标识码:A
不同民族文化下的教学方式是不相同的,学生在进行第二语言的学习时,文化差异带来的阻碍是无法避免的。具有文化差异的学习团体之间很难进行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无障碍的交流探讨,语言学习过程中文化差异成了最大的阻碍。文化差异也引起了语言教育界的重视,语言教育领域的专家关于文化差异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带来的阻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教师是语言教学的直接教育者,所以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在教师教学方案中也成了首要问题,从跨文化交际视域下进行分析,能够更加深入地将对外汉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结合在一起,实现跨文化交际下的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汉语教学的教学理念,也是对外汉语教师的基本能力。
1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为对外汉语教师需要具备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中华文化有深入了解与学习,并具备客观的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二是对中国的国情有一定的了解,不诋毁国家,能够具备正确的认知与辨别是非能力;三是具有跨文化的基础能力,对其他文化也有深入的了解与学习,不掺杂个人情绪地进行了解其他国家文化;四是具备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在跨文化的交际下,对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能够保持尊重的态度。
2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个性化教学方法
2.1列序教学法
列序教学法就是在进行文化的交流与分享时,运用列序的方法完成对文化内容的叙述与解释。比如,在学习中国的节日时,可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节日的介绍,运用一定的逻辑先后顺序,能够更加清楚展示出来节日内容。如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三月初一是清明节等,通过时间的发展顺序进行节日的介绍,并结合一定的历史依据,说明节日的由来。再如,亲属关系及称呼的介绍,中国对家庭和睦十分看重,素有家和万事兴的说法,所以家族也是十分庞大的,家庭成员关系也十分复杂,在进行关系的介绍时,就可以通过列序的方法进行展示。可以通过辈分的关系进行树状图的演示,将父亲的树状图发展与母亲的树状图发展结合在一起,构成目前家庭的树状图关系,通过辈分一代一代地进行称呼及关系的介绍,将会更加直观清楚。有利于学习者对于中国家族关系的学习,结合树状图的排序,将中国的长幼尊卑的文化传统进行讲解,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国的社会关系与家庭关系地位也逐渐发生变化,从古代的男尊女卑到现在的平等地位有着很长的一段历史发展。从对中国社会的根本文化发展的了解,从而理解中国的家族生活方式,并深入学习中国的社会关系。
2.2溯源教学法
溯源教学法就是通过目前人们的行为方式与语言方式,探究形成这种行为方式及语言方式的根本原因,从而解决其他文化的学习者在进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表达与沟通的问题。比如,在日常交际用语以及问候方式的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同学们对自己所在民族与国家的文化中交际用语以及问候方式的了解,让同学们做一个课堂讨论,再让同学们进行思维发散,通过自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进行一定的联想,由教师进行提问,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表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针对性地解决同学们对中国文化的误解,并将中国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结合起来,进行类比,通过文化之间从相同之处进行联系,通过文化之间的差异着手完成教学目标。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些容易引起歧义的问候语通常有“喝茶吗?吃了吗?”以及询问学习者的姓名、情感状况、留学原因等问题。通过学习者的具体回答,教师应该逐句进行讲解,并将问答方式进行变换,以及对答案的标准進行讲解,通过具体的问答过程,完成对日常交际用语的学习。在问答情况中,还应该加入场景的模拟,在不同情况下的答案可以不统一,教师可以设定一些场合,进行真实的模拟。又如,在很多方面中,东西文化具有很大的差异,对于食物以及生活方式均有各自的特点与规律,教师可以具体地结合学习者所生活的地方生活方式与习惯,进行东西方文化的对比讲解,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文化差异,再通过进行文化的历史由来,能够让学习者对文化之间差异的原因有个清楚的认知,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完成学习目标。在不断地课堂活动中进行中国式交际的提问与讲解,让学习者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更加客观地尊重中国文化。
2.3文化因素导入教学法
在第二语言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加入适量的文化知识,能够实现文化与语言结合一起共同学习的跨文化交际教学目的。学习者在对基础词汇、句法等的学习时,在文化因素的规范下,能够更加符合语言规则,实现高效的语言交际。文化背景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学习者对学习语言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够客观高效地完成对语言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教师在课堂上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引入相关的文化背景,一方面可以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语言背景,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背景的掌握更好地运用语言。例如,在进行“精卫填海”的讲解时,可以借助神话故事,炎帝的女儿精卫,在大海边玩耍时,不慎跌入水中,溺水身亡,之后出现一种神鸟,不断地衔来树枝与石子填入海中,为了能够将精卫救出来。这个神话故事从侧面又体现出人类在大自然灾害面前的弱小与无助,不断的填海又能体现出百折不挠的毅力。这个词语的双层意思通过神话故事能够完整地体现出来。在进行词语的解释时,借助神话故事等一些历史背景,能够更好地展开叙述,也便于学生记忆并加以理解运用。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历史又十分久远,所以在进行中国语言的学习时,还需要良好地运用中国文化,通过对中国文化知识的理解才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汉语。 2.4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就是在课堂基础知识的教育中,更大范围地运用真实的生活场景,通过切身实地的感受完成教学任务。在生活中的学习要比在课堂上的记忆学习高效,所以在课堂上就学习内容为学习者提供真实的场景,能够更加客观真实地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能够更加开放性地学习。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加当地文化活动、欣赏中国功夫、学习传统手艺等,多方面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场景。例如,让学生学习当地小吃的传统手艺,可以在课堂上教学生一些基本的交际用语,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小吃街,分小组进行实践,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与店主进行沟通和品尝当地小吃。活动结束后,在课堂上,同学之间根据自身的体验进行交流与分享,并且提出自己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如交流障碍等,教师结合实际问题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并根据学生见识过的当地小吃,就小吃的历史由来做一个详细讲解。一方面让学生通过真实感受,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多种风情,另一方面,让学生具有实践经验,通过自己总结,查漏补缺,完成课堂上的学习。
2.5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教学方法的尝试与更新,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成果总结,能够总结出一套适合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实现以学生作为课堂中心的教学目的。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习者的思考能力,一味地进行教与学是不能完成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任务。通过学生在不同学习策略下的感受与学习情况,教师客观的结合同学们的学习水平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同学们的学习水平不一,所以不能一贯地采取相同的教学模式,将会对学生造成困扰。如一些学生在中国生活时间长,对中国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这就需要教师能够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按照一贯的基础教育,应该适当地加大对学生的要求,一些學生的基础较差,对中国文化也并不了解,这就存在加大的文化差异,需要教师更多地涉及文化传输,让学生对中国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够更加高效地学习基础知识。
3结束语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体地位相对来说仍然是第一位,导致教学活动变成了以教师为核心的学习教育。虽然师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交流,但是教学模式总体表现仍然较为单一,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频率较低。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跨文化交际并不能起到作用,师生之间缺少互动,教学模式的单一化不能调动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又有文化之间的差异,在语言的学习上,学习者的困难大大增加。只有教师能够进行跨文化交际,将文化知识与课堂语言基础教育结合在一起,通过多种文化之间的结合与类比,让学习者能够理解性的学习语言基础知识,并建立起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模式以及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能够客观地进行文化之间的语言知识传输,完成教学目标,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理解与相互吸引的状态,双方能够进行心灵上的对话。教师可以做到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与需求,对学生在语言学习上的困难进行帮助,积极探究跨文化交际对汉语言教学的积极作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985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