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短板与补偿机制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农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国的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在这种健康发展的背后,我们需要探索其发展的真正原因,在总结经验的同时,继续发展好的部分,放弃农业经济增长的假劣部分。要从各个方面和角度研究农业经济发展的成因,注意发展中的不足,找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发展短板 补偿机制构建 新时期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以往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的时代要求。只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关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才能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否则,不仅会带来农业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和发达地区相比,我国贫困地区的农业经济存在诸多短板,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进步,也让不同地区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遭遇极大阻碍。因此,有必要将更多科技成果与创新理念以渐进形式引入农村地区,通过跨界、渗透、辐射以及融合的方式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与业态模式的转变。基于这样的思考,对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借此构建补偿机制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二、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谱系
(一)土地改革释放了农业生产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于1950年6月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真正实现了当家做主的梦想。而土地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功,极大释放了农村生产力,显著提升了农民收入,让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同时也为我国财政经济状况的好转奠定了基础。1952年之后,我国农产品产量连续多年不断递增,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当时社会产品供应的紧张状况,并为我国后来的工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活了农村经济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党提出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诸多政策。在这之后,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改革的重心也从城市逐渐向农村地区转移。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验。之后不久,这一做法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推广,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积极参与的热情,我国农业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农产品供给量也稳中有升,农村社会也更加和谐稳定。
三、新时期农业经济的发展短板
(一)劳动力短板
当前,虽然在“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的号召下,部分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回到了农村,重新成为农村主要劳动力。但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在我国很多大、中城市中,务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还是这些城市的重要劳动力支撑。而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单纯依靠留在农村的体弱多病的农民是不现实的,这不但无法进行农业生产的批量作业,也难以提升农业经济的生产效率。同时,因为收益的不均衡、不确定,很多农村劳动力对先进农业技术的深度开发和推广积极性不高,加之农业核心人才一直缺位,科技人员的指导难以发挥实效,使得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正在遭遇劳动力短板。
(二)科技短板
自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中央一号文件”和大量事关“三农”政策的推动下,“科技兴农”政策得到了普遍实施。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农民应用科技的整体水平获得了提高,但是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工作还是不健全、不完善。比如,部分农村地区对科技投入缺位,机制灵活性较差,甚至出现了技术人员专业不对口,新技术推广应用受限等问题。所有这些不但会影响农业科技的推广,还会影响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金融短板
以目前的发展情况看,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有待完善,其金融体系中以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为主,农村金融市场主体的发育并不完全。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为了调整产业结构或者种养殖结构,就需要获得更多资金。而此时,向信用社或者银行申请贷款就显得十分困难,即便能够申请到贷款,也会为此支付较高利息。而一旦还款逾期,就会进入金融系统黑名单,后续的农业生产经营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四、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短板补偿机制的构建
(一)借助教育培训补偿劳动力短板
已有的经验表明,新时期农业经济体系的构建,需要以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民群体为依托,借此打造农村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具体做法就是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最大限度地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为此,当地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让更多优秀知识分子融入农村教育队伍当中。同时,要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对农村地区的综合教育提供有力支撑。当然,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以农村特色种植产业和支柱产业为依托,以便为农民的增收增产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持。
(二)借助互联网弥补科技短板
将“互联网”运用到农村经济发展实践,不但可以推动农业经济创新发展,还能弥补其科技短板。而为了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明确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农业产业链,对农业经济发展范式进行重新塑造,借此解决传统农业经济体系内的农产品生产和销售脱节的难题。同时,还应最大限度地提升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提高农产品网络信息的利用率,以保证农业生产过程效率和质量同步进行。
五、结语
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新时期,我国各级政府需要以战略的眼光,以乡村振兴为指导,从农村经济的实际出发,针对其发展中存在的困难,继续优化农村发展环境;并在这一过程中,注重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确保农业与农村经济获得持续而稳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汤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7(33):69-70.
[2] 刘树磊,毕鹏,王欣兰.“互联網+”视域下农业经济发展创新机制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6(7):7-9.
[3] 史彰民.产业结构变动视角下农业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7(9):15-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015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