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影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现实因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潘建华 严淑琴

  [摘要] 教育发展必须考虑现实中的种种因素,由于种种现实因素的制约,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发展职业教育的难度之高,是可想而知。本文试着从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和利用过少、农民的意识和状态与现代知识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来分析制约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因素,从而在选择和制定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时的现实因素的总体框架进行一些有益尝试。
  [关键词] 农村职业教育 人力资本 对策
  
  农村职业教育作为整个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必须承担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神圣的使命。在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形势下,正确认识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对于农村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进而使农村职业教育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当前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严重滞后于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分析其个中原因,本文试着从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和利用过少、农民的意识和状态与现代知识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这两大现实因素来分析制约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因。
  
  一、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和利用过少影响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解放前,全国只有约500万中专以上的知识分子;改革开放前,增加到约3000多万;改革开放至今,总数约达8300万人。尽管如此,我国人力资本的发展缓慢,人口文化素质低,表现在人口众多与人口素质过低,人力资源丰富与人力资本过少,重物质投资与轻人力资本投资的矛盾,而这些现象在占全国人口80%的农村地区尤为突出,将农村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成人力资本,并为其所用,将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影响因素之一。目前,中国采取了各种倾向于农村地区的贫困农民政策,基本上形成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为战略导向,重视人才,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人才,但是“孔雀东南飞”,从农村出来的“金凤凰”很少回去为农村建设服务,相反,大量大学生带着“宁愿城市里的一张床,也不要农村、基层里的一套房”的心态拥挤在大城市里,而当大城市的吸纳力相对饱和之时,这种开发出来的人力资源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本,而是人才的浪费。因而选择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不能仅仅把目标定位于培养人才,而应该是培养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人才。
  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连续发表了《对人的投资――个经济学家的观点》、《由教育形成资本》、《人力资本》等一系列著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力资本理论,并使之获得了特定的含义。他把人力资本界定为资本的一种形成,它与物力资本的区别在于:人力资本的所有权既不能被转让,人力资本也不能被当作财富来继承和买卖,但它与物质资本一样,能够对经济起着生产性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增加。
  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而人才竞争更具有决定意义。人才资源已跃居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源之首,成为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经过开发,转化为人力资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重要,如此迫切。特别对改变当代中国人口多、素质低和人才奇缺的状况,尤其紧迫,那种曾经为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人多力量大”和“人多好办事”的口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二、农民的意识和状态与现代知识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影响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在农业经济社会中,人们满足于现有的自然资源―土地,在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或半自然经济形式中,人们对知识的需求往往受到限制,其封闭性和保守性使其认为,只要掌握适用于一定空间活动的知识(如耕种农作物等),并使这种知识得以延续,便得到满足。其途径主要通过富有经验者的口述。因此,在这种环境里,“读书无用论”便有了蔓延的土壤。在工业经济社会中,随着铁路、轮船等交通系统发展,人们生活生产空间的扩大,原有的知识显然无法满足自己,这时,他们需要通过教育获得更多现代知识和技术来解除生存危机,获得知识的途径日益多样化(如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等),在这种社会形式下,人们开始意识到不应该局限于原有的交际圈,与各种类型的人面对面交往与沟通。
  然而,在知识经济社会里,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以智力资源为依据,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以不断创新为灵魂。知识的更新和信息的瞬息变化对人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人们掌握着最新的知识和最有价值的信息,知识和信息主导着人们生产经营的方向和方式。再者,借助于互联网,人们不需要面对面交往就可以获得知识和信息,从而扩大他们的交往范围,使在生存和发展的竞争中占居主动。那么,这样的知识获得不在于一时,而在于一世,终身教育理念应该贯穿于每一个人,人们只有处于一种连续的受教育过程,教育成为与其相伴随的一种需求,他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方面,中国经历50多年的发展,虽然人口素质有很大提高,根据全国人口普查统计:1982年,文盲人口占15岁及15岁以上总人口的31.8%,1990年占21.21%,2000年则占9.08%,但是中国的文盲数仍然很大,而且平均文化程度低,而且大部分集中于农村。一方面,知识经济社会下,知识的更新、信息的大爆炸和激烈的竞争等对人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增加了发展教育的紧迫性和责任感。这表明中国农民的教育水平低,多数遍布于落后、偏僻的山区,在这些地区发展教育的难度增大,因而,短时期内迅速提高农民教育素质难度之大与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和信息更新速度之快这对现实矛盾体,让教育决策者面临种种选择,那么如何让落后、偏僻的农村地区的农民突破原有交往方式和思维模式,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要求,就成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方面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在倡导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探讨多种农村教育模式,如:构建以农村中小学校为教育基地的农村教育培训中心,同时,在农村地区普及互联网,让农民学会使用互联网,突破固有的知识视野和交往模式,从而走上一条和谐之路。
  2005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及其后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强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完成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职业教育,承担着促进农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战略任务,其发展状况及功能发挥直接影响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从政策层面,号召全社会要从战略的高度来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必须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必须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要大范围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人才,大面积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大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在进入2006年,中央政府出台“2006年一号文件”,其中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词尤为显眼,从中我们可以坚信未来五年中,中央政府一定会把教育发展的一个着力点放在农村教育,到那时农村职业教育必然会为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简小鹰:知识经济下农村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J].中国农业教育. 2002,(5)
  [2]高胡:人力资源与教育[J].人才开发. 2003,(4)
  [3]向秀美:知识经济与教育发展战略[J].基础教育研究. 200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29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