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战略生态的中小企业成长战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宋 阳 祝木伟
[摘要] 中小企业的成长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成长战略。本文在战略生态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比了战略生态和传统的战略思维,深入地思考了中小企业成长的战略行为,并建立了基于并行模式的中小企业成长战略模型。本文的结果对中小企业成长战略理论和实践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战略生态 成长战略 战略模式
一、引言
21世纪企业的竞争不再是你死我活的非合作竞争,全球战略联盟的兴起,标志着合作竞争时代的来临,正如美国麦肯锡公司咨询专家乔尔・厄恩斯特在《协作型竞争》一书中所说的:“驱动公司与同待业其他公司竞争的传统力量,已不可能确保赢家在这场达尔文式游戏中拥有最低传统成本、最佳产品或服务。未来的跨国战略将日益以协作而非单纯竞争为依据。”出于优势资源互补、降低成本、分摊风险、规模经济等战略角度的考虑,越来越多的企业与相关的各方不是简单的竞争或合作,而是既竞争又合作,谋求系统的共同进化。这种合作竞争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以单个企业为依托的战略思想,而代之以企业生态系统为依托。
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生存和成长对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和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弱、产品品种少、服务范围窄等问题,而且企业往往成长后劲不足,寿命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外部环境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外部环境变化仅能解释中小企业群整体的进退,而群体中个体成长的多极化表现,就只能以成长战略的科学与否来评价。目前,对于企业成长战略的研究,大多数的模式是基于对企业外部环境、企业自身力量二者分析下的选择,这可以说是一种“大企业式”的正式的战略模式。中小企业缺乏完备的战略分析能力和分析工具,在实际情况中,战略的选择往往是依靠直觉;而且中小企业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很大,战略的形成也表现出很强的环境依赖,在目前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其战略更多地是表现为非正式性和多变性。因此,现有的战略分析和选择模式对中小企业而言不适用,致使很多中小企业陷入“没有战略不行,有了战略也没用”的困惑,如何根据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制定能充分发挥其优势的成长战略,是中小企业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战略生态理论强调系统的和谐共生,这个系统不仅为大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成长提供了空间,系统中的成员不断地根据系统的变化和系统中成员关系的变化调整自身的定位,通过共享资源实现共同成长。这不仅为中小企业战略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且符合中小企业成长的实际。基于此,本文对中小企业的成长战略进行了再思考,并提出了适应中小企业特征的成长战略模式。
二、战略生态的的概念及其特征
传统组织理论往往局限于单个企业,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及网络经济发展的需要,理论界提出了基于单个企业的传统组织理论向生态系统理论的转变,战略生态研究的假设前提就是以战略生态系统作为组织边界。
企业就象自然界中的生物一样存在于一个非常完整的生态系统之中,由企业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和所有的利益相关者群体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即(企业)战略生态系统。战略生态系统所涵盖的范围很广,既包括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生存和成长的宏观因素,如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科技环境、自然环境等;也包括企业的一系列微观关系,如股东、消费者、供应商、竞争对手、中介机构和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科研机构等。战略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自适应系统,它的元素是企业的战略,主要研究战略生态的结构、同态、稳定与平衡以及战略生态的互动关系和在企业战略规划实施中战略生态的有效嵌入等问题,采用生态流、生态位、生态幅等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因此,战略生态是一种网络形式,由各种相关的元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基于战略生态的思维逻辑和传统的战略理论也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战略理论是基于特定组织而言的,即以单个企业为基础,其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其战略思想是强调自身的生存和成长,通过竞争来淘汰对手、争夺资源;而战略生态的研究是基于企业与所有利益相关者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强调各种组织间的和谐共生,系统中的企业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增加投入来更好地利用共生关系获得自身的成长。战略生态和传统的战略理论在研究对象、战略焦点等维度上的区别如上表所示。
和自然生态系统一样,战略生态系统中的个体研究是关于其在系统中“地位”的研究,地位高的企业,其获取资源和整合资源的能力都强,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就多。个体的成长就表现为在战略生态中地位的提升和资源协调能力的增强。因此,个体在系统中的正确定位和如何取得有利位势就成为企业成长战略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同时,战略生态还强调系统内企业的和谐共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受自身资源的约束,更与系统内的其它成员密切相关;企业的成长不只是体现为“规模经济”,更多地表现为个体在系统中地位的提升;而个体的成长及系统成员之间的合作竞争也促进了战略生态系统从无序向有序,再从有序到无序的进化过程。战略生态系统的构建,不仅使大企业突破了“成长上限”,实现了企业的跨越式成长,也为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了空间。中小企业不仅可以通过和系统中其它成员相互间的优势资源、稀缺资源的共享解决其成长所面临的资源瓶颈;更重要的是,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发挥其“行为灵活、行动迅速”的优势,以“柔性、快速、差异化”作为其战略的特色,及时把握成长机会。
战略生态的观点运用于中小企业成长战略研究,即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又符合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实际:
1.原有的战略环境分析太过宽泛,中小企业缺乏战略分析的工具和信息获取能力,因而这种分析往往是流于形式,战略生态可以帮助中小企业确定其在系统中的定位,进而根据自身定位观察与其它成员的关系,发现成长机会,为战略的制定提供现实的帮助。
2.中小企业自身力量薄弱,对环境的依赖性强,企业网络资源的获取对其成长的影响也比较大。但战略网络的建立和维护需要投资,这种投资是兼具收益及风险的,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构建战略网络也是中小企业成长中所面临的切实问题。战略生态系统的分析可以帮助中小企业依据其特定的目标和在系统中的定位来确定所需资源,构建战略网络,从而使企业的网络资源更好地转化为社会资本。
3.“直觉式”的战略可以使中小企业及时地获取成长机会,也是中小企业灵活性的体现,但完全依靠直觉也具有很大的战略风险,这又是中小企业战略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战略生态系统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战略决策的信息来源,降低战略的风险。
三、中小企业成长战略模式改进
传统的战略分析包括数据收集与分析、战略制定、评价、选择和实施等按顺序进行的步骤。这种战略模式可以理解为战略计划,侧重于战略的分析、制定和形成程序。
这是一种有意识的、预期的战略,它以及时而充足的信息为依据,立足于竞争优势的长期保持,在制定过程中使用波特的五力模型、价值链、SWOT分析、STEP等各种战略制定工具,要求企业具有较强的资源和能力,并表现出自然的风险回避,因此可以说是一种“大企业”式的战略制定模式。这种战略模式应用于中小企业存在以下缺陷:
1.忽视了企业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对战略的影响。这种模式虽然重视对环境变化的分析,但往往重视环境风险的分析而忽视了由于环境变化的不可预见性所导致的战略变化,不利于中小企业分析和利用内外部相关主体关系的变化;并且由于这种自然的风险回避,使企业不愿意考虑创造性的思维和战略的变革,降低了战略的柔性。
2.战略生态系统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系统,其中的各个成员及成员之间的关系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是其重要特征,而传统战略模式的线性方式必然不适用于这个系统,中小企业的成长战略应该是一种动态非线性的战略。
3.传统的战略模式是一种清晰的计划,但从实际情形看,中小企业的战略更多地表现为渐进的、非正式的战略,其战略的制定基本上是一种直觉的过程,并表现出很强的“企业家学派”的特点。如果要推行正式的战略计划,必将改变中小企业既有的战略思维,改变管理和领导风格,这不仅仅会带来战略实施上的困难,同时也不利于中小企业捕捉和把握对企业成长至关重要而又稍纵即逝的机会。
因此,本文认为,中小企业要构造对其成长具有实际指导价值的战略,必须改变传统的战略模式,将战略形成、战略实施、战略评价与控制有效地整合起来,在对机会的把握中逐渐形成战略,在战略的实施中又根据战略生态系统中关系的变化不断进行战略变革,形成一种动态、柔性的战略模式,即图2所示的基于并行过程的中小企业成长战略模式。
这种并行的战略模式用以指导中小企业的成长,具有以下特点:
(1)该模式以战略思考作为中小企业成长战略形成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战略思考即是把战略制定和选择过程看作是创造性的、动态的、反应性的并且经常表现为直觉过程的战略观点,侧重于鼓励性的直觉、创新和创造性的思维。这是和中小企业战略形成的实际相符合的,J.Terence Zinger等人的研究也认为,战略思考对于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是战略思考过程提供了企业业绩评价的一系列指导原则;二是战略思考使中小企业能够正确评价其自身的长处和短处;三是战略思考描绘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资源需求计划。
(2)该模式体现了一种新的战略思维。这种模式不是严格地遵循传统的战略思维模式:先形成战略,然后实施。相反,它可能是在对机会的把握中逐渐形成战略,而战略又在实施中根据战略生态系统的变化不断转换,重新形成新的战略。在这种模式下,战略方案的重点将是如何在快速变化而复杂的战略生态中有效地把握和利用机会。
(3)充分体现了中小企业战略“快速”的特长。该模式减少了机会识别与机会利用之间的时间差,有利于企业抓住和利用稍纵即逝的机会。
(4)有利于降低战略风险。传统的战略模式要求在早期阶段就对成本、人员与时间等进行投资,但由于中小企业实力较弱,无力一次性地进行大规模投资,而且沉淀成本的过早形成增大了企业的风险;而现有的模式可以持续地评价战略生态系统,掌握机会并动态地调整资源配置,从而能够很好地规避风险。
(5)提高了战略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该模式下的战略可以根据战略生态系统的变化连续地调整战略,体现出战略形成与实施的一体化,并以战略变革作为企业成长的手段,实施战略变革的模糊化和前后一贯化,从而提高了战略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阳:竞争博弈[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李维安:网络组织:组织发展新趋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3]蓝海林谢洪明:企业战略的抽象群及其演化引论[J].管理工程学报,2003
[4]林健李焕荣:战略网络与企业绩效[J].企业经济,2001
[5]Freeman E.Srtategic Management:A Stakeholder Approach[M].Boston.MA,1984
[6]Gulati,R.,Nohrea,N.Zaheer.A.StrategicNetwork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21)
[7]Lansiti,M.,Levler,R.制定战略:从商业生态系统出发[J].哈佛商业评论,200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31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