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高校瑜伽教学现状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瑜伽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身体健康水平的发展,对缓解不良心情、消除精神压力方面均有显著的效果。瑜伽运动进入高校后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各高校也顺应时代要求开设了瑜伽课程教学。本研究对高校瑜伽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指出高校瑜伽教学存在着学时设置较短;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瑜伽师资力量专业化程度较低以及瑜伽教学考核不完善等现状。旨在为高校瑜伽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瑜伽教学;发展现状
  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不断探索与进步,形成了各具特色、渐成规模的特点。尤其是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高校育人方式改革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指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高校力争开足开全体育项目。瑜伽运动作为新兴项目,进入高校就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虽然高校瑜伽课程教学得到很大程度的推广与普及,且教学效果也得到显著性提升,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高校瑜伽课程教学的不足及亟待改进的地方。只有不断优化高校瑜伽课程结构,才能真正的做到瑜伽课程健身、育人的作用。
  一、高校瑜伽课程设置现状
  目前高校瑜伽课程教学主要以选修课形式比较多,另有部分高校将瑜伽课程列为公共选项课,作为必修课出现的高校少之又少。在课程学时设置方面只要为10-14学时为主,课程总学时基本上为80-112学时,这与教育部提出的高校体育课程144学时基本要求有很大差距。另外,从教学效果方面看,较短学时非常不利于瑜伽课程的开展。众所周知,瑜伽运动主要是通过呼吸与体式的配合以及冥想,达到健身的功效,这需要长期坚持与养成。高校瑜伽课程学时较短对学生初级基础动作的掌握上课,深入化的教学展开就非常不利的。尤其是对学生良好运动习惯的养成有着很大的制约性。
  二、高校瑜伽教学方法现状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教学效果是检验教学方法的最好手段。目前高校瑜伽课程教学中运用的仍然是传统的讲授式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的讲解、示范为主。这样的方法便于课堂教学的开展,教学组织方面也显得井然有序。但是教学效果方面并不是十分理想。另外,一些高校在瑜伽教学方法方面完全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领悟式教学方法、分段式教学方法等等,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完全摒弃,事实上这也是不可取的。高校瑜伽教学应当采用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相融合的模式。毕竟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现代教学方法均是各有所长同时也是各有所短。另外,在现代化教学手段方面,高校瑜伽教学也略显不足,尤其是微课、APP等现代比较流行的,广大学生比较喜爱的教学手段,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进入高校瑜伽课堂。只有丰富的教学手段综合性运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高校瑜伽师资现状
  师资是课程教学开展的基本保障,高校瑜伽课程教学也不例外。完备的师资储备不仅能够保障高校瑜伽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也能够避免瑜伽教学活动中运动伤害事件的发生。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高校瑜伽教师主要是年轻教师为主。高校瑜伽教师多数都是兼职,健美操、艺术体操等教师兼职来完成瑜伽课程教学。还有部分其他专项教师通过自学或者是课外短期培训班的学习后,在高校从事瑜伽课程教学。这些教师在教授瑜伽基础动作方面尚可。瑜伽运动诞生大约有5000多年。期間产生很多流派。并且瑜伽运动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哲学内涵。非专业化的教师很难将瑜伽的文化与哲学内涵教授给学生。在“通识教育”的背景,高校瑜伽教学不能只是关注于瑜伽的健身价值,更加注重瑜伽的健心价值。能够将瑜伽的核心价值讲授清楚,这就要求瑜伽教师一定要进行专业化的系统学习。因此,高校瑜伽课程教学一定要加强瑜伽师资的培训与引进。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瑜伽教学的持续开展,才能避免瑜伽教学徒有虚名现象的发生。
  四、高校瑜伽考核内容现状
  高校瑜伽课程教学主要以实践教学为主。技术动作教学为主要内容。因此,高校瑜伽教学考核也只是针对学生对技术动作掌握的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的主体是学生,考核的主导是教师,采用的是终审性考核,教师根据学生瑜伽动作掌握情况进行技术评定。实际上瑜伽运动是一种文化的体现。瑜伽教学应当涵盖瑜伽的历史沿革、瑜伽的流派、瑜伽的健身原理、瑜伽的练习原则、典型技术动作的掌握。高校倡导的是“通识性教育”,学生在学习瑜伽过程不能只是单纯的技术动作掌握,应当考核学生对瑜伽运动的整体性知识的理解。这有只样才有助于学生今后对瑜伽运动持续性的练习。另外,瑜伽考核应当增加过程性评价,改变现阶段的终审性评价方式,避免学生在考核过程中因发挥失常等因素而造成评价结果的不理想。强化过程性评价实际上就是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给予综合性的评定。
  参考文献:
  [1] 阵立香.武汉普通高校瑜伽课程的开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2] 张馨.山东省普通高校瑜伽课程开展现状与对策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8
  [3]万益 高校瑜伽教育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1,5
  [4]李铁汉 高校瑜伽教育价值探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815,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44897.htm