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来宾市农业经济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桑蚕产业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农业新兴优势特色产业,全市蚕茧产量已经跃居自治区前列,是区内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利因素和问题。本文着重对来宾市桑蚕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发展建议,以期推动来宾市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蚕桑;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思路
  1 来宾市蚕桑生产发展特点
  “十二五”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桑蚕产业迈上新的台阶,初步形成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跃居广西前列。象州县、忻城县被确定为地方标准化桑蚕生产基地县,桑冈面积均已超过1.3万公顷。全市桑蚕产业具有桑园面积和鲜茧产量大幅度提升、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科技推广步伐加快、蚕农增收成效显著等特点。
  1.1 桑园面积和鲜茧产量大幅度提升
  据统计,近年来,来宾市蚕业继续保持稳定的发展势头,到2014年底,全市桑园面积约3.7万公顷,比2010年增加约0.4万公顷,增長13.28%。蚕茧产量达6.38万吨,比2010年增长30.20%。2016年以来,桑园面积稳定在4万公顷左有,鲜茧产量维持在7万吨左右,成为全国重要的桑蚕生产基地。
  1.2 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来宾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蚕业的发展,不断提升综合利用能力,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积极引进蚕桑龙头企业,大力推进蚕桑综合利用。一批桑枝利用、桑果加工、蚕沙处理等加工企业陆续建成投产。桑枝食用菌年产1000多万棒,桑果种植达300多公顷,生产桑果酒达3 600吨以上,蚕沙处理生产有机肥超过100万吨。
  1.3 科技推广步伐加快
  近年来,来宾市大力推广蚕桑先进实用生产技术,促进了,产业的快速发展。速成丰产桑网栽培、小蚕共育、蚕茧高产优质生产以及方格蔟营茧等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得到推广,提升了来宾市茧丝单产量和品质。全市建设有小蚕共育室400多个,小蚕共育率达90%以上,方格蔟普及率达到80%以上,实现了部分小蚕共育温度、湿度、通气调控自动化,种桑养蚕良种化。桑蚕饲养从劳动密集型向省力化方向发展。
  1.4 蚕农增收成效显著
  桑蚕业属于一种短期、平稳以及快速的脱贫项目类型。现阶段,来宾市中鲜茧年均产量为6.5万~7.0万吨,蚕茧收入为26亿元,全市有约20万养蚕户,养蚕农户年均收入为1.3万元左右。桑蚕行业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可以有效增强经济效益,带动农民致富,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发展奠定基础。
  2 桑蚕生产问题
  2.1 自然灾害频发
  随着全球自然灾害问题的凸显,来宾市也受到了各种极端天气的影响。极端天气给桑蚕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如加剧了病虫害、生物灾害等相互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桑蚕产业的持续发展。
  现阶段,整体来说,来宾市桑树品种的抗病能力逐渐消减,病虫害问题较为显著,各种病虫害问题会影响桑网的产量及质量,进而降低桑蚕产业整体的经济效益。
  同时,治理农村养蚕产业还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统计数据表明,来宾市蚕沙产生量为100万吨以上,蚕沙中存在大量的病原物,如果不对其进行及时处理,可能会诱发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但是,来宾市仅有20%左右的蚕沙进行了无害化处理,而80%未处理的蚕沙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病虫害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是影响桑蚕产业发展的重要诱因。这种恶性循环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势必会影响整个桑蚕产业的持续增长与发展。
  2.2 蚕业科技创新不足
  造成科技创新不足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这也是阻碍循环经济发展的“短板”。统计数据表明,在来宾市蚕桑产业中,专业的技术人员不到30人,其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农艺师以上职称的蚕桑专业技术人员仅13人(含非从事专业人员),平均来说,在每生产产值为1万吨的蚕茧产业中仅配置了4.2名专业养蚕技术人员,是全区数据的8.1%,为全国养蚕产业的1.2%左右;平均每年生产100吨丝中有1.3名专业的技术人员,是自治区数值的52%,为全国养蚕产业的19.8%。由此可见,专业的技术人员高度缺乏、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低等问题,使来宾市蚕业创新发展、产品研发停滞不前,制约了行业的整体发展。
  2.3 管理机制欠全
  现阶段,来宾市桑蚕产业中存在着各种问题与不足,导致不合格的产品进入市场,降低了桑蚕的产量与质量,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而蚕茧收烘市场也存在一些问题,茧站、茧灶以及无证流动茧贩缺乏完善的标准与管理制度的监管,导致价格波动、哄抬价格等问题频发,这也严重制约了产业持续发展[1]。
  2.4 产业链失衡
  虽然来宾市建立了桑蚕生物质多级的产业衍生模式,但是其主要内容过于局限,整体发展失衡,没有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模式。来宾市缫丝加T-量为全市蚕茧的30%,制约了服装、丝绸以及印染行业的发展,无法实现精细化制造管理,总的来说,桑蚕资源综合利用不高。
  在桑蚕产业中的一些副产品也没有充分利用。桑枝利用率不足10%,蚕沙以及一些附加产品并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将一些具有医药、保健以及高端产业开发利用的资源白白浪费,没有构建产业分级利用循环系统,无法体现桑蚕茧的生态价值。
  2.5 抵御灾害风险能力不足
  由于地理特征、极端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来宾市桑蚕产业在发展中会受到各种危害。总而言之,缺乏足够的、必要的基础设施以及必要的技术手段进行干预,就会导致桑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高等问题出现。
  2.6 现代蚕业基础脆弱
  来宾市的现代桑蚕产业要想持续发展,就要构建完善的产业结构,明确蚕农、企业的利益分配比例,确定契约关系。但是,现有的产业在发展中缺乏明确的规定,农户还是风险的主要承担者,桑蚕种植没有达到产业化发展的要求,这些因素的存在不利于现代化产业模式的发展与形成。   多数的桑蚕养殖为小作坊,规模比较小,不利于桑蚕养殖产业链的拓展,也削弱了产业竞争能力,这也是阻碍来宾市桑蚕养殖环境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2]。
  2.7 缺乏品牌
  虽然来宾市目前有一些桑蚕龙头企业,但企业缺乏足够的自我发展能力、综合开发能力,生产的多数产品主要是农副产品,没有高端领域的产品。企业在生产与管理上出现断层,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无法突出带动、领导作用,更谈不上创建品牌,难以形成产业创新发展。
  3 蚕桑生产发展思路
  来宾市在今后的发展中要紧紧抓住“东桑西移”的发展战略,综合国家现代农业发展与建设的主要目标,充分整合资源优势,重视桑蚕产量、桑蚕质量以及整体效益,要全面、大力发展茧丝绸等精深加工、高端产业,提升各项资源的利用水平,综合实际状况整改完善,形成产业模式,通过区域布局、专业化生产以及规模化、集约化的管理,拓展国内与国际市场,实现“东桑西移”到“东绸西移”的跨越式发展,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环境友好的目的[3]。
  为确保来宾市桑蚕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达到产业发展的预期目标,就要综合实际状况,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之下有效开展,在发展中要始终遵循以下发展原则:
  (1)始终坚持遵循市场规律与蚕业规划同步发展,平衡推进的基础原则。
  (2)始终坚持突出蚕业优势、承接产业转移融合的基础原则。
  (3)始终坚持生态化、环保化以及经济化发展平衡发展、因地制宜、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原则。
  (4)始终坚持农业经济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性原则。
  (5)始终坚持蚕业产业合理化布局、优化蚕业资源配置,提升蚕业资源利用率的基础原则。
  (6)始终坚持蚕业产业集约化、规模化以及精深加工发展的基础性原则。
  (7)始终坚持蚕业产业多元化、精细化协调发展,实现蚕业产业转型的基础性原则。
  3.1 完善桑蚕产业发展技术服务系统
  市、县、乡三级单位与政府要明确桑蚕产业发展规划与趋势,根据政策与要求成立桑蚕产业开发管理小组,明确主要负责和分工负责的领导责任人,通过相关部门共同协商,完善桑蚕开发服务管理体系,综合各项政策与要求完善政策,加强生产、技术、物资以及产品流通、加工等相关服务管理与工作。完善桑蚕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加快新品种选育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的服务,加强预测预报,建设灾害防控服务体系,综合三级蚕桑现状,建立病虫害预防管理网络系统,组织专业人员加强蚕业全生命周期管理,及时发布各种灾害预警,构建快速反应管理机制,降低不良影响,合理预防病虫害,提升整体经济效益。
  3.2 大力推广蚕桑新品种、新技术
  通过示范园带动,来宾市大力推广应用蚕桑新技术、新品种。一是大力推广较为适宜当地种植的蚕桑新品种,如“桂桑优12号”“桂桑优62号”“桂桑特优2号”“农桑14号”“育71-1号”“粤桑11号”等桑树新品种,试验推广抗血液型脓病品种“华康2号”等家蚕新晶种;二是推广应用较为成熟的蚕桑新技术,如主推蚕沙无害化处理、小蚕共育创新、方格蔟自动上蔟及采茧器应用、桑枝食用菌生产技术、桑園间套种技术、桑树绿色防控等省力高效适用技术[4]。
  3.3 重视桑蚕产业资金投入
  政府要明确蚕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政策倾斜等方式重视扶持管理,改善现有的蚕业环境,整合民间等相关金融机构,通过专项资金管理的方式,重视蚕业扶持,推动蚕业深加工、精细化加工、高端产品的技术升级。重视人才培训、品种选育、技术研发以及推广等相关内容。市财政继续安排桑蚕生产专项奖励基金,激励蚕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4 扶持桑蚕产业龙头企业,形成蚕业品牌
  要充分发挥蚕业龙头企业引导作用,重视生产与加工产业发展,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形成产业链,明确利益分配机制,完善契约管理,缓解矛盾问题,保障农民利益。重点发展、培育经济合作组织,完善现有的专业经济合作企业以及小组,形成多种经济成分融合,社会共同参与的产业化模式,进而推动蚕业产业化发展,形成具有影响力的蚕业品牌。
  3.5 依法整顿和规范完善蚕种、蚕茧流通秩序
  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蚕种管理办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蚕种管理办法》,农业部门、畜牧兽医等相关部门要根据国家规范的要求与条例,遵循各项准则进行专项蚕业管理与监督.强化蚕种生产、供应、许可监管,严厉打击无证供种行为,规范经营,确保蚕种、蚕药供给安全。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关于鲜茧收烘资格管理制度,合理规范蚕茧管理等相关环节。强化执法监督管理,遵循国家规定要求,有序开展。要规范蚕业市场,重视质量监督管理,在根本上维护农民以及企业的合法利益,进而推动蚕业持续发展[5]。
  3.6促进桑园流转,全面推动蚕业现代化发展
  综合传统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为基础,重视新农村基本经营管理制度,实现农村土地流转,通过合作组织以及龙头企业的集巾化管理,实现蚕业规模化、产业化的经营管理。根据蚕业的具体状况,重视基础建设,分析地理、天气病虫害等多种因素,创新管理技术与收单,改善工作条件,实现机械化、智能化管理,构建良性的蚕业发展管理模式,提升蚕业的整体经济效益[6-7]。
  3.7 创新生产模式,建设标准园出成效
  创新标准园建设模式,抓好新品种的示范与推广。一是引进试验推广高产高抗逆性品种,为今后实现品种多样化,更新换代积累经验;二是抓好省力高效现代蚕业技术集成展示工作,重点抓好优质桑园示范及配套新技术示范样板建设,建立完善优质桑园示范基地,积极推进标准化小蚕共育示范基地的建设,抓好方格蔟应用推广示范基地、蚕桑综合利用示范样板以及桑同间套种示范基地的建设[8-9]。
  3.8 加强茧丝绸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劳动者的能力建设   强化桑蚕产业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倡导企业积极创建专业技能培训管理模式,培养专业的蚕桑、丝绸人才,加大力度培训农民,提高劳动者的种桑养蚕技术与经营管理水平。积极与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及区内外大专院校进行校企合作,通过订单培养模式、专业培训、网络化教学等不同方式培养专业创新性蚕业人才,按照不问季节认真组织蚕农开展各种技术培训。要围绕蚕业原料购进、蚕业商品流通管理等方面,引进专业的、现代化的销售管理人才,强化营销队伍建设与管理,提升专业能力,为蚕业内外贸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10]。
  4 结论
  蚕桑是来宾市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特别是近几年在“东桑西移”的机遇下,来宾市蚕桑产业得到了极快的发展。但从整体来看,仍存在很多问题,如技术型人才不足、市场风险大等,对此,一定要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如加强人才培养、规范市场发展等,使来宾市的蚕桑业得到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红玉.广西桑蚕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J]南方农业,2016(9):173-174.
  [2]王日邓.贫困地区桑蚕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南方农业,2018 (14):150+156.
  [3]贝建设.蚕桑生产机械化应用发展概况与思路[J]现代农业科 技.2017 (20):155-157.
  [4]王勇斌,宋占华,高天浩,等.我国桑园管理机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思路[J]中国蚕业,2016(4):55-59.
  [5]黄红燕.广西蚕朵产业标准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广西蚕业,2016 (1):50-54.
  [6]沈军华,孙杰,突破瓶颈制约老区蚕桑再上新台阶[J].蚕桑茶 叶通讯.2017 (3):10-11.
  [7]张凯锋,杨孟觉,龚志桂.湖南農垦粮食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 粮食科技与经济.2008 (3):19-22.
  [8]吕霞,云南省麒麟区蚕桑产业发展的前景[J]南方农业,2 018(36):88+92.
  [9]周雅文,李松睿,蒋何港,等.以乡村产业振兴与规划建设推 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研究——以南充市柑橘核心示范因为例[J] 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 (8):110-112.
  [10]罗明智,黄红燕,张培芬,等,广西蚕桑产业生产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超效率SBM-Tobit模型[J].丝绸,2019(2):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84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