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企业文化的制度经济学视角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敏旗 王文荣

  [摘要]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已经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成为新世纪企业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企业文化的实质, 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思想。本文从制度经济学视角来分析企业文化兴起的根源,通过分析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关键词] 企业文化 制度经济学 视角 启示
  
  一、企业文化释义
  
  企业文化作为专业术语,最早由美国《商业周刊》1980年提出。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称谓,如:“公司文化”、“组织文化”、“企业文化”等。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文化指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企业文化指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本文主要指狭义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实质, 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思想。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已经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成为新世纪企业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其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企业经营管理哲学、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企业经营管理哲学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企业经营管理哲学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别。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企业文化多强调“理性”管理,注重规章制度、管理组织结构、契约、个人奋斗、竞争等的作用。东亚的企业文化则更强调“人性”的管理,主要强调人际关系、资历、群体意识、忠诚、合作等作用。由此,两者的企业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两种不同的企业经营管理哲学模式正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集中反映,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经常通过厂规、厂歌、厂徽、厂训等简洁明了的形式表现出来。企业形象是用统一的形象将企业标志、广告内容、商标造型、经营服务特色等通过自身和各种媒体推向社会,给消费者留下统一、深刻、系统的印象来创造一种经营环境。企业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会给企业带来很高的价值。
  
  二、企业文化兴起的新视角――制度经济学根源
  
  1.视角之一――以改变人的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是一个制度问题
  制度经济学激进派的代表人物凡勃伦提出了势力理论,所谓“势力”是指人在公共行动中实现自己的意愿,甚至在参与这一活动的其他人反对的情况下也能实现自己意愿的能力。激进派的另一代表人物杜格把凡勃伦的势力理论和新制度主义的制度定义结合起来。他认为,最安全、最有效的控制他人的方式就是通过势力来改变他的价值,通过强迫进行的社会控制是暂时的,更持久的社会控制要以改变他人的内在价值为基础。杜格认为,制度既是组织化的行为模式,又是模式化的思想习惯。所以,改变人的价值观和思想习惯就是一个制度问题。我们所说的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而塑造企业的价值观是通过企业精神这一企业文化的集中反映来改变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和思想习惯,进而形成企业的价值观。
  所以,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以改变企业员工的价值观进而形成企业的企业价值观的企业文化是一个制度问题。
  2.视角之二――企业文化可以降低企业组织成本
  科斯认为,当交易费用太高时,市场的自发交易无法解决外部性问题,组织企业是一种替代方式。但是用组织企业来代替市场的交易方式是有成本的,只有由此带来的收益大于成本时,企业方式才会替代市场交易方式。也就是说,企业只有不断创造效益、降低成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否则,就会被市场所淘汰。
  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在不断地挖掘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方式。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知识资本”,已成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巨大动力。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约翰・科特的《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在论述企业文化的力量时指出,企业文化将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他指出,企业文化包括共同的价值观念,即企业中多数成员共同拥有,能成为企业行为方式的、会长期存在的重要目标和切身利益;还包括部门行为规范,即由于共同价值观传授给新企业成员,同时企业实行奖善惩恶措施,形成能延续的普遍行为模式。由于企业成员中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使得他们愿意为企业出力,这种自愿工作和献身企业的精神使得企业员工工作积极努力,因而有助于企业成本的降低和经营业绩的增长。
  3.视角之三――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种隐含的关系型契约
  在新制度经济学中,“契约”是一个核心的概念。契约也称合约、合同,是两个愿意交换产权的主体所达成的合意。而关系型契约也称无限期契约,是在一个不确定的时间内承担一定工作任务的协议。关系型契约可以分为明确的关系型契约和隐含的关系型契约。隐含的关系型契约是一个组织的成员就各自的付出和获益所形成的默契,从隐含的关系型契约的定义可知,隐性内在的契约所建立的制度构成了“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正是通过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准则、经营哲学、共同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约束当事人行为的局限条件所建立起来的制度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是企业成员就各自的付出和获益所形成默契的隐含的关系型契约。企业文化就是在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这种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使企业员工彼此之间能够达成共识,形成心理契约。
  
  三、企业文化新视角的启示
  
  1.启示之一――利用企业文化的制度根源加强企业制度建设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以改变企业员工的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一个制度问题。因此,加强企业制度建设对企业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中坚和桥梁,它把企业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一般包括企业法规、企业的经营制度和企业的管理制度。(1)企业法规作为制度文化的法律形态,为企业确定了明确的行为规范,是依法管理企业的重要依据和保障。(2)企业的经营制度是指通过划分生产权和经营权,在不改变所有权的情况下,强化企业的经营责任,促进竞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经营责任制度,是企业制度文化的组织形态。(3)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经营观念。企业法规和企业经营制度影响和制约着企业文化发展的总趋势,同时也促使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但真正制约和影响企业文化个性化的原因,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和经营观念。
  企业的制度与企业的经营观念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合理的制度必然会促进正确的企业经营观念和员工价值观念的形成;而正确的经营观念和价值观念又会促使员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改变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和思想习惯。这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又会使企业的各种制度能更好地贯彻落实,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企业文化正是在这种良性循环中逐渐建立起来的。
  2.启示之二――巧妙运用企业文化降低企业组织成本
  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能够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极大地激发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员工自觉地把个人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联系起来,在企业中形成了人人争先为企业的业绩提高而努力的风尚。通过企业文化,把人们的潜能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各部门和员工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主经营能力。
  可见,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给企业带来了管理方式的创新,而管理方式的创新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自然而然使企业的组织成本降低。这一点正体现了企业文化的实质,即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思想。
  3.启示之三――善于运用企业文化的隐含关系型契约留住人才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取得大量的优秀人才,并留住人才,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优秀人才是推动企业实现升值的人力资本。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跨国公司纷纷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在中国本土企业和跨国企业争夺资源和市场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优秀人才也成为国内外企业竞相争夺的目标。 这就使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要想留住真正的人才,重要的不是金钱,而是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形成的凝聚力、影响力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为企业服务。如果单纯以金钱为标准,只会造成员工没有归属感,频繁跳槽,当前社会上的“跳槽”现象正说明了这一点。相应地企业也不敢对员工培训进行投资,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对人才的成长和企业的发展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袁庆明:《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2]黄少安:《制度经济学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陈春花:《高成长企业的组织与文化创新》.中信出版社,2004
  [4]刘光明:《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5]罗长海林坚:《企业文化要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6][美]约翰・科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华夏出版社,199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33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